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提笔写纪念《恢复高考制度20年回顾》征文,又把我带回那难忘的回忆,特别是那追求“大学梦”的艰难历程……粉碎“四人帮”后的1976年10月末,迎来了我国恢复高考的春天,当听到这消息时,我激动极了,几乎彻夜难眠,难道高我远去的“大学梦”又回到身边?我跃跃欲试准备参加高考,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由于自己的文化基础差,几次参加考试,都因未达到录取分数线而名落孙山。我想,这一辈子真的没有机会上大学了,我曾一度仿徨、迷惘,今后路在何方?落榜不落志,路就在脚下。1984年,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这是我国恢复高考…  相似文献   

2.
汤华 《瞭望》1997,(19)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临近。恢复高考制度的20年间,每年的高考,无不凝结了考生们众多的希望和汗水,蕴含着老师、家长们深切的企盼,牵动着社会各界焦虑的目光;高考升学率,年复一年成为每所中学躲不过去的评价“硬指标”;至今教育领域出台的改革动作,尚未撼动过“高考指挥棒”的绝对导向。 随着从上到下开始注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改革现行高考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恢复高考制度20周年之际。这是因为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素质教育的推进,在“高考指挥棒”面前是那么的束手无策。 据了解,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的高考制度改革一直在进行。1990年,国家教委正式确定推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7,(32)
“高考改革话题”回音望编辑部:贵刊今年第23、24期发表的《高考,请给我们平等机会》的文章,写得太好了,在我心里引起了强烈共鸣,我读了好几遍,真想去见见你们,一来对你们表示道义上的支持,二来也谈谈我对高考问题的看法。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恢复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7,(6)
<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7年国家正式恢复高考,适年我刚好14岁,初中毕业。我找到学校领导,要求考试。校长告诉我说,教育部有规定,应届初中毕业生不准参加高考。提前参加高考不能如愿,怨自己没能早两年出生,只能按部就班续考常宁一中读高中。这时学校教学开始"拨乱反正",注重抓教学,每学期一个月的劳动假没有  相似文献   

5.
正前不久,南开大学同学电话给我,说想张罗入学40年聚会。我心里一怔,居然已经过去40年了。我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初入学。那一年,我们经历了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真理标准大讨论,二是年底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这两件大事,实际就是一件事,宣布我们的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大学的校园里,充分感受到新时代开启时的热烈气氛。南开大一  相似文献   

6.
冯明光 《团结》2008,(6):7-8
从1978年至今,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已整整进行了30个春秋。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深感自己的命运和成长经历始终同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相连;而作为一名参政党的干部,我更觉得只有努力建言献策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无愧于自己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我是个农民的儿子,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有种难以割舍的情结。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适值祖国改革开放号角吹响的前奏,我参加了高考,并有幸被西南农业大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理分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永新 《民主》2005,(8):17-17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数千万高中生都曾面临这样的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对于许多高中学生来说,这真是一个比哈姆莱特的“是生存还是死亡”更难把握的命题。文理分科是学习苏联教育制度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说,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若干年来的实施状况看,文理分科带来的问题已经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8.
<正>"恢复"高考40年,权利回归带来家国之变《新京报》2017年6月2日发表社论指出,岁月流转,时势演进。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已是国家的骨干、社会的栋梁。此时此刻,再次回望40年前的1977年,愈发凸显恢复高考的重要意义。1977年恢复高考的决定,实际上是国家对公民的受教育权的一种确认。这项权利的落实,是个人走向幸福、拥有尊严的起点和动力。虽然受教育权的概念,从19世纪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改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曾经做过多年党的青年工作的人,我有责任把自己的看法告诉青年同志们。我同青年人接触得不那么多,话是否能说到你们的心坎上,我没有把握了。首先我想讲讲我们的改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的国家怎么会走到这一步来的?为什么世界上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在谈论或者进行着改革?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历史证实了这一点。这个学说提出只一百年的时间,世界上就有除南极洲以外占全球大陆面积  相似文献   

10.
屈指算来,我在政工岗位上已有15个春秋。在这15年的政工生涯中,陆续写下了一些心得,今整理一二,以求同行指数。 品味平淡 上班工作、开会、搞宣传,下班吃饭、读书、写文章,平平淡淡的人,平平淡淡的生活,无曲折离奇,像一泓平平静静的水。 一个人幸福的日子总是有的,当我辛勤笔耕而初绽花朵,一篇篇小文章变成铅字时,或一个个荣誉证书摆在我的面前,那是幸福的,但又毕竟是短暂的。 幸福和痛苦往往相伴随。当痛苦困扰我时,我会勇敢地面对它,与之抗争,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与坚强。20多年前,恢复高考时我豪情满怀去赴考却落…  相似文献   

