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言已故M·弗里德曼(1920年至1975年)建议,在考察华侨史和华侨问题时,不应该将对象局限在时间构架、空间构架和方法构架内,而应该定出那个对中国社会和容纳华侨的社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来说是侭量广阔的视野。这个建议,就更深入探讨本质问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华侨史》已于1987年12月出版,并在国内各地新华书店销售。全书38万字,分15章,主要论述自明代至第二次大战期间菲律宾华侨社会的发展变化,华侨在侨居地的境遇,他们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他们与当地人民的友好关系及在反对殖民统治者、外国侵略者的共同斗争中结成的战斗情谊,华侨社会民族意识发生发展,以及对国内革命斗争、爱国运动、抗日救国运动的贡献等。  相似文献   

3.
前言:华侨一词的原义:既指侨居国外的侨民,又指居留当地的华民(华人)。华侨史分期:既照顾世界史,又兼顾中国史。第一篇:古代、中古时期的南洋华侨——公元前、后至十七世纪——第一章:公元前、后至九世纪汉唐间中南交往关系与“流寓”于南洋的华侨第一节:中、南交往关系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流寓”于南洋各国的华侨第三节:作为“生口”被贩卖到南洋各国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4.
由我所华侨研究室温广益、蔡仁龙、刘爱华、骆明卿等同志编著的《印度尼西亚华侨史》专著已由北京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1985年3月第一版,共495页,全书共十二章,50万字,定价5.30元),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侨联付主席、全国华侨历史学会付会长洪丝丝同志对该书进行了审校并写了“序言”。本书是我国解放以来科研工作者编著出版的第一部国别华侨史专著,也是我国和我省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又一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柬埔寨历史、以及中柬关系史的研究领域中,“华侨”是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同是炎黄子孙,我们对柬埔寨华侨史的研究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又具备许多有利条件。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包括柬埔寨华侨史在内的整个华侨史研究将逐渐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华侨史学界对如何编写华侨史及进行华侨问题的研究、它们的研究方向、目的和作用等曾进行一些探讨,也引起一些争论。这对于促进华侨史学术界的繁荣、提高研究质量,使它在整个社会科学学术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更好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都很有好处。下面就笔者接触到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大家。(一)华侨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华侨史研究应该不应该有一个指导思想,它应包含那些内容,这是值得探讨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华侨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五大洲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华人.他们在各地为繁荣经济与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与居住国人民友好相处,在抗御外侵的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过去在世界历史和各国历史的著作中,华人没有应有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年来,华侨华人问题研究引起了各国学者及各界人士的重视,纷纷建立海外华人问题研究机构,增强研究队伍,发表研究成果,逐渐把研究推向高潮.在美国,研究华侨史是在十九世纪后期开始的.早期的美国史,实质上是一部移民开发  相似文献   

8.
族谱是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历史产物,记述了以家族世系为中心的历史,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某一地区或某一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思想体系的情况和问题,它既是研究封建社会家族历史及检索人物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参考资料。它和传记学、地方志一样,是研究地方史不可缺少的文献。在中国侨乡,族谱除起研究地方史的一般作用外,由于它还记录着族人出国原因、出国历史、人数及侨居地区分布、出国后海外职业、生活和悲惨遭遇、华侨平均寿命以及与祖国家乡的关系,因而族谱也是研究侨乡的华侨史的重要资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产生族谱的社会制度已被推翻。因此,族谱存在的价值及作用日已消失。但从历史文献看,宜应对现存的族谱进行搜集,妥为保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研究地方史以及华侨史仍然大有用处,建议文化部门应重视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华侨史研究,由于种种原因,起步较晚。如果始期从本世纪初算起,至今也只有八十年左右的历史。在这段不太长的时间内,研究工作虽因各个阶段的情况差异而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但总的来说仍是比较缓慢的。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应该说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近年来,我国的侨务工作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我们对研究华侨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越南华侨史的时候,首先必须确定其上限。过去,中外不少学者,将秦汉时期内地人民移居交趾地区当作华侨移居越南来看待。近年来,国内仍然有一些同志认为,“我国民族向越南移居可以追溯到二千年以前”。与此同时,另一些同志则提出,在公元十世纪越南立国之后,到越南定居的中国人才开始具有华侨的身份。因此,越南华侨史的上限,应当  相似文献   

