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路涌 《新民周刊》2012,(3):89-89
米罗是第二次"大面积"地访问上海了,这一次是《现实的幻象——2012米罗版画作品特展》,从1月15日起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展期为3个月,米罗打算从容地与观众对话,"解答"一下为何如此天真的问题。对世界当代艺术史稍有了解的人知道,胡安·米罗是西班牙艺术家,从绘画、雕  相似文献   

2.
凭什么只有好莱坞才能拍科幻大片啊?我们有刘慈欣的《三体》,就等着看他的大片吧。2015年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在8月23日,刘慈欣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继莫言之后,中国作家获得的又一国际文学大奖,也是中国科幻小说家斩获此国际大奖的第一人。10月18日,刘慈欣在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中被授...  相似文献   

3.
从2007年10月11日到18日,在韩国首尔和全州举行了“韩中文学人大会——从汉江到长江,从长江到汉江”活动。该大会是由韩国的大山文化财团、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历史性的活动。中国方面有张炯、莫言、舒婷等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22名作家参加。其中,团长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代表性理论家即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张炯,副团长分别是经常被评价为诺贝尔文学奖有力候选人的《红高粱》作者莫言和曾被称为80年代“朦胧诗派”旗手的《致橡树》的诗人舒婷。还有其代表性小说《红瓦》被摘录进韩国高中教科书的北京大学教授曹文…  相似文献   

4.
莫言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受到韩国文学界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热情高涨,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当代作品,莫言的中长篇小说几乎全都被翻译过来了。在莫言小说的传播过程中,媒体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莫言获奖之后,韩国媒体积极报道,使他在韩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韩国文学批评界较早关注莫言,21世纪后产生了不少具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莫言的小说富有地域特色,在普通读者中的知名度并不高,在研究者和大学生等读者群中却有不小的影响力。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望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朱清华 《新民周刊》2012,(10):89-89
日前,由朱屺瞻艺术馆主办,M艺术中心协办的《清风明月——潘曦作品展》在朱屺瞻艺术馆隆重开幕,潘曦用26幅唯美的绢本,为这个季节添了一道慵懒闲适的风情。潘曦的作品不仅仅是镜像,更是对镜像的摹本,镜像与丝绢,双重的对照、映射与反光,它是投影的投影,它是幻象的幻象,它是画中画。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大哥管谟贤回忆:大江健三郎曾经说,最迟在2015年莫言会得诺奖,到时候我再来。当时我想既然大江有这个看法,说明这个事靠谱。把自己弄漂亮了我们家的成分是中农。解放以后,不断进行阶级斗争,后来越来越厉害了。当时要养活我们这样的大家庭,压力很大。全劳力一天工分十分,莫言刚开始的时候连半劳力也算不上,每天就割草,割了草...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中文意思是"不说话",但实际上他的小说具有比一般讲故事的小说更具有震撼力。他的小说《酒国》以一种多视角的形式展现象征意义上的现实,让读者能够多视角地去解读中国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胜利     
钱亦蕉 《新民周刊》2012,(40):26-27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7时,诺贝尔文学奖在各种猜测中尘埃落定,莫言因其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而获得殊荣。这是中国籍作家第一次获得诺奖。伴随鲜花与掌声的,还有板砖和臭鸡蛋。面对种种质疑,莫言强调自己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写作","对社会上一切不公正的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突破了阶级的、政...  相似文献   

9.
1871年巴黎公社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是复杂的。历史事实中的巴黎公社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只是巴黎民众城市自治的一次具体实践。基于这一历史事实的《法兰西内战》并没有将巴黎公社拔高为无产阶级专政,但《法兰西内战》中的巴黎公社确实代表了科学社会主义对无产阶级专政政治形式的设想。所以,无产阶级专政成为了附着在《法兰西内战》中巴黎公社上的一种美好意义,或者说后者成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乌托邦,尽管这并不是马克思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10.
在《福布斯》杂志最近公布的世界946名亿万富翁的名单中,韩国首富、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排行第314位。在这份名单中共有10名韩国人。《福布斯》杂志说,李建熙的资产是29亿美元。2006年他是排在第82位,并首次进入前100名。但由于他与他的儿子李在镕分割了财产,导致这一次的名次有  相似文献   

