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知》2014,(6):48-50
<正>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和风险应对机制,在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代替直接补贴对农业合理有效的保护,是市场经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自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为涉农文件,并多次提出要加强农业保险的发展。2013年《农业保险条例》的实施,更是填补了农业保险在法律上的空白,对于有效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天津作为特大型城市,具有鲜明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特色,近年来,随着农业机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9,(11)
宋希庠,民国时期重要的农学家,毕生致力于振兴农业,拯救农民于水火之中。在他的《中国历代劝农考》《农垦》以及《农村经济》等著作中,无不体现着他重视农业生产、关心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的农业思想。宋希庠的农业思想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农业思想的一个缩影,了解其农业思想对于了解民国时期的历史和今天发展现代农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自试点以来,发展缓慢。农民参保意识不强,投保率低;乡村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行政推动力度小;保险公司正在建立农业保险网络,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加快发展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显得非常重要和相当紧迫。其路径主要有:政府强力推动;典型示范激励;创新缴费模式(四种模式);健全保险网络;加快土地流转;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法》。  相似文献   

4.
王晓红 《理论探讨》2020,(1):102-107
优化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提升补贴效率,对于实现精准扶贫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角度对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至2018年的农业保险补贴效率情况展开分析,发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存在地区性差异,通过不断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机制、提高农民保险意识、防控道德风险、因地制宜创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模式等措施,能极大地提升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效率,助力精准扶贫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农保试点有助于农业发展,但也试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政策性农牧业保险对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非常重要。本刊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作为全国首批六个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2007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从无到有,以其较好的抗灾保收成效,赢得了农牧民的青睐。与此同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也受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日本20世纪6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农业、农村与农民的"三农"格局发生急剧变化。为了使农业适应工业、农民融于城市,日本1961年制定的《农业基本法》通过实施生产、价格与流通、农业结构调整三大政策,有效地解决了"农工差距"问题。通过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农业政策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旨在借鉴日本的经验,为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提供可参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这样做,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不侵犯农民的财产权益,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  相似文献   

8.
史彤彪 《团结》2006,(4):40-41
农民权益,是指农村居民作为国家公民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应得的利益。农民权益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农业法、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障农民权益的法律体系。《宪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农民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所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法》第九章专设《农民权益保护》一章内容来保障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权益尤其是经济权益,该章主要内容有:(1)农民有权拒绝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有权拒绝没有法律、法规、规章…  相似文献   

9.
亿万农民在农村改革中获得了较多的决策自主权,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愈益复杂,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往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方式,又忽视了农民的实际利益和需要。对此,北京农业大学新生的“国际农村发展中心”,一批学者在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转移机制方面,作了许多有效的尝试,受到广大农民、有关部门和一些国际相关机构的称赞。  相似文献   

10.
晓理 《瞭望》2002,(52)
1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决定近期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  相似文献   

11.
邓晗 《学理论》2014,(20):104-105
《保险法》调整所有类型的保险,是保险领域的一般法;《海商法》第12章关于海上保险的内容是特别法。但由于《海商法》早于《保险法》出台,当两法存在冲突时并不能简单地适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而应当根据《立法法》第85条的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保险法》规定的保险合同当事人包括保险人与投保人,《海商法》规定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仅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两法存在明显差异,相关部门也未就此问题做出说明。这在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一些问题。《海商法》应当效仿《保险法》,引入投保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度。年复一年的天灾威胁着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变数。开办农业保险,消灾减祸,已成为一个迫不亟待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农业保险从五十年代就开始试办,但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时至今日,农产品生产的保险仍几乎是一片空白,与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现状极不适应。保险公司虽然开办了一些农业险种,但几乎都是开办即亏损,次年即停办。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中,棉花生产因自然灾害造成的风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4,(8):29-29
2004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要点: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苏东  李健 《民主》2006,(3):26-28
建国之后,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和农村问题。1950年9月1日政务院就颁布了《新解放区农业税条例》。为了保护农民和特殊群体的利益,《新解放区农业税条例》明确规定了哪些土地可以免交农业税、哪些土地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免交农业税,而对一般的土地则按照规定实行全额累进税纳税。同时规定,凡遭受水、旱、虫、雹等灾害的,应予以酌情减免。《新解放区农业税条例》的颁布实施,彻底废除了国民  相似文献   

15.
刘固 《瞭望》2004,(Z1)
贵刊第2期《中央一号文件的回归》真实记录了高层决策背景,高屋建瓴地阐释《一号文件》的重大战略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近几年,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保险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保险是保险人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风险损失分摊,建立保险基金,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灾害事故所致损失,给予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经济补偿的一种方式。农业保险的形成与发展状况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农业保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支持和稳定农业生产的三大政策性措施之一。农业保险在世界各国之所以受到普遍重视和支持,其原因即在于农业生产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发展农业保险既是农业生产面临自然风险的客观需要,又是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吕贵同志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党政论坛》创刊20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指出,20年的努力探索,20年的勤奋耕耘,《党政论坛》已经从一株幼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已经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已经成为我校贯彻教学、科研“聚焦战略”的一个重要平台。20年来,《党政论坛》一直得到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文广集团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得到广大作者、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也凝聚着编辑部新老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18.
问答     
为什么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政策导向和要求,不仅给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有利于农村稳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团结》2004,(3):1-1
在“三农”问题中,农民收入低是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农村人口中约70%的农民收入在平均线下,这部分收入增加缓慢而且艰难的农民,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民革中央认为,《意见》提出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解决农民低收入问题。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对于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对于扶持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具有…  相似文献   

20.
蔡永飞 《团结》2004,(4):18-23
据《人民日报》2004年7月7日北京报道,此间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随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也强调了这一提法。实际上,最近一些年来,“三农”问题早已经是关心中国建设发展的人们“重中之重”的话题了,许多人言必称“三农”,有人开玩笑地说,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谈“三农”,除了农民以外。那么,究竟什么是“三农”问题,中国为什么有“三农”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三农问题呢?一、“三农”问题的由来中国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农民居住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这是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