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约车的出现既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满足了乘客出行需要,也对机动车的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带来的社会问题、法律冲突和监管难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业态发生了变化,到底如何监管变得更加复杂。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建立一种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监管模式,考验政府的智慧与能力,也开启互联网+时代的法治政府新样态。  相似文献   

2.
平台经济的竞争失序主要表现为初级程度的滥用平台内优势地位、中级程度的妨碍平台间互联互通、高级程度的超级平台扼杀式并购三种典型样态。包容审慎监管在促进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以产业主管机构为主导的监管存在重产业规制、轻竞争法治的遗缺,导致我国监管应对平台竞争失序不力的窘境。针对平台经济的监管亟待改革,应当回归竞争法治路径,对包容性监管与审慎性监管予以平衡,促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监管的良好衔接与兼容。在具体法治对策上,一要协调《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与《反垄断法》规则的衔接关系,精准规制滥用平台内优势地位的行为;二要引入平台竞争秩序监管的“位阶规则”,审慎规制妨碍平台间互联互通的行为;三要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审查制度,有效规制超级平台扼杀式并购。  相似文献   

3.
《北方法学》2019,(3):64-72
我国网约车监管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决定了其存在下列问题:首先,网约车监管的巨大信息量和工作量使政府部门不堪重负;其次,对于预防性监管,政府部门往往缺乏热情;再次,权力寻租的可能性变大;最后,政府和网约车企业之间缺乏缓冲,政府将与网约车企业共同分担风险。针对上述问题,程序导向的反思理性法理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制度设计思路。反思理性法追求的是受规制的自治,即主张通过对被监管者的内部决策和外部协调机制的矫正,实现社会公共责任的内化,社会主体内部管理体系的重塑才是元层面的监管策略。重新设计网约车监管制度对于公共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监管体系的核心则是以安全为目的的网约车企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四方协议”下网约车的运营模式及其监管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登华 《法学杂志》2016,(12):68-77
网约车是互联网时代涌现出的交通运输新业态,它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城市客运市场利益格局,冲击了以特许经营为基础的固有监管机制.网约车具有零工经济以及模糊运营与非运营的界限等特点,四方协议下的网约车运营模式虽然规避了法律法规的监管,但却造成了复杂多元的法律关系,对其发展极为不利.应当厘清网络平台与乘客之间的交通运输合同关系,承认其无车承运人地位,并以委托立法形式,由各地方在充分借鉴域外网约车管理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政府+企业的网约车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5.
卢超 《中外法学》2024,(1):143-160
包容审慎监管是当前我国面对新经济业态发展提出的规制创新策略,具有极为深远的行政法治意义。面对科技发展与新经济业态的不确定性,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标志着现代行政法治的动态反思与演化趋势。从传统的规制理论角度观察,包容审慎监管的运行背后映射出回应性规制的执法策略、合作规制的运行范式以及规制试验主义的演进逻辑。包容审慎带有实质法治色彩的规制设计理念,有效运行不仅需要较为成熟的行政法治框架予以支撑,更需要现代行政国家的基础设施与行政能力予以辅助。在中国特色“发展型国家”的逻辑支配下,包容审慎监管的地方实践运行,往往较难实现包容与审慎之间的价值平衡,引发了一系列的监管困境与本土难题。包容审慎监管的中国图景也为理解规制与发展之间的二元关系提供了鲜活的制度样本。  相似文献   

6.
7.
网约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出租车的垄断地位,各种各样形式的网约车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所以这一新兴行业迅猛发展.可是行业规模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所伴随的风险也不断加剧,网约车服务造成事故后无法得到有效赔偿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通过一起常见的网约车交通事故的诉讼案件,对我国网约车损害中的赔偿责任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存...  相似文献   