11.
肖彩雅 《东南亚》2011,(2):67-72
中国人移居缅甸历史悠久,尤其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华侨不断地涌入缅甸,缅甸华侨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的变化与19世纪缅甸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1852年、1885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随着缅甸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诸如华侨的籍贯构成、经济活动、人口分布、社会组织关系等。在移民与贸易的互动作用下,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网络逐渐形成并成为缅甸华侨网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华侨较多从事商业领域的活动并非爪哇华侨的特殊现象,也并非印度尼西亚华侨所特有的现象。爪哇华侨不但过去,而且现在仍较多从事商业领域的活动。然而,爪哇华侨较多从事商业领域的活动,却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且影响迄今。因此,分析该历史时期出现该现象的社会经济条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今天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华侨和华人仍多从事商业领域活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19世纪中期以来契约华工源源不断流入古巴,古巴华侨华人社会逐渐形成.1873年哈瓦那唐人街诞生了第一家中国戏院,此后中国戏院作为古巴华侨华人的一项经营,长期存在于古巴社会.木偶戏、粤剧、电影先后占据古巴中国戏院的主要舞台.中国戏院不仅是古巴华侨华人闲暇时间娱乐休闲及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巴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舞台,同时它还充当了古巴华侨华人社会公益事业筹款活动的主体.此外,古巴中国戏院对古巴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戏院之所以在古巴能够长期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古巴华侨华人对祖国家乡文化的巨大需求.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东南亚华侨经济向以商业为主。而华侨商业,又以小商贩著称。其人数之多,分布之广,影响之巨,是任何别的经济部门所不能比拟的。本文通过东南亚近代(十七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华侨小商贩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华侨经营小商业者众多的原因、经营类型及活动领域,考察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泰国华侨华人民间信仰的特点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信仰是一种植根于人民群众中的、古老而又特殊的宗教文化现象。早期华侨出国,不仅给泰国人民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而且也把中华民族的民间信仰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泰国。于是寺庙便随着华侨的足迹遍布到泰国各地,并与会馆、学校构成了泰国华侨社会的三大特征。华侨华人民间信仰与泰国当地民族的其他宗教信仰通过长期的接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以后,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信仰。但是,它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由庄国土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封建政府的华侨政策》一书,从各个历代时期华侨出国的概况、海外华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出发,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中外关系为依据,首次总结并阐述了历代封建政府对待华侨的态度和政策,并就其政策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邱普艳 《东南亚》2012,(1):82-87
华人移民越南历史悠久,自明代中叶开始,随着贸易的发展移民规模日渐扩大,人数的增多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华侨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的扩展,在此基础上,华侨社会逐渐萌芽产生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8.
"南侨机工"是抗战时期南洋华侨社会人力支持中国抗战的重要群体。"南侨机工"人数除了"南侨总会"派遣的3192名华侨青年之外,还包括泰国、菲律宾社团派送的华侨青年、曾服务于中国各部门后经介绍参加运输的华侨青年以及"西南运输处"在越南招募的华侨青年组成。"南侨机工"是一个年轻、技术精湛的群体,他们返回中国参加抗战运输活动,对中国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印尼华侨史》将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广州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名誉所长朱杰勤教授主编的《东南亚华侨史丛书》中之一部。由该校历史系和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李学民及黄昆章执笔撰写。全书共30万字左右。两位作者都是印尼归侨。他们在广泛搜集中外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了这部学术专著。全书共分七章。上溯秦汉,下限断在1949年。  相似文献   

20.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入中国之后,又发动太平洋战争,把魔爪伸进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当时,越南华侨中一些从祖国来的教师,为了在华侨社会中坚持爱国进步文教事业,把华侨青少年引上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越南华侨进步人士的支持下,于同年秋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