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法律环境及社会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政治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日本政府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转变了社会管理职能,将很多职能移交给民间非营利组织,使这些组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1998年《日本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NPO法)》的制定及颁布,从法律层面上规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运行环境,使非营利组织所关注的社会领域不断拓宽,其社会贡献越来越重要.那些活跃在国外的民间非营利组织通过民间外交及社会教育活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而在国内从事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则通过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了国民凝聚力.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越来越成为日本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华认识研究的前提是完成对概念的界定与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围绕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考察日本政界、经济界、舆论媒体、学界、民界各自发生的作用,能够发现日本社会对华认识的生成路径:政界的对华政策与经济界的经济利益谋求结合形成某个时期的日本对华认识框架;舆论媒体在此框架之下展开具倾向性的宣传,使此认识框架更加明晰;在此基础上,学界的研究与其遥相呼应,推动了社会舆论的形成;信息化的发展及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利益纠葛使民间团体和一般民众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故应实现对日本社会各阶层对华认识形成的原因、过程、影响力等进行全面、综合、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日本绿色少年团是公益社团法人“国土绿化推进委员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组织,以学校或地区为单位建立,旨在通过森林学习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宣传与践行绿化行动并培养儿童社会责任。从组织教育角度看,其目标指向少年儿童未来责任与当下品质培育的有机统一,实践活动内容注重“绿色”主线下个人成长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日本绿色少年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多维方式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包括以真实世界体验推进儿童角色社会化、以社区环境保护促进儿童道德社会化、以社会服务活动提升儿童认知社会化、以互助合作方式训练儿童交往社会化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主要有成人的示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校与社区联携共育以及网络展示和宣传普及等。借鉴相关经验,中国在推进少年儿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注重保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放性、注重设计地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中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注重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代日本政治中的官僚——以国家发展模式转换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僚在日本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国家发展模式所决定的.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是国家主导下所推动和进行的.作为国家的行政主体,日本各省厅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巨大的社会作用反馈到政治上客观要求官僚机构在政策制定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随着日本现代化的实现,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开始从"国家主导"向"民间/市场主导"转换,然而日本的政治进程并未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迫于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压力和日本各界日益高涨的"官退民进"的呼声,冷战后日本进行了两次大的行政改革,使得日本官僚机构在日本社会的活动领域和干预程度日益减少,相应地其在日本政治过程中的地位从"匿名的政策决定者"变为"单纯的政策执行者".  相似文献   

