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们不得不佩服美国权贵的高超统治艺术,靠制造恐惧统治已经是一种很落后的方法了。如不发生意外,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将由奥巴马与共和党的罗姆尼对决。罗姆尼是华尔街的人,他本人就是靠资本市场起家的资本-政治两栖精英,美国中产阶级的天敌——这点已无争议。另一个已无争议的是,奥巴马总统任内也没有大力维护美国中产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朱伟一 《新民周刊》2012,(29):80-80
把夕阳工业和污染工业转移到中国或其他国家,对美国有何不好呢?就是共和党把话说得太死,坚决反对工作外流,弄得罗姆尼很是被动。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了奥巴马竞选连任的软肋。奥巴马反守为攻,指责罗姆尼亲自缔造和指挥过的贝恩资本难逃其咎,贝恩资本"投资的公司是外包美国工作的急先锋"。如果美国百姓相信,罗姆尼...  相似文献   

3.
孙哲  沈国麟 《美国研究》2002,16(2):64-78
本文通过对美国国会选举中候选人竞选策略和媒体作用的具体描述,分析了媒体作为美国政治的交流工具在国会选举中的作用.作者特别就美国中期选举的一些特点,探讨了候选人与选民沟通的主要途径,揭示了现代国会选举中的"市场化"倾向和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还结合国会选举制度改革与媒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和重重矛盾,阐述了美国政治中媒体"操纵"国会选举的一些具体方法和原因,指出了美国国会选举改革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邵乐韵  龙怡 《新民周刊》2012,(42):32-35
奥巴马和罗姆尼一方面承诺要加大力度向北京施压,一面又有所缓和地表示中国也是潜在的合作伙伴——这种掺杂着敌意和热情的情感,似曾相识。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三场电视辩论中,现任总统奥巴马和挑战者罗姆尼一共提及"日本"几次?一次都没有。提到中国几次?53次。虽说大选辩论中一些国家被提及的次数并不能准确反映它们在美国政府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5.
邵乐韵 《新民周刊》2012,(10):42-44
目前参与争夺共和党提名的几名候选人,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超级PAC的支持。每逢美国政治选举,筹款是候选人的一个重要功课。而因为"超级PAC"的出现,今年美国总统选战的"血拼"味将分外浓重。  相似文献   

6.
论美国竞选财政中的"软钱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竞选财政中的最大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软钱"卷入到竟选过程之中,成为候选人谋求当选的重要工具."软钱革命"在客观上已经对美国代议民主制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软钱"制造了大量的政治腐败.多年以来,美国国内社会各界对有关"软钱"立法问题争论激烈难以形成共识.美国如要通过立法对"软钱"加以限制,堵塞宪政民主体制中存在的漏洞,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7.
杜剑锋 《新民周刊》2012,(42):39-41
虽然选前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奥巴马和罗姆尼齐头并进,但是我非常有信心,在经过非常失败的四年之后,美国选民不会再给奥巴马另一个机会了。像很多在美国的中国人一样,我最初也是因为希拉里才对奥巴马心生反感的。在2008年的总统大选中,希拉里通过电视辩论和各种选举活动,展示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在华人中吸引了包括我在内的众多"稀饭"...  相似文献   

8.
石渝 《新民周刊》2012,(5):56-57
美国人是否仅仅四年后就又准备迎回曾令美国经济掉入深渊的共和党?角逐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初选战,于2012年1月3日打响,民主党因奥巴马宣布争取连任而暂时无初选之累,美国2012年大选在共和党"独角戏"序  相似文献   

9.
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44):11-11
@李稻葵:从历史角度观察,成功的大选要不凝聚了新的社会共识,如里根;要不产生务实解难的新领导,如尼克松。这一次显然不是第一类,看不出奥巴马的新"主义",选票如此接近,谈不上共识。奥巴马与罗姆尼相比,不是一个解难题者。我更加担心美国经济。新动荡难免。老曹:美国选民正好分裂成两半,不管谁当总统日子都不好过。先看奥巴马如何...  相似文献   

