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官本位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官本位思想依然是实践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对作为基层民主重要一环的村官选举中的贿选现象的研究,来阐明官本位思想对当下社会的影响,以期为政府部门革除"官本位"这一毒瘤提供值得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主为什么不能只从基层开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松山 《法学》2007,(3):40-54
在中国,发展民主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基本方略,即从基层开始,并力图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来推动国家民主的发展。优先发展基层民主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诸多观念基础。但是,从几十年的实践看,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的效果未尽人意,指望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来达到的其他初衷也并未如期实现。历史经验表明,决定中国民主发展方向和进程的只能是国家民主,优先发展基层民主而缓行国家民主,不仅会使基层民主的发展陷于孤军深入,也可能延误发展国家民主的宝贵时机。与时俱进地调整中国民主发展的方略,将大力发展国家民主放到中国民主建设的首要地位,确立发展民主的基本方向和步骤,对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阿计 《中国律师》2006,(11):27-28
城乡群众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尽管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都是写入1982年宪法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而且村委会这一民主载体还是中国农民学习、借鉴城市居委会的产物,然而经过20多年的洗练,与轰轰烈烈的乡村民主相比,城市社区民主却始终不温不火。联想到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参政能力等等相对而言高于乡村农民,这番“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格局似乎更令人感到尴尬和不解。  相似文献   

4.
阿计 《政府法制》2006,(5):22-23
城乡群众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尽管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都是写入1982年宪法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而且村委会这一民主载体还是中国农民学习、借鉴城市居委会的产物,然而经过20多年的洗练,与轰轰烈烈的乡村民主相比,城市社区民主却始终不温不火。联想到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参政能力等等相对而言高于乡村农民,这番“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格局似乎更令人感到尴尬和不解。  相似文献   

5.
一、坚持与发展基层民主管理,是邓小平工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与发展基层民主管理,是邓小平工运理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尤其是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历来非常重视在企业、事业等基层中实行管理民主比的问题。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于基层组织如何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发扬民主,实施民主管理等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这些闪耀着唯物史观光辉的思想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瑰宝。早在建国初期,当时百废待兴。如何尽快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国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以来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中,在一系列社会运动的冲击之下,农村中的传统宗法关系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权力草率地撤离农村,留下了权力真空地带,宗法关系迅速填补了这一地带.同时,有的基层权力异化,基层政权与宗法关系交织,共同侵蚀基层民主,给基层民主的发展带来了危险.这一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系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以及整个宪政和法治建设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刘英 《法制与社会》2011,(8):185-18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的发展,社区的概念以及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法律进社区"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强化城市社区普法依法治理的一项新举措。它是创建民主法治社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关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创建和谐社区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 原则。我党推行的基层民主建设,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在中国这样一 个经济文化很落后、长期受封建专制影响的国家,推行基层民主存在着很多困难。中国共 产党作了艰苦的努力,克服了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1932年 和1933年中央苏区两次选举中,在1941年陕甘宁边区的普选中,参加选举的选民都在 80%以上。重温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推行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些做法,对促进依法治国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诗文 《法制与社会》2012,(13):205-206
民主这一现代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发展目标,如今已取得世界性认同,在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民主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在有着千年封建帝制历史的中国,民主发展历史短暂而又曲折,村民自治的出现为中国民主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它在推动中国民主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在基层民主的产生、发展方式和路径等方面有了新的创造,提出了对民主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由农民自创的、法律确定下来的一种基层民主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然而,随着这一基层民主的深入及推广,民主选举中的贿选问题便呈现出来。如果任其蔓延,势必会危及这一民主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贿选的两大对象出发来分析贿选现象,并对如何治理贿选发表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层民主是指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各种社会现象都是通过基层反映出来,各种社会问题都在基层最先表现出来,各种社会冲突也可能最先在这里酝酿、爆发。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基层,重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民的事人民议 人民的事人民定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多年来我国人民民主的精准阐释.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笔者认为,人民民主本身必须是"全过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对于实现民  相似文献   

14.
周鹏 《法制与社会》2013,(10):157-158
我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基层民主建设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因此搞好基层民主建设就具有了深刻的意义。近年来乌坎事件的出现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案例性,虽然我国经济在高速的发展,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矛盾,而乌坎事件就是各种矛盾积累的结果。本文就是以乌坎事件为视角,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从而得出自己的对策思考,本文通过分析乌坎事件进行思考,从而结合我国的基层民主发展实际,希望得出一些对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有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监察》2009,(7):46-46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马宝成近日撰文指出,民主选举是发展基层民主的基本前提。但民主选举不是民主的全部,选举仅仅是民主的必要前提,监督才是民主的要义所在,发展基层民主必须推进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邱玉梅  王喆 《时代法学》2012,10(5):32-38
方孝孺的"民本法治"思想是黄宗羲等晚近思想家提出民主法治理念的基础,他结合儒家"仁政"理论,主张"君职"、"立法利民",这在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当代民主法治建设重要的传统法律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国家民主政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基层民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程度.借鉴于西方代议民主的补充——协商民主,结合在我国已得到长期实践,取得丰富宝贵经验的政治协商制度,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实现方式.当前我国基层社会已初步具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运行条件,政治文明建设应首先从基层民主做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实现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广泛、多层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在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曾有外国媒体和学者评价说,这是中国农村民主建设的曙光。时至今日,第四届村委会行将届满,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也将拉开序幕那么,第五届换届选举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对此,笔者参与了对铜陵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进行的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党内协商民主是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力量。当前,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以基层党员为主体,保障民主权利,完善民主制度,使党内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要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要论述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国之制"的魅力所在,更将成为"中国之治"的不竭动力与源泉,成为基层人大工作者做好进入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法宝".延安市宝塔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人大履职过程,充分发挥政治机关、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