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中国法学会邀请首都法学界、法律界专家、学者,就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与会者从“三权分立”学说的确立和发展,“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形态与运用方式等方面,对“三权分立”的含义和实质进行了充分的解剖。与会同志认为,“三权分立”在法律上和实践中的表现是以权力对抗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它的实质最初是阶级分权,即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没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分权,逐步让位于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也有一些西方国  相似文献   

2.
三权分立政治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不具有普适性三权分立制包含分权与制衡两方面的内容。所谓分权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分别由三个国家机关独立行使;至于制衡则是指这三个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保持着一种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三权分立制是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指导原则,它不能适用于中国。1.三权分立制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在哲学体系中属于唯心主义,在国家学说中属于超阶级的国家论。它和我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国家的哲学思想体系与国家学说根本对立。三权分立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法学会邀请专家、学者,就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与会同志认为: “三权分立”在法律上和实践中的表现是以权力对抗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它的实质最初是阶级分权,即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没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分权,逐步让位于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4.
"三权分立"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总统(或内阁)和法院掌握,既各自独立行使,又彼此互相制衡.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的基本内容、本质、作用和历史的局限性,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包括分权和制衡两个基本方面.从历史上讲,分权思想渊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在《政治学》一书中,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  相似文献   

5.
“三权分立”既是学说,又是制度原则,其内涵就是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平行分割又互相制衡的权力构成体制。始于巴黎公社的执行机关统一于和从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新型政权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称为“议行合一”制度。要弄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劣,就不能不深入考察体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极力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针对这种思潮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7.
《团结》2010,(4):14-14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是根据近代分权学说建立起来的。近代分权学说由英国的J·洛克倡导,由法国的孟德斯鸠完成。它建立的根据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论基础是与社会契约论相结合的近代自然法学说。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一般是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标榜这种形式是最能实施民主的。而在我们队伍中也有一些人,认为“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可以施行所谓“真正的民主”。本文试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结构形式,剖析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从而弄清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就是政权机关由立法机关(国会)、行政机关(政府)和司法机关(法院)组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这三个国家机关掌握。其中,立法机关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制定活动和执法的依据;行政机关可对立法机关提出法律建议,对司法机关行使司法行政管理;司法机关可以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宪法和其他国家法律的监督权。资产阶级认为,这三者之间的“制约”与“均衡”就能防止独裁专制和个人专政,保障基本人权和公民权利,实现政治民主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三权分立”作为资产  相似文献   

9.
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又称三权鼎立,它是资产阶级宪法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或国家制度.它主要是指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统)、法院三机关分别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并互相制衡的一种制度.三权分立说,最初是十七世纪的英国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人们往往把资本主义国家(这里特指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和三权分立制理想化,似乎只有资本主义国家的那套政治体制才是民主政治和权力制衡的理想模式。笔者认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它在法律上、  相似文献   

11.
李玮 《党政论坛》2003,(11):21-22
我国宪政体制决定了我国的立 法监督模式只能以人大立法 监督模式为主。这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特征是分工不分权,即国家权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在这个前提下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显然,这既不同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不同国家机关,同时又相互制衡的“三权分立”体制,也有别于既不分权,又不分工,立法、行政、司法集于一身的“议行合一”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人大的宪政地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议会。从权力状况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全权性。在一些国家,国家权…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式中的相互制约关系,在历史上各类经济形态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影响着国家统治系统功能的发挥和国家统治秩序的稳定。特别是实行“分权制衡”原则的资产阶级国家,其影响更明显,凡实行这一原则的其政权大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这种“分权制衡”原则和国家相对稳定性,是建筑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从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的。而由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使劳动人民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它改变  相似文献   

13.
分权制衡是近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宪政原则。分权制衡思想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在近代社会之后,其思想体系才得以确立。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分权制衡思想确有其局限性,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具有普遍意义。鉴于集权制政府的消极作用和影响,分权政府已成为现代政府构建的目标模式。分权政府包括非政府组织同政府的分权;政府内部的分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权。  相似文献   

14.
1、1949年建国前夕,董必武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报告中指出,政府组织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它具体的表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提出,正是针对着旧民主主义三权分立的原则”。“我们不要资产阶级骗人的那一套。我们的制度是议行合一的,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各级人民政府。”(《董必武选集》第246--247页)这段话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对立的政权组织原则,不能互相混淆。三十七年后的今天,邓小平同志在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时又明确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50页)为什么这个早已解决了的问题现在又被提了出来?为什么这个早已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政党制度与议会制、选举制构成了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的三大支柱。当前,持有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的人鼓吹资产阶级民主,认为只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才是真正民主的政党制度,而我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党专制;他们要求在我国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其中的道理是有一般政治常识的人都懂得的,自不需要赘言;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学说中的“两个不等式”却远非如此普及深入,我感到有作一浅述的必要。第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与马克思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划等号。首先,两个概念提出的社会前提不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主要是针对英、法、德、美这样一些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的。这些国家的居民也基本上划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因此,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7.
从文本的意义上说,人们对孟德斯鸠分权学说的认识仍存有一些根本性的分歧。对这些分歧进行学理的正本清源的梳理与辨析,犹为必要:(1)孟德斯鸠分权学说的真实本意是通过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使公民的政治自由免受国家权力的侵害而得到法律的庇护。权力滥用的被制止只是分权制度达致的结果,而非其诉求的意旨。(2)孟德斯鸠对人的本性和道德能力的悲观与否定,构成分权学说的理论逻辑前提。(3)分权学说是为封建贵族的利益张目,不是为新兴资产阶级呐喊,即分权的本意是等级分权。当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分权的实质就演变为国家机关内部的职能分工,文本问题就切换为应用问题。(4)分权政制其实是一种混合政体,它不是权力的绝对分立,分立中的权力其实是一种交叉混合的权力。(5)分权制度对公民自由的保护不一定要以降低行政效率为代价,它还有增强政府工作能力的“积极性”作用。(6)分权学说是否具有普适价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任何一种设计良好的政治制度,在性质上并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别。分权体制在中国确实存在一个适合与否的问题。但是,分权体制所折射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应该具有普适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行政问责制作为一种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制度安排,源于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其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和分权制衡论是其最基础的理论渊源。社会契约论是一种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人民主权理论集中表达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的政治理念。分权制衡论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孟德斯鸠分权学说得以产生的条件,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分权思想、分权理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是在这些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发展、理论研究以及结合实际政治现象而得出的成果。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较洛克的分权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对分权理论的完善和发展的贡献,最为根本的在于明确提出了“三权”相互制衡的思想,使“三权”得以成为一个系统。孟德斯鸠将司法权独立出来,真正形成分权制衡的理论,其中包含了更高的政治理性。结合我国司法的实践,科学地认识孟德斯鸠分权学说的现代意义,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制衡,已被我们公认为是遏制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最有力的理论武器,也是进行民主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定十分有效的政治机制。但是在我国学术界,长久以来把制衡与三权分立混为一谈,视二者为同一原则。这种理论认识极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只有实行三权分立才能实行制衡,不实行三权分立就不能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然而,笔者发现,西方学术界对制衡与三权分立关系的理论认识与国内学术界正好相反,国内学术界对这种长期存在的对立认识也未引起应有的关注与重视。笔者认为,在当前深入进行民主法治建设的形势下,澄清制衡与三权分立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制约机制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