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政治社会化与青年组织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着政治引导不够、青年组织缺乏自主性、参政能力弱、轻视政治参与技能的培养等问题,为此,青年组织应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文化导向,注重青年的利益表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当今青年的“赤字消费”的表现形式,与超前消费和信贷消费的区别和联系,赤字消费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以及消费道德观的构建等角度,对一部分青年人中存在着的偏误的消费现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青年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阶段。本文从社会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层面考察了制约青年社会化的一些基本因素:在宏观环境层面,提出政治、文化与宗教等因素对青年的社会化起着重要影响;在微观环境层面,提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因素直接制约着青年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于昆  王春玺 《理论前沿》2009,(24):56-56
青年政治社会化.是指青年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发展过程。政治社会化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过程.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一生中政治理念和政治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青年人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等特点,因而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给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新兴的且有可能成为主导的途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积极寻求对策,趋利避害,有效利用网络推动青年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青年在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青年问题一直存在,因而其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阶段。青年社会化是一个动态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又面临着来自个体、群体及社会等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文化日益成为参与青年社会化的主要文化因子.然而由于其内在不能调和的价值冲突,致使其在参与青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催生与颠覆的双重面相:社会性的建构与解构共生共存;个性的凸显与隐匿此消彼长;理想的世俗与低俗双重交织.加强对大众文化的引导以及青年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顺利实现社会化,是当前形势下时代之需要.  相似文献   

7.
学生个体社会化是其整个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影响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学校。教师、班级、同伴关系对学生个体社会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我们应重视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同时应重视学校教育对个体个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从人生社会化相关理论视角看,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非理性消费现象,标志着消费社会化的缺失,其原因在于大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失,以及社会负面宣传的影响,可行的对策,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位一体的消费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政治社会化是引导、培养和塑造公民的政治与既定的政治秩序和政治要求相一致的。青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由青年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内涵及特点和方式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探讨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具体措施,更好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快青年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社会化。青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年社会化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人的现代化的状况,关系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迈入新世纪,单身成为青年独享的一种时尚,成为青年自主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笔者从社会化理论角度分析认为,选择单身本身并没错,但非理性的单身选择有碍青年健康人格的生成,影响青年在群体或社会中的正常互动,并可能导致青年偏差行为的大量涌现。青年应该慎重、理性地对待单身,选择利于己、益于社会的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微博在我国拥有庞大的青年用户基数的现实,使其成为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青年政治社会化工具。一方面,微博给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了机遇:构建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新载体,营造青年政治成熟的新环境,开辟青年政治参与的新渠道,提供了解青年思想动态的新平台。另一方面,微博也给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了挑战:增加青年诉求聚合的难度,挑战国家的政治整合,导致青年群体极化和民意窄化,等等。利用微博促进青年政治社会化,需要用热点话题等形式聚合青年诉求;用主流政治价值观整合青年政治观念;实现网上社会化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以及加强微博监管。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青年的生活方式和青年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西方社会,各种由青年人领导与参与的"青年反叛"思潮对社会历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这种青春风潮急剧转向一种消费性的文化行为。虽然青年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并没有为青年提供应有的社会认同与文化空间。具有反抗意识的"青年亚文化"、高雅的文化与流行文化相互杂糅,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食粮。尤其流行文化抓住青少年特有的文化需求和渴望自我个性的身份表达,成就了当代中国社会娱乐文化的泛青春化品性。  相似文献   

14.
迈入新世纪,单身成为青年独享的一种时尚,成为青年自主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笔者从社会化理论角度分析认为,选择单身本身并没错,但非理性的单身选择有碍青年健康人格的生成,影响青年在群体或社会中的正常互动,并可能导致青年偏差行为的大量涌现。青年应该慎重、理性地对待单身,选择利于己、益于社会的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爱国青年”是学界在2008年反藏独暴乱、抗震救灾等事件后针对青年人的爱国行为和爱国热情提出的一个新名词。与其他青年相比,“新爱国青年”整体上展现出理性爱国、价值多元化、公民意识成熟、自我认同感回归等特征,其爱国角色在爱国形象和爱国行动组织方式方面都发生了转变。“新爱国青年”可能在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村官、青年志愿服务、青年创业等方面影响中国未来。“新爱国青年”应当克服青春期的不成熟性,防止狭隘民族主义的僭越,做到爱国行动与角色期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青年的消费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青年消费有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不同国家、地域或阶层的青年,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其中消费的示范效应与攀比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众,青年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17.
城市青年消费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商品化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兴旺,青年一代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心理都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青年消费文化呈现攀比性、自我性、显示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年健康成长。因此,迫切需要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的青年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8.
政治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问题是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提出来的,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效果怎样,不仅会直接影响到青年的正常社会化,而且会关系到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发展,作为新世纪中流砥柱的青年一代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是如何选择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从当前我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状况寻找其影响因素,对其政治社会化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9.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根本与核心,其表现形态有:引导青年理性认知思想政治道德知识;培养青年深厚的政治情感与道德情感;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表现形态彼此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效应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开辟了青年社会化的崭新时代,为青年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但在其消解传统的社会化模式,带来众多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网络社会化自身的局限与副作用.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青年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