8.
9.
马诗琪 《时代法学》2013,(6):109-115
国际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的完善和实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宏观审慎监管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遵行一定的基本原则,这些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本质和特征,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根据后危机时代国际和国内实践,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逆周期监管原则、协调监管原则和全局监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案情]2018年8月,陶某获知一种利用网约车平台垫付规则牟利的方法。根据平台规则,某网约车平台在对注册用户提供服务时,如判定为没有历史订单的新用户或已经将历史订单支付的老用户,可以在提供服务前不收取或仅收取部分费用,等用户到达目的地后下车后再由用户支付费用,若用户不支付乘车费用,该笔费用由平台垫付。  相似文献   

11.
刘迎霜 《当代法学》2014,(3):120-128
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监管改革使得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格局中由去央行化跨越成为金融监管超级警察。其理论基础就在于中央银行职能与宏观审慎监管目标和工具的高度契合性。我国于2003年从立法上剥离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但是,在危机后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中,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赋予宏观审慎监管职权。应将我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从法律上予以明确,予以法制化,也即:在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的地位和目标;从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的具体职权;从法律上确立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余汛芳 《方圆》2021,(8):76-77
每一起案件的发生都是不幸的,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家庭的不幸。在体味到不同案件里的人生百态后,如何能把案件的伤害程度减小,我也一直努力进行着尝试。最近,我办理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案件。这是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发生时,外婆和妈妈抱着孩子正在搭乘网约车,在行驶途中,他们乘坐的车撞上了前面正在作业的重型洒水车,结果造成外婆死亡、妈妈和孩子重伤。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2月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务院和中国银监会分别颁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这两部法规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入世承诺,贯彻了国民待遇的原则,加强了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本组笔谈收录的4篇文章,既对这两部法规的整体作了评述,又对具体制度,如准入监管、审慎监管、终止和清算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新外资银行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WTO看《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审慎监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2006年底出台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本文旨在通过对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相关法律文件的分析,简要介绍WTO关于审慎监管原则的规定及其基本理念。再进一步围绕入世承诺,对新出台的这一条例所包含的审慎监管原则的内容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5.
网约车自产生即伴随着合法性争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网络预约汽车形式承认了网约车的合法性。然通过对此类规制的检视及评析可知,此种对传统规制方式的套用忽视了网约车的客观市场价值,同时也抑制了网约车的市场创新维度。于网约车规制而言,应正确识别市场失灵现象,以共享的界限与规制的介入、介入的节点与规制的时限、规制的逻辑与规制方式为规制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网约车法律规制的基本思路:坚持市场原则性调节与政府适度性干预的基本理念;拟定政府管平台与平台管车辆的创新模式;把握消费者利益保护的核心价值;采取构建市场健康秩序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的金融法根源——以审慎规制和监管为中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龙 《法商研究》2009,26(2):143-151
金融法是规制和监管之法,金融行业的特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必须审慎经营,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必须进行审慎规制和监管。信贷机构背离审慎经营原则从事非审慎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以及监管部门对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非审慎规制和监管是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而监管部门对投资银行和金融衍生产品的非审慎规制和监管则是美国金融危机加剧的重要原因。我国金融业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汲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坚持审慎规制和监管,确定功能监管的理念和模式,尤其是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审慎规制和监管。  相似文献   

17.
网约车作为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存在网约私家车模式和网约非私家车模式两种经营模式。其中,网约非私家车模式下平台的法律地位较为明确,但网约私家车模式下平台的法律地位究竟为承运人、居间人或是合伙人,依然存在争议,并且三种观点都无法准确概括平台的特点。文章认为《电子商务法》的实施为平台的法律地位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虹 《政法论丛》2004,(5):65-68
本文对《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及其金融服务附录中有关自由化、审慎措施、以及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等规定进行了研究 ,指出这些协议在贯彻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原则的同时 ,兼顾到金融服务业的特殊性质而赋予成员方较多的监管权力 ;同时考虑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现实情况 ,为发展中国家作了灵活的规定。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开放与监管所应该做出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1案例资料 1.1案件简介 2月14日18时许,指挥中心接警:某老式公房5楼一户住宅内,报警人的小舅子秦某和两名陌生人倒在家中,具体原因不明。经120人员现场抢救后确认,现场一男一女已经死亡。另一男子被送往医院抢救。死者一:秦某,男,33岁;死者二:朱某,女,20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