11.
1978年的恢复高考和对外派遣留学生,分别作为改革的先声和开放的前奏,载入新中国的史册,中国教育从此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步伐——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末教育恢复重建、80年代全面开展教育改革、90年代教育大规模扩张、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全国范围的高考改革幅度之大、频率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有人说是年年大变化,一年一个样。高考对基础教育有导向作用,对高等教育也有直接的影响。高考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但是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持续至今,原有的高考制度与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各种问题和弊端也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来,确实非改革不可。近几年针对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在国家软实力的竞争中意义重大,因为教育是文化输出的媒介和载体,肩负着启迪人、培养人的使命"。瞩目高考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牛鼻子"。被誉为"继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最具有革命意义的一次改革"中,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写有"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14.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家庭成份的紧箍咒已经彻底取消了。在大队铁匠炉抢大锤的我,不甘乡间寂寞,怀着远走高飞的愿望,在许多人的白眼和讥笑中走进了考场。 我考上了,而同村的几位高中毕业生却名落孙山。“赵庄村铁匠炉出了个大学生”的传言不胫而走,“没有上过高中而考上大学”的事实,经过人们的渲染越传越神,我几乎要被随处可遇的羡慕和恭维弄晕了。在接到通知书而尚未离家的这段时间里,我象一个苛簿的讨债人,故意到熟人多的地方去转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如果从1950年南斯拉夫改革开始算起已38年了,如果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算起,到今天也有32年了。社会主义国家30多年的改革到今天还拿不出一个比较好的成功的样板。为什么社会主义改革遇到重重波折和困难?这确实是一个许多人关心而且在理论上亟需回答的问题。如果不能透彻地回答这个问题,人们就要问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景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社会主义改革不成功的原因主要不在经济体制方面。象什么所有制改革、通货膨胀、市场机制等尽管也是难题,但更大的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不协调。  相似文献   

16.
我是老三届的尾,新三届的 头。老三届是指66、67、68 届,文革中红卫兵,上山下乡那一批人。新三届指的是77、78、79年恢复高考以后上大学的人。我是68届初中毕业,又是七七级,所以说是老三届的尾,新三届的头。老三届、新三届这是有特点的一代人。这一代人有个共同特点,青少年的时候受的传统教育比较多,特别经过文化大革命,经过上山下乡,我是69年去的内蒙古建设兵团,一去就是7年。可以说什么样的艰苦都经历过了,包括生活上的艰苦,体力上的磨难,包括政治歧视,以及国家整个的动荡不安,迷惑。但有一点值得说的是…  相似文献   

17.
正年轻时,我没考上正规大学,就读了电大中文专业。那时,国家刚恢复高考,许多没有考上大学的人都上了电大。我的电大同学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他们既不缺少激情,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三年同窗,我受益匪浅。电大毕业我参加工作后结婚生子。后来,因为家境困难,我辞职做起了生意。想不到,平时文静得连上台发言都脸红的我,做起生意却风生水起。生意做了十几年后,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却突然感觉内心空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走过了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前又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积十年改革之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化改革迫切需要有理论的超前研究。大家公认,这十年理论上的突破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两论还只是一个“初始形态”,有待深化、充实。  相似文献   

19.
●"改革是又一次伟大革命"是一个重要命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南巡谈话,邓小平同志反复重申这一命题 A: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阐述了一个重要命题:改革是又一次伟大革命.学习和理解这一命题,对于我们加深认识改革的性质、目的、意义,提高改革的自觉性,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学习十四大报告需要着重领会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是否围绕这一命题来讨论一下. B:我认为改革是又一次革命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是个宁愿担风险促进改革、而不愿守摊子做平庸之辈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讲,他是下决心和改革同沉浮的,是决心要改革的.为什么他会有如此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改革的紧迫感?这是有其背景的,涉及到一个对苏联总的基本的看法问题.今天对苏联怎么看?我个人的看法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苏联是一个有实力的国家;第二句话,它又是一个严重缺乏活力的国家.先说实力.从纵的方面比较,七十年来,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