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牛锐  杨思明 《先锋队》2015,(8):41-42
现在生活好了,家庭经济状况也宽裕了,但一些家长仍然很纠结,原因是有的孩子似乎永远也不知足,他们的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令父母难以招架。比如孩子有了一个书包,见到另一个新书包,又一定要买;孩子在商店看到玩具,立即要买,妈妈说回家拿钱,他会哭闹不止。父母有时也会感叹:自己小时候什么也没有,也觉得很幸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了,为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所有的社会成员,离不开对下一代的培育,父母应“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文章针对孩子的成长特点,提出在法律的框架下构建新型的家庭教育,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2,(15):110-112
【社会记录】与孩子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已成为困扰许多为人父母者的难题。他们往往抱怨孩子不听话、不理解家长的苦心;而孩子们则反感父母的唠叨口罗唆,对家长缺少应有的尊重。如何融洽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有效沟通中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做父母的心愿,是每个家庭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周莉 《求实》2006,(Z3):241
随着离异现象的日益增多,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孩子大多处于心理成长发育的关健时期,尚未形成独立的主观意识,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学校、同伴等等,抚养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社会上有一种观念,即“父母离婚对孩子一定不好”。事实上,许多离异家庭的子女发展得很好,许多完整家庭的子女也存在很多问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处理婚姻的方式,如果家长处理得当,即使父母离婚,在成人的帮助下,孩子也一样能够度过不适应阶段,顺利、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熊孩子”坑爹的最坏后果会是什么?在美国,这个答案是可能会让父母无辜躺枪——“被坐牢”.美国一座小城近日出台一项新规定,如果孩子屡教不改欺负别人,那么孩子家长将面临15天监禁.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家长很容易过分溺爱孩子。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说,这种过分的溺爱是非常不正确的,想要孩子心理健康,那么必须要注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教最佳时期是12岁以前心理抚养比物质保障更重要,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抓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坚决说"不"的家庭,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父母的爱是有原则的。从小生活在原则中,他们长大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  相似文献   

7.
转眼间来到团场工作已经3年了,回首来时路我心潮起伏。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孩子,父母很信任我,每当遇到和我有关的重大事情,他们都会征求我的意见。大学毕业前夕,我做了一个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决定:到大西北去。当我把我的决定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惊呆了,第一次否决了我的意愿,说什么也不同意,怕孩子将来到了那里吃苦受罪。因为,我出生在辽宁一个普通职工家庭,家境虽不富裕可是自力更生找个稳定的工作完全不成问题,对于遥远的西北,那是他们想都没有想到的地方。就这样,为了将来的就业问题我与父母之间展开了拉锯战,我也第一次做了一回坏孩子,我坚持自  相似文献   

8.
随着酷暑的远去,凉秋的到来,高校录取工作结束了。看着孩子手棒着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父母们脸上荡着难抑的自豪与幸福。然而,有不少父母,在那自豪和幸福的后面,却掩映着无边的愁困,颇多的无奈:那不菲的学费哪里来?让子女考上大学,是多少家长的殷切期盼。然而,在国民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综合国力空前提高的大背景下,大学学费却让很多家庭有难以承受之感。对不少家庭来说,子女考上大学反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发展关系极大。家长的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子女的道德价值观,父母的荣辱观直接影响到子女的荣辱观。从时间上看,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7):111-112
对于1-4岁的孩子,一般家长都会以孩子太小为由凡事包办代替。其实,只要是孩子能够做、应该做、做起来安全的事情,父母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做决定。那么,哪些是幼儿有能力决定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11.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较大作为,于是竭尽全力地在生活上保证孩子的饮食营养,在学习上让孩子接受尽可能好和尽可能多的各种教育,这本无可厚非。但少数家长却忽视了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培养,没  相似文献   

12.
李新玲 《党课》2010,(8):24-26
离奇升学游戏是“重点校”制造的 “是谁煽动起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呢?就是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是它们逼迫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早早送上前线进行严酷训练,为的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让孩子能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3.
微言堂     
《廉政瞭望》2018,(13):14-14
为让孩子上学 父母无奈离婚 近日,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换言之,父母中不能有一方户口不在招生片区.个别农村家长不愿将户口迁入城市,为了让孩子在片内入学,只能通过假离婚的方式,实现入学诉求.  相似文献   

14.
《党员文摘》2009,(9):F0002-F0002
每年高校新生报到的时候,随处可见拖着行李陪送的家长。庞大的陪送队伍,给高校接待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此图记录了某高校陪送家长无处可宿,只能在学校体育馆打地铺的情号。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陪送孩子上学都是出于牵挂孩子在异乡的安危和冷暖。但大学是学生独立发展的空间,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让他们走好步入大学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边玉芳 《先锋队》2015,(8):38-40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长都"谈虎色变",只要一提到自家叛逆的孩子,就感到头疼不已。叛逆期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叛逆是青春期的标签。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几乎都有过叛逆——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父母普遍重智商轻财商,生怕理财会让孩子钻进钱眼误了学习锈蚀心灵,但21世纪财商已和智商、情商一样重要。国内儿童理财大多是父母代儿理财,等孩子工作时或结婚时一次性给孩子一个大红包。其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升入初中后,除储蓄外,父母可以让他们学习  相似文献   

17.
何勇海 《学习导报》2014,(12):24-25
"五一"劳动节,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被网友频频转发。对比图中,在中国孩子一直忙着学习、上辅导班、培训班时,美国家长则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儿:2~3岁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引起热议的无非是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多数美国家长认为,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当然,中国的大多数家长也认同应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但也有部分家长以“孩子没时间,做不好”等理由,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学业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家庭、学校、社区——人才培养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与学校、社区教育的功能既相互联系,又不能相互取代。当今社会,广大家长对教育参与的积极性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高,对学校教育的期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学校所承受的压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但孩子们说:“尽管现在家庭的生活空间愈来愈大,但发展的空间却愈来愈小,家长对我们的期望愈来愈高,但学习的动力却愈来愈小。”这是为什么?当前家庭教育正面临着严重的错位、越位与不到位,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父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是学习,利用双休日让孩子去补英语、学电脑、弹…  相似文献   

19.
微言堂     
正1为让孩子上学父母无奈离婚近日,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换言之,父母中不能有一方户口不在招生片区。个别农村家长不愿将户口迁入城市,为  相似文献   

20.
“就业难”是当今高校毕业生心中的痛,也是许多家长心中解不开的结。一方面不惜血本培养孩子读大学,有的家庭因此倾家荡产甚至负债累累;另一方面孩子毕业后却找不到令人满意的工作,有的成为无业游民,有的甚至还要父母养着。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是不是都是扩招惹的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