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平 《世纪风采》2006,(4):30-31
威廉·亨利·端纳,澳大利亚人,早年在香港做特派记者,后进入中国内地采访,曾因最先披露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密约而轰动一时,并由此成名。此后他投身政界,先后给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蒋介石等实权人物充当私人顾问。他虽然不会讲汉语,但这不妨碍他掌握别人难以掌握的内幕。端纳做蒋介石的私人顾问近十年,颇得蒋器重,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以“少帅”闻名于海内外,尤其是他同 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 今。周恩来曾将张学良誉为“千古功臣”。但是,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太短暂了,他被蒋介石囚禁了半个多世纪,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蒋的  相似文献   

3.
1936年“西安事变”后,一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 国策的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二位抗日爱国将领扣押起来.南京政府闻讯,惊骇. 军界何应钦立即动员讨伐;宋美龄等人则在绝望中期待着蒋介石的顾问端纳能够最先了解西安事变的真相.端纳曾任过张学良的顾问,对张甚为了解,相信张绝不会杀害蒋介石,遂先后以个人名义和宋美龄发电西安.后一封电报并告张:端纳将亲飞西安面晤.在南京方面,“戏中有戏”的状态下,端纳持宋美龄亲笔信秘密飞离洛阳.在洛,端纳收到来美龄电话,说张学良已回电报,同意你赴西安;并嘱告,一定救出蒋委员长.在西安,张学良派管家爱尔德前往机场迎接端纳,在返回途中,爱尔德向端纳简述了西安事变经过;端纳也把南京的谣传告诉了爱尔德.待见张学良时,张告:“事情一发生,我就给你发了电报.”当得知南京扣了电报,端纳不知时,张愤怒之极.  相似文献   

4.
在张学良被蒋介石秘密幽禁的50多年时间里,他和周恩来始终保持着非常良好的感情。特别是1936年冬张学良失去自由,在处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仍然和张学良保持书信往来,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事。在张学良被蒋囚禁于浙江奉化之初,周恩来通过东北著名人士莫德惠、何柱国等人给张学良捎过信件;张学良赴台羁押以后,周恩来仍然千方百计与囹圄中的张学良保持联系。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在与张学良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说:“我知道,是老师张伯苓说的,我们是同师同年.西安事变前,周恩来曾与张学良作过一次会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学良将军在当时是一位复杂人物.他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介石,改旗易帜,一度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物.他为了追求强国措施,还曾与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交友很深,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有一定交往.张学良的所作所为,期望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但是随着日本关东军的炮声,蒋介石“绝对不可抵抗”命令的下达,他一步步认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尤其是张学良依照蒋介石的命令率军“围剿”陕北红军连连受挫后,蒋介石一直不同意他恢复被歼灭的编制,使他逐步弄清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阴谋;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渍散,仍能打败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这不能不使张学良的脑子里产生很多疑团,并心生敬佩之情,因此他急于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的方针底细.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就此一去不得返,被蒋介石软禁。  相似文献   

7.
夏天 《党史纵横》2013,(10):58-59,8
孙殿英是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的大军阀.他从土匪起家,一生复杂多变。不过人们熟知他,还是在他盗掘慈禧太后陵墓,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之后。在盗墓窃得无数珍宝后,孙殿英自知成为众矢之的,于是他先后投靠过蒋介石、冯玉祥和阎锡山、张学良,还与共产党有过密切的交往。著名共产党人宣侠父、南汉宸等人都曾是他的座上宾。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殿英曾率部打击日军,但后来又投靠汪精卫当了汉奸。解放战争时,他站到了蒋介石的一边,与解放军对阵,最后在河南汤阴被生俘,病死于狱中。  相似文献   

8.
1928年底,澳大利亚人威廉·亨利·端纳进入东北,成为刚刚领导东北归入南京政府的张学良的政治顾问。 少帅的政治顾问 初入东北,在和张学良几次谈话后,端纳就认定张学良是块“领袖”的料,决心全力辅佐他。  相似文献   

