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法不仅是作为“用”的范畴的形而下的有形规则体系 ,它同时是作为“体”的范畴的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理念。作为民法的存在的市民社会是民法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基础。文章以市民社会为契入点 ,探讨了市民社会及市民社会—市民法 (民法 )—市民法学 (民法学 )的内在联系。进而从市民社会存在与市民社会思维着手 ,构建存在的民法的理念 ,即私法自治、权利神圣与进化理性 ,进而指出民法是自然法民法、实在法民法与社会法民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法律应当保护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同时,法律不应当过分追求高尚情操.作为一种权衡,《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 民法在这里承认,一个人在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的情况下,可以管理他人的事务.虽然没有事先获得他人的同意,但是,由于这种管理是为了避免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失.因此,可以得到法律的支持.与此同时,帮助他人的人可以从本人那里获得必要的补偿,以填补自己所支出的费用和受到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二十世纪民法回顾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今天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20世纪已经接近尾声,一个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当我们展望21世纪民法的时候,应当对20世纪民法作一个回顾。当我们回顾20世纪民法,就会发现在民法的各个重要领域,在学术界经常发出所谓“危机”、“死亡”的惊呼。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20世纪民法出了什么问题?让我们看看契约法和侵权行为法。 1970年4月美国著名教授格兰特·吉尔莫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院作了一个讲演,题目叫做“契约的死亡”,然后将讲演稿整理出版,这就是使世界法学界震惊的《契约的死亡》一书。这本书的开头写道:“有人对我们说,契约和上帝一样,已经死亡。的确如此,这绝无任何可以怀  相似文献   

4.
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当我们展望21世纪民法的时候,应当对20世纪民法作一个回顾。当我们回顾20世纪民法,就会发现在民法的各个重要领域,在学术界经常发出所谓“危机”、“死亡”的惊呼。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20世纪民法出了什么问题?让我们看看契约法和侵权行为法。  相似文献   

5.
买卖双方彼此你情我愿,且两厢互利互惠,可以持续交易.因此,从原始人类以货易货的行为开始,买卖成为人们与外部世界互通有无的基本方式. 这种深植于社会现实的生活准则,生命力强大,即使在极端政治高压的年代也不可消灭.没有正常的集市贸易,并不意味着买卖自然绝迹;相反,转入地下的黑市应运而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似文献   

6.
民法的法典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典编纂是法律文化和法学的最高贡献。法典编纂的动因是多方面的。在德国民法典产生至今的百余年中 ,它都因价值观和秩序观的变化而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这些变化在民法典的许多领域中体现出来。立法机关和法院对法律制度的继续发展使民法典具有了适应这些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法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的重要工具,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变化,总体上大致可以区分为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无论近代民法还是现代民法主要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而诞生的,但沿着历史的逻辑来看,近代民法发展到现代民法这一过程本身有着民法自身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8.
民法的理念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的,其理念可以包括:民法的精神理念、民法的形式理念、民法的全息理念、民法的适域理念、民法的权利分类理念。由此居于母体地位民法理念所决定,未来我国民法典应当确立如下六项基本原则:主体平等原则、私法自治原则、权利保护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权利滥用禁止原则,各项民法基本原则都有自己特有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相互依存。民事法律规范受民法基本原则的指导并贯彻民法基本原则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近代民法模式与现代民法模式是历史阶段发展的产物,但在现代社会中,现代民法模式却没有完全取代近代民法模式,两者虽传承,却相异,以共生的状态存在着。本文阐述了法律世界中共生现象的缘由,并以近代民法模式与现代民法模式为例,说明了两者的相异及共生状况,以此说明共生所体现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法渊源流长,博大精深,理论体系庞大,内容异常繁多丰富,其主要原理可简要概括、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章礼强 《河北法学》2006,24(8):20-23
作为部门法的民法,源自古代欧洲的罗马法,当时叫"市民法",后被注入"私法"、"私权法"、"市民社会的法"等诸多信息.中国通过日本从西方民法及至罗马私法那里继受了作为表征基本部门法的民法.西方传统理解民法或私法的实质含义,是在个人与国家对立的基础上进行的.民法以人为中心,以权利为基点,以行为手段,以责任为保障.民法上的人即市民、私人、私主体,含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等.近代社会的个人是个人主义的个人,而现代的个人是兼顾社会乃至自然理念中的个人.称民法人是"经济人"、"具体人"、"抽象人"等多是用作分析民法问题的方法.兼顾社会乃至自然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是民法的哲学基础.民法并未真正社会化.民法所涉及的领域是有限的.民法在精神方面追求平等和自由.这些都涉及到民法本位即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法     
  相似文献   

13.
前两期我们分别讲述了民法如何对“无中生有”和“强词夺理”进行拆招.这一期,我们来说说第三种招式——“瞒天过海”法.它比“强词夺理”法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是布迷魂阵,期望对方一不留神落入自己精心布置的圈套.这一招式不算蛮横,显得文明一些,也更难以提防.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该民法典采用了德国民法的编制体例和概念体系,吸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民法理论成果。它标示着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和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接轨,也因为内容过于超前,远远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在实施中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中华民国民法》移植德国民法的得失成败,对我国当今民法典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法学研究转型"系列研讨会之一,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于2011年10月在广西联合举办了"中国民法实证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主要为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及法律实务工作者。从会议讨论情况看,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就实证方法之基本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对实证方法之基本认识与基本态度以及开展实证研究之经验各异,因而就传统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之关系亦有不同看法。虽然样本有限,但部分解释了民法实证研究不彰的原因。本刊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比较关注人格权的研究,主张人格权法应与侵权行为法一样作为民法中独立的制度对待。希望改变传统民法历来沿袭的重物轻人的状况,以此构建新的民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即将制定民法典,在制定民法典时,应坚持什么样的立法指导思想?即以什么作为民法学体系 所体现的精神?这就要研究什么是民法的基本原理。关于这一点,学术界研究甚少,往往更多的关注具体的民法规范。笔者在此想谈一下自己对“民法的基本原理”这一宏观问题的认识。通过对民法的性质、总则及具体民事制度的分析,说明“意思自治”成为民法基本原理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米健(主持人):“中国民法建设论坛”第三场正式开场,论题是“德国民法的继受与台湾民法的发展”。“中国民法建设论坛”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和比较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高层次学术论坛,意在邀请国内外著名民法学家,对中国民法发展提出建设性构想并加以争鸣。首先,我要满怀敬意地介绍今天下午的主讲人,中国当今最重要的民法学家、台湾优遇大法官、台湾大学教授王泽鉴先生。可以说,王泽鉴教授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共同的举足轻重的法学家,他在中国民法学上的贡献,堪称当今之最,是和史尚宽老师一样的高峰。我们在1978年以后成长起来的大陆学…  相似文献   

19.
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保护环境的手段,由于其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目前我国虽有排污权交易的实践,在排污权及排污权交易方面仍为法律的盲点,尤其对于环境容量的法律属性,未有相关法律予以确认和规定。通过对环境容量的概念、属性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提出通过单行立法使之财产化,以解决排朽权交易中的民法障碍。  相似文献   

20.
民法的相关理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使民法的理念得到弘扬,最终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支持下,完成民法理念的终极关怀。民法理念的高度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我国社会之中存在着一些民法理念相缺失的现象。因此,发扬和培育民法之中人格独立、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满足法治建设之中的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