11.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12,(47):68-69
"莫言热"能否带来文学的真正繁荣,能否带来国民阅读经典的回归?很快,诺贝尔文学奖新科状元莫言先生就将踏上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莫言先生会不会穿燕尾服跳交谊舞还在两可之间,12月1日上午,"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当代文学价值重估"研讨会先行一步,30余位国内重量级的批评家齐聚一堂,讨论的主题是:莫言得奖是不是实至名归,莫言得...  相似文献   

12.
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的第六次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 1 95 7年颁布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简称GWB) ,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德国竞争政策的集中体现 ,在德国被称为经济宪法 ,是德国经济法的核心。《反对限制竞争法》迄今已进行过六次修订。最新一次修订是从 1 995年开始 ,1 997年 1 1月提出政府草案 ,并于 1 998年 5月在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获得通过。第六次修订的《反对限制竞争法》于 1 999年 1月 1日生效。与前几次的修订相比 ,第六次修订不是对旧法的修修补补 ,而是从体例上重新作了安排。因此 ,可以说 ,这次修订是《反对限制竞争法》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修订。修订内容和特点可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的作家很多,但为什么偏偏是莫言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客观地说,莫言的小说,有其独特性,表现在其奇异的想象力和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丰富比喻,写乡土的作家多如牛毛,但像莫言这样的虚构出“高密东北乡”,而不是像贾平凹那样写“商州”半途而废的作家,实在是太少了。这样的接地气成就了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已收到公众意见31万多条,是有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以来,普通公民提交意见最多的一部法律草案。这充分说明了国人对《预算法修正案》的期待之高、寄望之深、议论之多。须知,现行《预算法》于1995年施行,17年后开始酝酿第一次修订,既是公共政治参与的宝贵尝试,也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  相似文献   

15.
王煜 《新民周刊》2020,(2):26-27
太空治理应该脱离军事化,回归到"全人类共同区域"和"全人类共同遗产"的原则,这也是我国政府2016年发布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及2019年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阐明的立场。有军事专家认为,美国对伊朗少将苏莱曼尼的无人机打击,是在太空武器支援下开展的,是其明确建立太空军、要把军事领导权扩充到太空的一次实战。对此,中国该如何应对?2020年1月4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伊朗外长扎里夫通电话。  相似文献   

16.
陆幸生 《新民周刊》2012,(49):90-90
但愿,莫言获奖,书界盈利,这结果就比较"登对"。只是,谁知道呢?莫言获奖,天降商机,出版社大热,纷纷增购纸张,加快印刷速度,俨然套装,零星散卖,抓紧上市,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应了相声里的一句话:有钱不赚,脑瓜子有病。  相似文献   

17.
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省渔业主管厅(局),中国渔业协会:2014年12月18日,中日第十五次渔业联合委员会(以下简称“渔委会”)就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期间执行《中日渔业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的下列内容达成共识,即《中日渔业协定暂定措施水域资源管理措施》《强化对单船有囊灯光围网(虎网)等渔船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12,(41):10-10
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莫言老家高密当地官员准备开发莫言故居等一系列旅游项目,为防止莫言家人反对,早早想好这套说辞。在莫言家的老屋,有人发现山药豆,两三个人摘了起来,妈妈跟女儿说,把山药豆煮了吃,明年咱也拿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9.
莫言印象     
叶开 《新民周刊》2012,(40):39-40
莫言的创作,既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又具有开阔的世界性文化视野,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他以自己丰富的作品、杰出的成就,可以当之无愧地坦然领受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晚上7点,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把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著名作家莫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并未有效地终结争论,却极大地缓...  相似文献   

20.
钱翰 《法国研究》2001,(2):181-186
从 1 971年到 1 984年 ,除了 1 977年休假 ,福柯在法兰西学院进行了十三次讲课。教席的名称是 :思想体系史 (H istoire dessyst mesde pens e)。这十三次演讲将由瑟依和伽里玛出版社根据录音和其他资料整理出版。法国在 1 997年和 1 999年分别出版了《必须保卫社会》2 和《不正常的人》,十三次演讲全部出齐可能还需要数年的时间 ,中国的译本也将紧跟法国的出版步伐。待福柯的演讲集全部出齐以后 ,对于这位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世界学术界和思想界会有更深刻的研究和认识。1 975年 ,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演讲《不正常的人》 (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