10.
应琛 《新民周刊》2012,(42):28-31
从以往的经验看,似乎候选人对中国的态度越"强硬",就越不会丢掉选票。这一次,奥巴马罕见地直接出面叫停中资收购案。每到美国大选年,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叫嚣声就会变得频繁起来。只不过,今年的论调中,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被叫得格外响亮。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装备制造企业三一集团(以下简称"三一")便"躺着中枪"。2012...  相似文献   

11.
张国庆 《新民周刊》2012,(41):22-22
过去十年来与中国的较量,美国始终没有得到必要的教训,也未能充分体会到中国式的亮剑精神!战争或对抗局面,对美国而言是长期有益的。一方面,这有利于美国在全球纵横捭阖,孤立对手,团结盟友,并且乱中取胜。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政客为选举或提升政治威望牟利。一点都没有出乎意外:此番美国总统大选,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罗姆尼,都在声嘶力竭...  相似文献   

12.
刘学成 《美国研究》2012,(3):130-131
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将于2012年11月6日举行。民主、共和两党分别推出现任总统奥巴马和马萨诸塞州州长罗姆尼参与角逐。目前选战已经进入白热化,两人使出浑身解数展开唇枪舌战,至今选情仍不明朗。盖洛普在9月19~21日的民调显  相似文献   

13.
郭敬丹 《新民周刊》2012,(44):58-59
美国大选已尘埃落定,回过头来观察就会发现,在选举过程中超过2亿美元的花销都来自不知名的捐助者。而事实上,正是这些神秘资金左右了美国政局。美国大选日的一周前,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来到普韦布洛教堂,坐在长凳上问对面的科罗拉多州众议院候选人萨尔·佩斯(Sal Pace):  相似文献   

14.
笑饮 《新民周刊》2021,(1):37-37
他将美国外交政策推入谷底,正把自己变成"人类公敌"。2020年3月30日,美媒《华盛顿邮报》将"史上最差国务卿"的头衔颁给了蓬佩奥,用来讽刺他在疫情期间毫无建树。半年多之后的8月31日,该报再评蓬佩奥,称"史上最差"国务卿将美国外交政策推入谷底,让美国孤立程度达到巅峰。  相似文献   

15.
正如桑巴特指出了美国缺乏他所谓的"社会主义"一样,我们又看到了在整个20世纪足球在美国体育文化中的缺乏.美国早期而全面的资产阶级化,创造了这两种"例外论",其遗产至今尚存.虽然在最近几年,美国取得了世界杯赛的胜利,但足球在美国的体育文化中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至少从任何有意义的层面来看,美国依然没有足球.  相似文献   

16.
张生 《新民周刊》2012,(14):72-73
迈克说,他这次的错误是把戏剧当成了新闻。但我觉得这个错误不能只由他一个人来承担,是美国对新闻乃至对世界的戏剧化要求让他犯下了这个错误。"公知"戴西的遗憾2012年3月16日,美国"国际公共广  相似文献   

17.
王希 《美国研究》2020,34(1):122-140,M0006
本文以美国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的里程碑学术创作为基点,结合"新美国史学"的演进,对方纳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进行深度梳理和分析,注重讨论方纳的学术创作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包括美国社会与美国历史学界)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现在20世纪60年代变革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历史学家如何借鉴多重史学传统,来发掘"可用的过去",创造"新美国史学",重新解读美国历史,为一个多元化的美国建构一种新的集体性民族记忆。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摇摆     
乐悠 《新民周刊》2012,(43):40-41
竞选中,奥巴马和罗姆尼一边打压着对方,一边标榜自己适度节制的选举策略。而当最后的赢家沉浸在获胜喜悦中时,还会记得要保持当初那份谨慎吗?  相似文献   

19.
自布什政府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以来,美国的气候政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是否采取强制性温室气体减排更是成为其内外公共政策领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指出,美国新一届总统候选人的气候政策与布什政府有根本差别.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后,本文发现,这种政策转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两党政治及利益集团的复杂博弈.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政策动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能影响.最后,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布什政府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以来,美国的气候政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是否采取强制性温室气体减排更是成为其内外公共政策领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指出,美国新一届总统候选人的气候政策与布什政府有根本差别。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后,本文发现,这种政策转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两党政治及利益集团的复杂博弈。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政策动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能影响。最后,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