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论防卫过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后的刑法对防卫过当作了较大幅度修改,本文从防卫过当的概念与构成、防卫过当的认定、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等方面对防卫过当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认定防卫过当的标准,并对防卫过当的立法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3.
过当犯论要     
本文深入系统地论述了作为一种特殊犯罪形态的过当犯的概念界定、构成特征与类型划分;并在确立过当犯是紧急行为的过当形态基础上将过当犯分为过当防卫犯、过当避险犯、过当自救犯和紧急职务行为的过当。  相似文献   

4.
罪犯过当维权是监狱工作发展中遇到的棘手难题。对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执法质量、稳定监管秩序、捍卫法制权威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挑战。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完善行刑体系、规范执法行为、构筑救济机制,以法制理念、策略应对罪犯过当维权,促进监狱工作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务必高度重视并加强之。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承诺基本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敏 《政法学刊》2007,24(3):15-19
刑法意义的被害人承诺是构建于利益衡量说基石之上的。其成立需具备以下四个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以及时间要件。被害人承诺具有阻却违法性之刑法效果,而被害人承诺过当可减少行为违法性。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承诺探究——民权刑法视域中的利益衡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敏 《政治与法律》2007,(4):119-124
刑法意义的被害人承诺是构建于以民权刑法为基石的利益衡量说之上的。被害人承诺是适格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可支配权益范围内于适宜之时间所做出的真实意思表示。被害人承诺具有阻却违法性之刑法效果,而被害人承诺过当可减少行为违法性。  相似文献   

7.
王人博 《法学研究》2010,(3):186-194
中国法思想的类型在本源上就不同于西方。早期的中国哲人对法的思考并不借助于概念和逻辑,而是来自于对水这种物质的观审、想象和沉思,由水所提供的意象成为中国法思想的一个原型。从治水的经验中提取出对治人一样有用的“准绳”概念,从“静止的水”的观省中建构了法的模型,从“源头之水”、“水舟关系”建立起中国传统政治法律关系原型。对于中国传统法思想而言,“水”不是说明“法”的一个文学意义的比喻,而是对法进行概念认知过程中的一个“本喻”,是概念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案例启示:威胁下的帮助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但也可能是避险过当。避险过当应当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虽然刑法并不因为一个人性格懦弱而免除他应该承担的刑事责任,但行为人主观方面的情况在对其适用刑罚处罚的时候也必须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10.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淼 《法学杂志》2000,(3):41-42
作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开始建立标志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已经出台 6年多了。行政执法的实践表明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鼓励公平竞争 ,反对不正当竞争 ,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其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应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刘潇 《现代法学》2003,25(1):141-144
格老秀斯以其巨著《战争与和平法》使国际法成为完整、独立、系统的学科,被称为国际法的“鼻祖”,他更是近代西方法学思想家中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自然法理论的人。他认为国内法和国际法都应以自然法为基础,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应受国际法和自然法的约束。在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思想家中,他第一个使自然法概念摆脱宗教神学的约束,恢复和发展了自然法的世俗观念,认为自然法代表理性或人的本性。他希望通过他所掌握的法理学、哲学和神学的渊博知识,以其具有说服力的文笔,有助于国际和平的恢复和国际间法律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法的创制是法律形成的机制,它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过程,而且也包括民间社会规范的自然形成过程。然而,立法充其量只能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法律的体制。因此,相比之下法的创制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法律形成的真实境况。正因为如此,法的创制概念比立法的概念更为合理。与此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法的渊源理论。传统观念认为法的渊源就是法律规范的存在形式或者是法律规范内容材料的来源。其实这都是片面或者不准确的。正确地说,法的渊源是一个相对而又多层面的概念。惟其如此,才能涵摄法律渊源的实况。  相似文献   

13.
张坤 《法制与社会》2014,(15):82-83
"彭宇案"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通过此案的判决,反映出部分人对"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运用不当。我国民事审判原则规定不能用推理的方法判断案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定案的大前提和最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舆论监督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其生存空间还很狭窄。本文从自由与法的角度、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舆论监督难的原因,并对当前舆论监督的生存方式的合理性和不足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仰批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范愉 《现代法学》2008,30(1):10-17
中国法学界的"法律信仰"命题,是对美国学者伯尔曼有关法与信仰(宗教)之关系论述的误解,这种理论对中国社会影响很深,并导致了法律界的一系列错误观念。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这一命题进一步进行反思和批判。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表明,法律不能被信仰;我国建立法治的途径不能依赖法律信仰,而应是加强法与社会的沟通,增加法的现实性、可行性、合理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生命法是用以调节生命社会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生命法学研究是以生命法为核心的生命法律文化,并从简要回顾生命社会关系的内涵与外延及古往今来的演变入手,探究了生命社会关系的法律调节,以及生命法的定义、地位、特征及其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良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步云  赵迅 《法学研究》2005,27(6):125-135
广义的良法是指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或推进作用的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具有真、善、美之品格的法。“真”是指法的内容的合规律性;“善”是指法的价值的合目的性;“美”是指法的形式的合科学性。依法治国,应是依良法治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意图根据西方法社会学的产生及其发展脉络,来实现对其学科定位的清晰认识或澄清,并且对于国内长期以来的法社会学研究给予一个理论的指导或纠正。最后文章则清晰地给出了作者对法社会学知识体系认识的说明。总体而言,本文的工作实际上是在于澄清而非重述。  相似文献   

19.
法与经济学视野中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元聪 《现代法学》2007,29(6):128-135
对于外部性的含义,学者们多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界定;而对于外部性的解决方法,学者们又多从制度的角度加以寻求。从法律视角即权利和义务的角度,也可以对外部性进行界定,并由此提出法律解决的方法。在解决外部性方面,经济法机制优于民法和行政法机制,但经济法解决外部性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董红  李鑫  龚涛 《法制与社会》2011,(22):15-16
情与法是法学界的一个常新的话题,时常探讨持久面对,只因为没人能得出一个四海皆准的定论。但凡想谈起或谈清情与法的关系,都得有所凭借不能泛泛而谈。本文通过挖掘潜藏在《曹刿论战》《玩偶之家》两部文学佳作中的情与法的线索,得出情高于法、寄情于法的关系。当然不铊是文学作品中的人们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都无不生活在情与法的纠缠碰撞中,而本文试图在这情法斗争中找到出口——寄希望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