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业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环境变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措施,也是通过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时,也可以通过创新,提高生存能力,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浪潮一浪高于一浪,可以说,“国际化、自由化、多元化”将是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写照。因此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不仅有来自国内中资金融机构之间的内部竞争,更重要的是还有来自国外外资金融机构的外部竞争,而外部竞争比内部竞争来得更为激烈和残酷。中资银行要想在当前和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就必然要求不断改善自已的经营环境、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加入WTO。为了应对WTO的挑战,各市场主体只有继续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而金融业的竞争又是异常残酷的,因此各市场主体通过不断地金融创新来维持竞争力。频繁的创新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监管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也在不断地调整。本文拟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业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提高生存能力,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如果金融机构采取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对自己创新的产品申请专利后,不仅可以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使金融产品日趋品牌化,而且还可以从专利转让中获得利益。  相似文献   

4.
王玉刚  刘明 《行政与法》2003,(11):64-66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加快,新技术特别是互连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致使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日益加剧。金融业的分业经营范围的狭窄和获利空间的萎缩,已日益不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放弃分业经营的模式而转向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我国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了的国际金融形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生命力,也是金融类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源泉。现代经济社会既是全球化的经济社会,同时又是法治经济社会,知识产权法律可以保护金融创新,维护金融创新给创新主体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加强知识产权对金融创新的保护,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抗风险管理能力,可以有效提升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快速变化的新世纪,世界各国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作为一个后发型现代化、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成功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在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中立稳阵脚,就必须进行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适应经济全球化,重塑行政文化、转变政府职能、重构政府组织结构体系、创新政府运作机制、改进政府管理方式,推进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江淮法治》2009,(13):18-19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省的金融业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和影响。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我省的金融业发展情况如何?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是否有效?省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关切,将全省金融业发展情况列为今年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久前结束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并审议了我省金融业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这也是我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首次听取和审议金融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文化力可以通过运用经济手段、引入经济要素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同时经济通过增加文化含量、发挥文化作用而不断提升内在价值.东北二人转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成功实现了产业链式的发展,是我国传统文化、政治、经济制度几番力量与机会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曾炜 《时代法学》2004,2(5):52-59,115
目前 ,在全球和区域两个层面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正如火似荼 ,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而以区域一体化为最。经济一体化必然会对国际法和国内法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时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相应变革也是保障经济一体化成果并促进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适应和调整由于经济一体化各国日益密切的经济关系的过程中 ,国际法不断地国内化 ,反过来国内法也不断地国际化 ,这种互动使得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界限不再清晰 ,全球范围内的法律规范不断朝着日益趋同甚至统一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电信业是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产物 垄断分为自然垄断、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三种,在发达国家.反垄断主要针对的是经济垄断,以防止企业通过合并、杀价、价格联盟以及将在某一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扩大到其他市场等手段.损害消费者和小公司的利益,阻碍创新、服务质量改善和技术进步。而现阶段我国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不同。现阶段我国存在的问题主要不是因为经济垄断妨碍市场竞争和提高效益.而是行政垄断.尤其是行业和部门垄断。如电信业、金融业、热力公司、煤气公司、电力公司、民用航空、铁路运输、公共交通等,这些行业所取得的垄断地位,不是依靠技术创新,也不是依靠资本投入,而是依靠行政权力、阻挠市场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业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金融领域的腐败,容易引发金融风波,殃及社会经济。当前,金融供给侧改革为资本市场注入了非常强大的力量,我国通过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使金融行业发展迅猛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反腐败工作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认为,金融业是资金密集的高风险行业,涟漪效应、外溢效应明显,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性,防止金融领域腐败,有利于国家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未来我国区域发展和经济合作的一大趋势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大城市圈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加快建立武汉城市圈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障碍和发展难题,尝试从立法制度、财税体制和市场机制等方面入手,就如何建立起一体化的法律平台来积极推进城市圈的发展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3.
对金融业监管协调机制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浦嵘 《法学》2006,(9):159-160
长期以来,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金融体系管理是以银行业务为主、政府直接管理的行政性体制。1986年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内的金融监管机制。从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到1998年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再到2003年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建立,中国金融业监管虽然在立法上多次修改和新建,但基本还是停留在对金融业的机构性管理的理念上,对当今经济和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形成了制约和不适应。其原因如下:其一,立法内容上未能适应功能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管理要求,并未从法律上明确划分金融分业监管机构之间的权力界限和范围,使…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国民经济命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迅速发展,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金融领域内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职务犯罪案件频发,不仅给国家和人们带来了巨大损失,也严重危害了我国金融秩序,而且诱发和加剧了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江淮法治》2015,(3):9-11
创新,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发展,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的不懈追求。2014年,是安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新开局的一年,也是我省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的一年。这一年,省人大常委会以更大气魄推动工作创新,一直行进在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上。"新机制"凸显新成效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如何把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实化、把职权的行使机制化,有效防止法定职权虚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察》2013,(23):F0002-F0002,F0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我国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不断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子,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改善外贸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一系列重要举措将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和实行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就会出现金融创新。我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改革,金融改革已成为一种趋向。商业银行的建立、中央银行调控功能的专门化、金融市场的建设都在进行中。同时,金融业也在不断地对外开放,逐渐与国际金融业走向一体化,如放宽外国金融机构在华的业务限制、加强国民待遇、不断实行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等都是这方面的表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将更是如此。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在市场中更加灵活,其与存款者、投资者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它打破了原有的金融业务分割的局面,实现了业务的交叉,这些都使传统的《金融法》已不具效力,需要更新,需要具有更大活动空间的法律。同时,金融创新规避法律的功能要求我国金融法实行合理化,从而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发展。只有与金融创新相配的《金融法》才能使金融法规具有法律效力。为此,金融立法的紧迫性已尤为突出。我国致力于经济法、金融法研究的法学专家早已开始行动,开始为新世纪的金融立法而著书立说。听听江平教授的精彩演讲,也许会有更多的感受。我们期盼有更完善、更适应我国国情的新《金融法》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三大经济圈的区域集团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呈现出区域集团化规模加速扩展、模式加速创新、格局更趋复杂、矛盾更趋突出等重要特点。这一趋势的加强,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并促进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开放也带来了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业是社会经济的枢纽,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业一直处于国家政策的严格保护下,过着稳定而平淡的日子。进入90年代,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总体目标是按照国际标准开展业务,与国际接轨,这种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现今,我国已正式加入WID,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将更广泛地介入我国金融业,由此对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必将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又一里程碑 ,入世后将对我国服务贸易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服务贸易重要部门的金融业更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WTO规则的约束 ,只有适应WTO规则的要求 ,建立中国金融业的法律保障 ,才能全面完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体制改革 ,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 ,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一、WTO规则对中国金融法制环境影响的前提WTO组织的核心是WTO协议 ,这是由WTO制定和实施的一整套多边贸易规则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规范。在WTO已制定的多边规则中 ,对于金融业而言 ,最有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