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伟 《唯实》2005,(9):75-78
随着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政治学、行政学的渗透,运用新制度主义的方法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涵、主体地位、作用意义、角色内容、动因、悖论及其克服等方面,但在研究中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
王伟 《唯实》2005,(Z1)
随着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政治学、行政学的渗透,运用新制度主义的方法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涵、主体地位、作用意义、角色内容、动因、悖论及其克服等方面,但在研究中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3.
王伟 《唯实》2005,(8):75-78
随着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政治学、行政学的渗透,运用新制度主义的方法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涵、主体地位、作用意义、角色内容、动因、悖论及其克服等方面,但在研究中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4.
论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的反腐败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腐败问题不断滋生蔓延,成为经济和政治改革、社会发展的严重威胁.党和政府把反腐败当作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和社会强烈的反腐败诉求的推动下,以建立廉洁政府为目标,不断在反腐败的体制、机制、技术、观念层面进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然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僵化格局,但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却存在着行为失范的问题:把追求本级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作为首要目标;经济行为短视,保护主义盛行;"灵活"地对待中央政策.这种地方政府行为失范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制度性约束的缺乏;自身利益是各地方政府的出发点.因此,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强中央权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加强各方的信息沟通,实现博弈结果的最优化;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加强人大监督.  相似文献   

6.
约翰·坎贝尔指出不同制度分析范式在制度变迁的模式描述、机制解释和观念基础剖析等方面存在共同问题,并提出一种综合性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这一综合性的理论建构中,坎贝尔将制度变迁的宏观模式与微观机制,制度企业家的能动创新与制度环境的结构性约束,以及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对制度变迁的影响等理论要素结合起来,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受制约的制度创新过程.本文结合国内关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坎贝尔制度变迁理论对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的三个重要启示:从结构功能分析走向过程机制分析;将制度影响分析与主体能动分析相结合;在决策过程分析中关注思想观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为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永炎  陈成才 《探索》2001,(4):54-57
本文将具有独立利益目标的地方政府引入分析框架,探讨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有利于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制度体系的协调更新,有利于制度运作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指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可能产生"地方主义"、"短期行为"等行为偏差.因此,必须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以及地方政府各种成员的相互关系加以调整,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微观主体三者良性互动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才能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经济转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所进行的制度创新大大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采取了反市场化的地方保护主义.从形式上看二者都是地方利益的最大化,但最终减少了地方获利的机会并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从计划向市场、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尚存在着不少"错位",需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政府重新定位,找准政府在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其突破口首先是行政体制改革,对政府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政治改革、行政改革与公共服务创新。从大量的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实际情况来看,政治改革创新皆限于宪法所确立的基本政治框架,行政改革仍然是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重点,公共服务创新涉及范围较广,尚有极大的创新空间,也将是未来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趋向。地方政府创新的三种类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具体体现为:行政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公共服务创新对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也存在诉求;政治改革对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创新同样存在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担负着越来越多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在国家权力结构和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为了保证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履行,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管理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依赖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在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弱化,并且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已陷入路径依赖困境,这将成为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的瓶颈.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中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需要突破路径依赖,寻求制度创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政府信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浙江大学 1 0名MPA学员的非结构式和半结构式访谈基础上 ,设计了一份“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成因”的问卷调查表 ,对浙江大学 2 80余名MPA学员和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调查表明 ,我国目前地方政府信用缺失有六大主要表现形式。调查结果的隶属度分析表明 :“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不科学”、“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对地方政府的行政监督乏力”、“政府作为经济人的自利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和“委托代理制度的缺陷”是造成我国目前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 ,治理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问题 ,以尽快地提高地方政府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永高 《求实》2002,(7):44-45
我国传统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 ,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挑战和压力 ,收权和放权循环往复的运作模式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改革实际上就是创新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都是侧重于从横向调整政府的部门设置,却没有从纵向减少政府的层级设置,使得改革没有实质上的效果.近年来"省管县"的行政区划改革设想为多数学者认可并开始试点实行,表现出中国政府改革将由减人、减事、合并机构的行政职能调整,开始扩展到了"减少层级"的行政体制架构改革.根据我国行政建制的实际情况,按"增省,强县、撤乡"的整体改革思路,增加省级行政区,强化县级政府功能,撤消乡镇一级的政府机构,建立和完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国情的地方行政体制,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都是侧重于从横向调整政府的部门设置,却没有从纵向减少政府的层级设置,使得改革没有实质上的效果。近年来"省管县"的行政区划改革设想为多数学者认可并开始试点实行,表现出中国政府改革将由减人、减事、合并机构的行政职能调整,开始扩展到了"减少层级"的行政体制架构改革。根据我国行政建制的实际情况,按"增省,强县、撤乡"的整体改革思路,增加省级行政区,强化县级政府功能,撤消乡镇一级的政府机构,建立和完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国情的地方行政体制,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袁刚  张立星 《世纪桥》2014,(8):71-72
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首都经济圈等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区域内部的合作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探讨区域协同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各自的地位,加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的114个奖项的分析与研究,归纳出近十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十大热点领域,探讨地方政府创新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特征;进而探讨如何用制度化的保障解决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缺乏"续航力"的问题,推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真 《求实》2007,(3):36-38
禁止地方政府举债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宏观调整,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就成为弥补地方财政支出缺口,防范各级财政风险,建立公共财政模式,以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土地失范,使我国耕地不断减少,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应按照农地产权改革的原则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失范行为,实现农村土地产权创新。国家是农村土地的法律所有者,享有土地的政治所有权;农户拥有对土地的经济所有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