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内法规程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规范依据,是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的必然要求.党内法规程序作为党内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孕育着法治体系、权利保障与制度规则的法治属性以及确认党内法规适用的具体规则、实现党内法规实施依规依法的"双重价值".党内法规制度效能的发挥以及制度结构的优化,需以法治理性的向度审视党内法规程序法治逻辑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并明确要求"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管党治党的党内法规虽与国家法在效力范围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治国理政、富民强国的目标却高度一致。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作为建党治党管党的基本遵循,必须在保证符合宪法的前提下遵循规范化、权威性、系统性、权利义务统一、权力责任对等以及权力有限并受监督等基本法治原则。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须围绕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根本使命宗旨,以提高党的执政本领和领导能力为依归,确保党规与国法内在本质上高度一致,实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彰显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伟力的重要场域。基于目前党内法规体系的建设情况及其经验,健全党内法规体系要加强顶层设计、继续立柱架梁并完善配套机制,实现从“功能主义”到“规范主义”的过渡。促进党内法规质量稳步提升,要在原则上坚持政治引领论、提高立规技术、完善党内法规话语体系,把握好党内法规制定建设的周期性规律,进而保证立规质量。实现党内法规高效实施,要持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明确党内法规实施主体责任,从而有效提高党内法规执行效能。处理好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对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要致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让两者在良性互动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洪小潞 《法制与社会》2011,(23):257-258
党内法规的颁布和修订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从不同时期党内法规的内容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不同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创新发展的内涵、核心、动力、目标、标准等,逐渐把"发展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许治政 《法学论坛》2015,(3):107-112
2006年1月1日施行的《公务员法》对我国公务员人事制度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政治实践中,公务员人事制度却主要由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规定.党内法规是否可以具有国家法律效力,是一个两难问题,导致我国公务员人事制度法治化进程的滞缓,更不利于法治国家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党规与国法相结合,是中国特色国家公务员制度法治化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与1995年生效的《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相比,中共中央刚刚颁布实施的《党校工作条例》通过制定依据的变化、规范内容的调整、责任条款的增加等措施,使得其明显更具有合法性、科学性和强制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党内法规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中央关于再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日前发布。根据《决定》,纳入第二阶段清理范围的新中国成立至1977年期间中共中央制定的411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160件被废止,231件宣布失效,20件继续有效。《决定》的发布,标志着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8.
党内法规基本范畴是党内法规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党内法规理论研究的关键环节。在党内法规理论体系中,党内法规与党内法治、领导与执政、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这四对范畴,正确揭示了党内法规的本质与规律,涵盖了党内法规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党内法规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9.
执纪执法案例指导制度是党内法规实施的重要方式。执纪执法案例指导制度有利于克服党内法规立法语言的模糊性和原则性,并且可以将时代精神及时赋予到党内法规;党内法规实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同案不同处”等缺陷也需要通过指导性案例制度予以克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需要案例指导制度进行明确。执纪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在党内法规实施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可以经常性的发展党内法规的基本规则。加强执纪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建设,进一步促进党内法规的实施,应区分指导性案例的“前提”和“条件”;正确界定指导性案例的阐释规则与党内法规创制活动的界限;明确指导性案例的发布确认和废止程序;通过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明确“应当参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11.
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基本依据和党内治理法治化的制度载体,国家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两个规范体系都是治国理政的规范依据,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是依法执政的现实要求,应当以体系共存的相容性、价值追求的同向性、具体规范的无矛盾性和行为指引的连贯性为基准,立足法治一般规律和我国政治现实,多方面积极地探索衔接和协调的实现路径,建构以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为核心的保障机制,从而达致两个规范体系“内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状态,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良性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治党,三者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无论是依法执政,还是依规治党,都必须以法律和党内法规为依据来进行推进.依法执政和依规治党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的主要内容.法治能够锻造和提升现代执政权威.依法治党亟需加强党内法规等制度建设.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如何做到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之间相互支撑和有效衔接,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课题.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受国法和党法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13.
14.
15.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党对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关系的全新认识,其本质是关于二者内部多重关系的厘清、衔接和整合.具体而言,二者有机统一的逻辑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解读:首先是在党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中,党领导着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立法、司法和执法等环节之中,而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强化党的领导、支持和监督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要求,并将“党内法规体系”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使得“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法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党内法规体系建设要注重实效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党内法规实效性机制建设:要强化党内法规实施的组织保障体制建设.解决上下党内法规的效力等级关系问题,根据党领导立法工作的原则,通过及时修改《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的方式来赋予“设区的市”地方党委制定党内法规的权力.依据科学和合理的分类方法,建立比较科学和完善的“部门党内法规体系”.消除国家立法与党内法规两张皮的问题,确保党内法规简明扼要、实用高效.加强党内体系建设必须要从抓党内法规的规范体系的源头出发,确保党内法规真正在管党治党方面发挥自身的行为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因为具备明确的本质内涵与外延,党内法规范畴得以证成.党内法规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本性的要求.党在法治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党内法规占据法治建设的中心位置.按照其政党来源与法治来源,党内法规建设统一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建设完备的党内法规,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政权的自我完善.在法治建设的视野内,党内法规建设是中国实现整体化法治的中心题域.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建设是全局性的大事.为促进其良性展开,应该确立几个方面的观念:确立党内法规建设的中心性质;充分而自觉地表达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则要求;必须尽快促进党内法规体系化;在具备条件后建立专门党内司规机构;建构党内法治与国家法治的联通机制.  相似文献   

18.
赵谦 《河北法学》2023,(4):2-16
设置党内法规制定权限作为一种执政党通过自主行为来完成自我约束的羁束性自我革命活动,凸显了规制者与规制对象的同一性。应基于科学构建党内法规自律性规范体系的革命目标引领,运用科学化体系架构面向的自我规制策略,来完成执政党组织领导法规的规范属性识别,以阐明该类法规制定权限事项的表达要旨。组织领导法规旨在设定落实党的组织领导所涉体系架构层面的羁束性自我革命事项,可尝试从组织结构优化规范和组织身份认同规范这两个方面来检视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组织架构。基于此,通过类型化的规范事项范围界分,进而从政党自我革命维度来科学设置相应党内法规规范的权力边界。  相似文献   

19.
在地方治理中探索党政合设、合署的行政法治变革,既是新时代行政法的重要命题,也反映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定位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共同要求。此次党政合署改革,应当坚持"依宪改革""中央统一领导""地方自主、积极"的法治理念,总结我国党政合署的有益经验,从权责统一、行政法与党规相协调、行政行为规范以及监督体系等四个方面,确立我国党政协作行政法治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监察》2014,(12):34-35
正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各级党委和纪委的重要职责,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部署。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切实将"两个责任"落到实处,不能只作为一个创新概念去喊口号,而是需要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前,落实"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