5.
浅析1964年东京奥运会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年奥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点,产生的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二战后,随着体育不断朝着产业化和全民化发展,奥运会早已超越了体育比赛的范畴,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奥运作为一种文化和体育活动,其自身就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而奥运会对投资和消费的刺激作用、通过举办奥运会激发出的民族凝聚力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本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借助奥运会带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1964年东京奥运会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日本的复兴,同时也拉开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序幕,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拟简要分析东京奥运会对当时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期待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运作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女性M型就业模式的出现,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对女性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相结合的产物。M型就业模式在不影响女性完成其家庭角色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参与社会的意愿,逐渐成为日本女性的典型就业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变化、未婚女性的增多和已婚女性就业率的提高,女性M型就业模式的底部逐渐上升,并呈现出向倒U型就业模式转化的趋势。今后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7.
企业虽以获取经济的最大利润为根本,但除此之外,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还需为社会、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力量。日本企业的CSR活动虽晚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日本企业通过确立CSR理念、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具体推进措施等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日本农业普及教育的发展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业普及教育产生于“二战”之后,是日本农业发展体系的关键一环,为日本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于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本农业普及教育在经济恢复时期、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低速发展时期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研究日本农业普及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农业普及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日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波动情况的基础上,利用2010年-2018年日本上市企业微观数据,通过构建实证模型探讨了日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日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负面影响;(2)日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的影响具有行业差异;(3)不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日本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方向不同。贸易政策、金融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增加负面冲击企业研发活动,而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却激励企业研发投资。相较于日本,中国企业研发管理经验较少,风险承担能力较弱,政府更应重视在运用政策手段平滑景气波动的同时,避免政策施行的大起大落,警惕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过快、过度提高,尽可能营造、引导产生良好的市场预期,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支持企业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末日本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至今,日本的循环经济发展已经经历了近十个年头.在官产学的共同努力下,日本的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体现在循环经济的宏观经济成效、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成效、环境成效和经济、社会成效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以"谁是日本社会女性的人生赢家"为议题分析了现代日本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评价标准。日本社会对成功女性的评价存在"家庭角色(妻子、母亲)+α"这样一个模式。文中对该模式的形成及其反映的女性性别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日本社会对女性"赢家"的评价表明了家庭角色实现是女性成功的首要条件,其次才是女性社会性贡献及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兴起,女性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女性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借助这一视角,分析日本文学中的女性隐喻及其社会文化内涵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研究表明:日本文学中有关女性的隐喻模式主要集中在所有物、商品、植物和食物4种隐喻类型上;这些隐喻模式除了基于身体经验,还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通过考察特定的隐喻不仅可以洞悉隐匿于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还能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日本社会离婚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作为一个东方国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着一套传统的家族制度体系。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的离婚率持续攀高,甚至超过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离婚大国。当今日本社会的离婚,呈现出数量多、年龄段偏高、女性占主导地位等一些新的特点。离婚热的出现,不再只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它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纷纷行动起来,期望人们能够慎重对待婚姻,降低离婚率,从而稳定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后,伴随着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诞生,日本的社会教育也应运而生。本研究不仅考证了社会教育在日本的由来,确认了社会教育乃日本明治以后出现的特有的教育形态;并从教化型、民主型、终身型等三方面厘清了日本不同历史时期学者对社会教育的多元界定;而且对日本的社会教育和社会事业、社会政策、国家教育、国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日本社会教育概念的五个特征,即丰富多样性、暧昧模糊性、服务主体性、法律健全性、实践追求性等。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长寿国家,凭借着7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显著增加,进入了史无前例的超老龄社会。一个健康、长寿的社会应该是当老年人在健康、自立的时候,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凭借自己的经验、技术、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当他不能自理、需要照顾和护理的时候,能在社区就近接受护理服务。而这样一个健康长寿的社会是需要建构的。文章从"长寿社区营造"视角,研究了日本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过程中,摸索应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养老护理需求的社区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英国政府不希望日本经济复苏过快,并且不愿看到日本经济过多地染指东南亚。1954年英国促成日本加入由它倡导的科伦坡计划,以便把日本在东南亚的活动尽量纳入其可控范围之内。除此以外,在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英国对日本在东南亚的企图进行了重重阻挠。但是进入6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渐增强,英国已无力阻止日本进入东南亚。英国在日英首脑会晤的场合,不断敦促日本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而日本却一再敦促英国维持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  相似文献   

17.
刘迪 《新民周刊》2012,(16):24-24
日本全国上下都试图温故以知新,找到通往"下一个社会"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随之而来的是长达20年的经济停滞,GDP长期徘徊不前。对于"失去的20年",日本各界时有探讨,但笔者认为,导致日本停滞的最大的根源在于整个社会的保守心态,日本不愿打破"坛坛罐罐"。回顾历史,引导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大革...  相似文献   

18.
一股股暴戾之气正像幽灵一样在很多国家蔓延——有人为发泄不满采取的极端言行,居然在网络时代可以引来一些人的“叫好”甚至欢呼。在中东,有网民为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9月11日的抗议潮中被炸死拍手称快。在日本,变态的女网民把滥杀无辜者捧为“型男”,纷纷示爱。在美国,穆斯林无端承受着社会戾气带来的歧视。在欧洲,趁火打劫有时竟成“正...  相似文献   

19.
国内关于日本废弃物管理政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循环型社会的形成、法律体系、技术和模式;相对于日本大量废弃型社会的废弃物管理制度的研究极少,由此忽略了前后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转变过程。文章从废弃物处理责任、处理技术等方面系统地考察分析了日本大量废弃型社会的废弃物管理制度,阐明大量废弃型社会废弃物管理制度的存在问题,进而说明日本为何从大量废弃型社会迈向循环型社会的原因及其途径,以期对我国废弃物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团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节省交易成本、获取专业化生产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日本的企业集团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有其特殊性。它是日本垄断资本干预经济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其产生和发展源于日本战后特殊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