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政治制度建设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政治制度建设就像水渠,而政治发展就像一渠活水.政治制度之渠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作用是由其特殊功能决定的.政治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经路径,在修建政治制度之渠时应遵循一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制度的功效,促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郭秀敏 《世纪桥》2008,(11):27-28,32
制度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政治制度建设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政治制度建设就像水渠,而政治发展就像一渠活水。政治制度之渠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作用是由其特殊功能决定的。政治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经路径,在修建政治制度之渠时应遵循一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制度的功效,促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 ,政治文明建设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愈益突出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在重要文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 ,对于中国政治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试就政治文明建设涉及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略陈管见。一、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规定性之一 ,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政治形式上的根本体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其重要机构和载体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必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要求,在政治协商的主体、内容、形式、程序、界别、法律保障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重要部分,同其他建设一样,也存在开放性的问题。在这方面,马克思、列宁有理性的提示,毛泽东有明确的思想,邓小平有深刻的思考,江泽民有理论突破,胡锦涛有新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开放性,即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促进与我国政治制度有机融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功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的民主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开放性可沿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整体构架展开,围绕这个中心,找准我国政治制度完善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为促进小康社会的尽快实现,在新时期提出的历史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界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就要求政府职能必须发生转变,朝着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制度均衡或制度非均衡是分析制度变革或制度创新的经典经济分析框架.中国政治改革的发生,是因为政治制度需求与政治制度供给出现了不一致,即政治制度的非均衡.造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非均衡的最根本因素是公共利益与特殊利益的矛盾,其他因素如有限理性、信息不足、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等.政治制度供给不足,影响社会效率、社会公平、政治秩序和政治合法性,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因此,继续推进政治改革,增加反映人民群众意愿的政治制度供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断巩固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优质、高速发展,更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其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精神支柱、知识力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重责,并因此获得自身发展的绝佳契机.  相似文献   

9.
许耀桐 《新视野》2008,2(1):4-6
民主政治发展,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政治建设的重心工作.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新的民主化进程,但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模式.民主政治发展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多样性和多模式是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与西方国家所走的民主发展之路截然不同,中国必然要走自己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引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力量、支撑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式和步骤、强调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点和次序.  相似文献   

10.
李月媚 《新长征》2007,(6):54-55
构建和谐社会己成为中国政府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既是开阔政治视野下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权、民生,也是“两会”中最强的声音。然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国和谐社会政治文化的建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2.
王维凯 《唯实》2007,(8):97-1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对新时期社会建设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全党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丁娅 《实践》2008,(5):46-4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至此,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之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证.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兼具社会发展需求与历史传承的特殊文化形态,它一方面具备了和谐文化的属性与特征,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科学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和文化自身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又结合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是我们党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6.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的建党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小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构建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证和坚实的政治基础.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事关小康社会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新农村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探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就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为促进小康社会的尽快实现,在新时期提出的历史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界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就要求政府职能必须发生转变,朝着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构想,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统筹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和谐不可能自发实现,政府的政治干预和积极建设作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手段和保障.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建设一个负责任和有能力的政府,我国责任政府的建设与此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必须着重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我国责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