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关系中国革命的前途。但是,长征最终落脚何处,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主要取决于敌情的变化和敌我双方在军事上的较量。中国工农红军从开始长征到落脚陕北、奠基西北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长征之初,党中央并没有打算来一个万里长征.也没有打算到陕北去。  相似文献   

2.
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写的木板标语这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政治部(代号“坚”)在贵州仁怀县(今茅台县)长岗山乡大园子村一家村民的木板壁上写的标语。它以通俗易懂、寓意深刻的歌谣,表达出群众对红军和白军的爱与憎。该标语写于1935年3月,纵78.1厘米,横45厘米,木质,毛笔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选自《中国革命博物馆藏品选》,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相似文献   

3.
4.
长征时期毛泽东通过对党领导革命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的反思和总结,厘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提出了以实践为衡量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根据革命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途径,领导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12)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根据地,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极大的恐慌和震惊,蒋介石调动全国的反革命军事力量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难曲折的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熟壮大,使中国革命步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们星球上最激动人心的革命和建设工程,是人类历史上创造崭新文明的最壮丽长征。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创建时的几十人,到如今壮大为六千多万党员的宏大队伍,一直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胜利前进。在世界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不只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欧美各国到大洋洲,从亚洲到非洲、拉丁美洲,到处都有马克思主义者。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五十…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说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推动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从而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长征的胜利,不仅使党和红军从危机中获得了新生,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8.
中国红军长征胜利有若干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因素。主要是在遵义会议上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纠正了当时中央军委着干领导人所犯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军委领导,执行了正确的军事路线和战役指导,挽救了当时中央红军战争态势的危局,以机动灵活出奇制胜的指挥艺术和英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只是一个实践概念,也包含着理论的内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内含着实践的底蕴.从实践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体现为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问题”、“话语转换”以及“阶段整合”则分别凸显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的实践起点、实践存在样态以及完整的实践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实践互动过程中,内含着整体性逻辑、时序性逻辑以及主体性逻辑等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0.
刘铁明 《探索》2005,1(2):10-13
在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研究和表达,特别是作为一门课程和教材来建设时,如何避免这门课程和这本教材成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简单串联,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是侧重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41#$4 Wr?:iW $。4$ 4 #$ W一 矗十一樱缀酚回回瞩圈螨递回回回。$t$。””We:’:-- $。n&4$k e %M_③@@。$8—— &$&2$&gE@H ③g。$@。Z③③③③腕。 tff’f g’$ f f 9 g。po t.ef$f&。&&t$#。i,r %% f $ MW @I。% $5 A W 4al。8 $ %K 8。W r + F $$、H t$ % # 一# n g $ 4 $.@ t W ”””#-#Dfy4$$ 88d! $”’v##&ds””飞-W# e +$4$t$#& 紧 tgu # $ # $ $”、H t+-3 $# $ t ’my-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李永春…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8,(8)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修建的全国唯一系统展示红二方面军丰功伟绩的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由红2、6军团指挥部、红6军团司令部、红2军团政治部、干田坝长征誓师坪等旧址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和纪念馆组成。红2、6军团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21,(10)
研究长征的历史背景及其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研究中国共产党从逆境中实现历史性转折,对于我们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不断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注入新的内容。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全党努力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也要求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十年来 ,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发表、出版了很多论著。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研究概况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就有不少学者开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特别是 1 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 0 0 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 ,并分别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以后 ,这方面的研究更掀起…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效 《党史文苑》2008,(8):24-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不断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注入新的内容.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全党努力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也要求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其实质就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七十年前的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历经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作为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王稼祥同志,对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巍巍黄美山、张姑岭,滔滔麻坑河、大坪水。那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斗过的地方。广东乐昌五山。那里的山山水水,洒满了红军长征的汗水鲜血,留下了红军长征的光辉足迹,铭记着红军  相似文献   

20.
长征精神永放光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整整60年了。60多年前,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军事上节节失利,根据地不断缩小,被迫突围,实行战略转移。其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都受到严重的挫折,形势日益恶化,不得不另行开辟新的根据地。1934年8月,红军第六军团奉命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随后,红军第25军、红军第四方面军和红军第二方面军(原第二、第六军团)也分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在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粉碎了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