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部学说的最重大革命理论.然而,一个半世纪过去了,资本主义社会非但没有灭亡,却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而苏东剧变却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面对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反思和深层次的分析,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前景探析,坚定了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尽管这一过程将很漫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阶级阶层结构等各领域的新变化。文章指出,新变化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要及时、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坚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理论与实践批判中全面生成了共产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其中,对高度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是其重要前提。通过价值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应当灭亡,代之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通过科学性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和谐社会必然产生;通过历史性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和谐社会准备了条件。正是这些批判,不仅为共产主义和谐社会找到了合法性根据,而且还揭示了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和现实道路,从而全面生成科学形态的和谐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共产主义作了理论论证。马克思站在共产主义者的立场,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学说,论证无产阶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遭遇到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的干扰,教条主义已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障碍,正因如此,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四个分清"中明确要求必须分清"哪些是必须消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有关论述上,一直以来存在着若干被严重教条化的理解,本文力图将这些教条辨识出来并加以简要分析,以利于人们深入研究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的全球扩张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容纳的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 ,另一方面它也不断加深和扩展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弊端 ,这就必将导致资本主义趋向灭亡 ,取而代之的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揭示了的客观真理。进入新世纪,我们依据江泽民同志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的论述,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发展原因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经历了三次资本原始积累、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四个发展阶段。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推动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最终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谢伏瞻 《理论前沿》2001,(22):10-11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的现状 ,作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为当代资本主义优化配置资源提供了合理的外在条件 ;(2)现代科技发展为当代资本主义注入了活力 ;(3)加强和改善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4)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重视社会福利政策 ;(5)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改革企业的组织结构 ,缓和劳资矛盾。因此我们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长期性、艰巨性 ,既不能丧失信心 ,也不能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光明的前途,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社会主义的发展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呈现出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面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性,真正的共产党人应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从实际出发,努力奋斗,去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于商品经济的社会形态中,而且形成了资本主义强势、社会主义弱势的力量对比格局。这种共处和强弱的关系,是产生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自身的利益,双方都在寻求相互合作,而且合作与抗衡的关系同时并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虽然资本主义处于主导方面,但社会主义将同样是赢家,它将与资本主义一起共主经济全球化的沉浮。  相似文献   

13.
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提出青年要批判地吸收资本主义文化,利用资本主义文化的有益成分来为共产主义建设服务。在列宁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当代青年要在正确认清资本主义文化实质的前提下,按照“吸收与批判并举,更重批判”的基本原则来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文化,促进青年迅速地成长、成才,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能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存亡。斯大林不承认、不正视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 ,有碍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斗争实践 ;戈尔巴乔夫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成是资本主义的性质上的根本改变 ,否定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 ,一味地同西方世界搞“一体化” ,是为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战略效劳。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关键在于不要从主观臆想中 ,而要从客观的实际影响中去把握它。  相似文献   

15.
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为线索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研究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基本方法。用这种方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且表现形式多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既具有引发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作用,也具有推动资本主义调整改革的建设性作用;它所推动的调整改革产生了更多的社会主义因素,使当代资本主义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那种生产力水平高于资本主义的、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而是通往那种状态的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体系都应当在这一语境中理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根本行不通,其外部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设定了人性自私的原理,把其他人、其他民族视为竞争对手,从而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压制其他人和其他民族的发展;其内部原因在于中国历史上缺乏西方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因此缺乏西方那种承担发展生产力和发展民主政治的历史主体。当代中国仍然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原因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爬到高处后"撤掉了梯子"。中国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自己的赶超梦想。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的挫折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同时,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必须充分吸收、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坚持“必然代替”和“必须利用”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两点论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必须选择社会主义;不懂得资本主义,就不会懂得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今后必走的路;中国应在经济上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他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演变过程的视角,论述了生产力、普遍交往的发展与全球化的进程、资本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全球化的历史起点是资本主义,但历史的终点是共产主义.尽管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借鉴和自我调整,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社会主义则由于偏离了全球化而经受了巨大挫折,但全球化的总趋势仍是社会主义的复兴.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参与并影响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希望所在。现代化模式不同意味着进入未来社会的具体方式不同。资本主义现代化使其离共产主义的门槛不是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了。现实社会主义是一些民族为避免资本主义的弊病而选择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其历史使命是为使自己进入未来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