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峰是二师三十团九连的一名职工,连续5年被团评为"五好职工"、"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以及"和谐小康家庭",他承包的120亩棉花地,年收入10万元,2012年产值达15万元,他自己凭借着勤劳肯干的双手,多元化增收每年收入10万元,被评为连里的"致富能手"。2002年首次承包棉花地的他,由于承包体制,棉花管理技术不过关等原因,片面地追求高产,致使棉花地长期投入不够,土质严重受  相似文献   

2.
郭强是一师西大桥水电厂检修车间的检修工人。妻子毛祥莲开朗活泼,是一名闸点工人。结婚26年来,这对夫妻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小康生活,他们共同携手,共渡难关。郭强夫妻两地工作也有8年之久了。妻子工作的地点在离家13公里的一个闸点上。那里不但荒凉,而且基本  相似文献   

3.
<正>段吉胜、严琼华夫妇是农二师三十六团林园一连职工,他们俩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精明的头脑和科技知识共同创建了和谐美好的家园,成为和谐小康家庭示范户和团场职工学习的楷模。1993年、段吉胜和妻子响应团场的号召承包了15亩梨园,由于当初香梨行情不好,他种植的梨园连年亏损,他还要负担两个孩子上学的学费,一家人连生活都难以维持。  相似文献   

4.
在四师七十一团九连,有一户人家相亲、相敬、相爱、母贤子孝,友善邻里,他们勤劳、富有爱心的美德也造福着周围的职工群众。大家提起他们都没有一个不说"加合斯"的,他们就是九连职工韩建明、朱春兰夫妇家庭。家庭的和谐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韩建明、朱春兰夫妇结婚  相似文献   

5.
<正>干净的院落,争奇斗艳的鲜花,绿色的蔬菜,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喝杯清茶,吃着自己种的瓜果,夫妻俩谈谈今天的工作,说说明天的打算,这就是我们共同创建的家,一个温馨的港湾……王利永和妻子贾利君的家庭是一个普通、幸福的3口之家。夫妻俩都是农十师一八八团十二连职工,儿子在石河子计算机职业技术学校,成绩优秀,是班里的班长,团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6.
<正>农十师一八七团在"和谐小康家庭"创建工作中,坚持责任落实,制度、措施到位,检查督导经常的工作原则。坚持以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学习环境,提高职工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加强连队建设、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活动为契机,结合团场实际,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做到上下联动,共同奏响了一曲创建"和谐小康家庭"的和谐乐章。一、三到位,确保"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一是管理、制度到位。为保证"和谐小康家  相似文献   

7.
正汪德兵、田玉荣这对来自天府之国的夫妻,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从身无分文来捞生活的打工族,成为拥有资产240万元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阿瓦提县人大代表、三团有名的致富能手、师市级和谐家庭,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学习成绩在班里都占前几名。1993年,年仅22岁的汪德兵,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农一师三团八连承包土地,团场大规模的经营,使得这位年  相似文献   

8.
<正>农二师二十二团六连赵光明和他的妻子秦桂都是土生土长的军垦二代。从小受父辈的熏陶,在工作、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兵团人那宽阔的胸怀和待人的诚挚与热情。团场广袤的田地,为他们提供了致富的沃土。夫妻二人靠着多年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把孩子培育成材,并且走上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王瑞峰、张玉霞夫妻二人,是21世纪兵团典型的新职工,他们夫妻二人自2001年从河南来十师一八二团已有14个年头.丈夫王瑞峰,今年38岁,能干、敢干、有头脑,妻子张玉霞,今年40岁,贤惠、勤快、会持家.说起他们俩的兵团行,那可是一首耐人回味的和谐致富曲,虽说艰辛,但一路走来心中充满了欢乐和喜悦.  相似文献   

10.
<正>初春季节,走进农四师六十一团农三连职工唐建华的家,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二亩庭院种有果树、冬菜,房子走廊里的花足足有四五十盆,开得争奇斗艳,门上"和谐小康家庭"的匾牌非常耀眼、醒目,一看就知道这家人是勤快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团场的各项事业才能和谐发展。唐建华和刘迎晖是1987年结婚的,那时家里条件不  相似文献   

11.
12.
2003年,李永梅一家从甘肃老家来到二师三十六团一连,刚来到团场的夫妻二人靠着给承包户打工维持生活,2004年,李永梅开始承包土地,由于没有棉花种植经验,长出的棉苗长势总是不如同条田其他地块好,加之土地盐碱大,棉苗大面积死亡,这一年,夫妻俩付出很大心血不但没有为他们带来财富,反而亏损几千元。  相似文献   

13.
<正>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农九师团结农场四连职工鲁绪彬,正是用勤劳的双手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种植大田、大棚和庭院养殖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走出了自己的灿烂人生路。1994年,鲁绪彬从山东来到了农九师团结农场,成为了一名兵团职工。刚当上职工时,鲁绪彬兴奋不已,"可以包地挣钱了。"可接下来的困难,却让鲁绪彬始料不及。初次包地的鲁绪彬由于不懂农业生产技术,缺乏大田管理经验,几年下来不  相似文献   

14.
<正>在农一师八团九连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夫妻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热心助人、老实做事、真心待人,踏踏实实过日子,他们用生活中平凡小事、点点滴滴的真情,诠释了和谐  相似文献   

15.
<正>王中华,农十师一八八团八连一名普通的职工。近几年来,他和妻子陈素芳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辛勤耕耘,依靠党的好政策,运用科学技术,走种养结合之路,在团场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率先脱贫致富,过上了"和谐小康"生活。1991年王中华初到连队承包土地种植水稻,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年底亏损,但  相似文献   

16.
<正>李怀英于2000年从陕西老家来到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2001年与六连职工周晓枫结为夫妻,和年迈婆婆共同生活,因土地条件差,丈夫承包的42亩地,收入低下,主要靠家庭养殖的两头奶牛维持生计。为早日致富,她和丈夫起早贪黑,早晨天未亮,她忙着挤牛奶挨家挨户送牛奶、丈夫忙着放牛。就这样夫妻俩辛勤经营  相似文献   

17.
正1998年,周文恒夫妻带着四个女儿从甘肃武威投奔亲友来到了农十师一八八团一连,从事农业生产。刚开始,夫妻俩没有大田种植经验,几十亩地,付出了别人种几百亩地的心血和汗水,到最后还是亏损了。面对困境,周文恒夫妻俩没有气馁,他们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在打工增加收入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团举  相似文献   

18.
正近两年,让95岁的杨佰年老人高兴的事是一件接一件。一是2009年自己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楼房;二是作为老五七战士,2010年7月享受上了职工待遇。可最让老人开心的是,去年开春,  相似文献   

19.
<正>近两年,让95岁的杨佰年老人高兴的事一件接一件:一是2009年自己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楼房,二是作为老"五七"战士,2010年7月享受上了职工待遇。可最让老人开心的是,今年开春,连队领导亲自把"师级和谐小康家庭"红牌牌挂到门上。的确,这就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四连职工杨友文家庭的真实写照。在杨佰年老人的记忆里,他1964年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进疆投奔大儿子杨长安,46年来,儿媳从没有向他抱怨过,无论再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七师一二三团六连职工李和民一家4口,夫妻俩都是连队的一线承包工人,儿子李世豪是团中学初一学生,父亲李宝珍今年已84岁了,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一家人三代同堂,生活非常幸福。他们家庭曾多年被团授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