9.
在张学良被蒋介石秘密幽禁的50多年时间里,他和周恩来始终保持着非常良好的感情。特别是1936年冬张学良失去自由,在处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仍然坚持保持和张学良的书信往来,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周恩来不但在张学良被蒋囚浙江  相似文献   

10.
一份绝秘文件泄露,蒋介石极其震惊。他是《资本论》最早的中文译者之一,张学良深感潜伏在自己身边的潘文郁人才难得,想保住他的性命,蒋介石却不为所  相似文献   

11.
世人皆知,爱国名将张学良为了民族大义,1936年同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了丙子“双十二”事变。事变后又无私无畏,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但言而无信的蒋介石一到南京,便翻脸变态,以种种理由将张学良“管束”起来,并不断变换“管束”地点,断绝张与外界的联系。从此,一代爱国名将销声匿迹,在“囹圄”中渡过了近半个世纪。然而,人们很少知道,在这个期间,张学良曾有过两次复出的机会,但因都是蒋介石施展的阴谋诡计,为张识破而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12.
一、营救张学良是东总的三大任务之一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1937年3月下旬,周恩来去杭州与蒋介石谈判,谋求同国民党合作抗日。他在途经上海时,先后两次秘密前往八仙桥青年会馆,会见东北抗日联军代表李廷禄,周恩来说:蒋介石直到现在对抗战还是一拖再拖,想一直拖下去,“根据这一情况,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尽快地把东北人  相似文献   

13.
依据台湾公布的蒋介石和宋子文的日记,加上诸多其他材料的佐证和推导,可以得知:发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虽然早有释放蒋介石的筹划,但是在国共谈判成功之后才释放了蒋介石;周恩来对张学良释放蒋介石是知情并同意的,还提供了关键性帮助,但对张学良亲送蒋介石是不知情的。当然,这些与周恩来给中共中央电报的有关内容还有些矛盾,需进一步研究。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张学良的安全等,中共一直对西安事变的宣传有所保留。在新形势下,应如实研究西安事变,弘扬其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14.
忆华 《党史纵横》2013,(4):52-53
爱国将领张学良在其坎坷的一生中,曾先后四次来到南京。他与这座六朝古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留给后人一段段令人回味、也令人唏嘘的故事。1930年11月:一到南京——凯歌高奏座上宾皇姑屯爆炸事件的发生成为张学良生命中的转折点。是年末,张学良宣布"易帜",发誓效忠国民政府。蒋介石欣然接受,遂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张用英语与宋氏兄妹交谈 杨虎城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促成张学良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如何处置蒋,是他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他深知蒋介石驾驭权力的能力和不讲信义的一贯作风,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纪念馆是在张学良公馆和杨虎城止园别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遗址型博物馆,有各种文物320件。在22件一级文物中,有张学良撰写的小册子《中国出路唯有抗日》及其护送蒋介石离陕给杨虎城的手谕等。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中国现代史的转折点。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运筹帷幄,成为扭转乾坤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联合发动兵谏,以武力拘捕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在中共的大力协助下,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十二月二十五日,张学良陪蒋飞回南京,从此一去不回,被蒋介石终身监禁。曾经把蒋介石当作人质的张学良转眼间变成了蒋介石的阶下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悲剧,而且这个悲剧在于主人公是“自投罗网”。很多同情张学良的人无不为此深感遗憾,认为张学良为了抗日救国,舍身忘己,精神固然可佳,但陪蒋回宁,乃是一个错误的行动。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民族英雄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在危难时候挽救了中华民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九年前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  相似文献   

20.
《党史纵览》2001,(6):53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因友动“西安事变”而被蒋介石长期囚禁的张学良,听到蒋介石去世的消息,沉思良久,趣到自己同这位逝者之间的恩怨,不禁百感交集。他一生中居然近50年时间是受着蒋介石的支配!蒋介石用国法军法差遣他将近10年.又用“家法家规”囚禁他将近40年,他的生命因为蒋介石的存在而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轨迹。由此,他送给蒋介石这样一副挽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