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味道”作为一个日常生活范畴,勾连着生存与审美双重向度,承载着中国人的生命哲学和审美理想——相比于西方的视觉中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传统,中国人对味觉的偏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在世态度。而“味-道”之间有“象”,体现的更是中国人认知世界、体悟“道/理”,进而经验人生万物的别种路径。重新打开“味道”话语的褶皱,在文学、哲学、美学、史学、人类学等不同维度敞开它丰富的思想空间,不仅可为中国文化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同时,  相似文献   

2.
10月12日,是国际狮子会2000年“世界视觉日“,为此,北京举行了一系列活动。李鹏说:“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10月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国际狮子会会长让&#183;贝哈尔率领的国际狮子会代表团及来京参加“世界视觉日“活动的9个国  相似文献   

3.
人类与对数     
正人们的感觉是如何分级的?为了多感觉一些东西,听觉和视觉是用对数来分级的,味觉和嗅觉应该更加复杂一些,所有的味道都有人在研究它们的级别。中国农历的春节刚刚过去,谈一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我们有五感,也就是耳鼻眼舌身感受到的听觉、嗅觉、视觉、味觉和触觉。我们多数人也许一生都没有想过,这些感觉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所有的应用领域。视觉传达设计包含有视觉或视觉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符号系统复合系统,将这些“符号”通过信息传达者传递给信息接受者的过程叫作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与心理学关系密切,心理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的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5.
正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在视觉上,我们会看到蓝色的大海,宽阔的河流,美丽、精致的花朵绽放。在听觉上,我们能听到海浪涌动,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在嗅觉上,我们闻得到花的清香。在味觉上,我们尝得到酸、甜、苦、辣。在触觉上,我们感到冷热,粗糙与光滑。生活就是艺术的,它无处不在。但这个世界太大了,有太多我们没到过的地方,太多没接触的事情,太多无法想像  相似文献   

6.
正最早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是以视觉识别系统为核心,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通过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识别系统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也逐渐受到重视,借助五感体验对城市形象进行全方位的打造,成为丰富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五感中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资料的获取与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及贯穿于日常消费活动与日常交往活动之中的日常观念活动,是日常生活世界的三个基本层面。日常生活世界理论对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启发意义。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应以人为本。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关注学员的日常生活,回归生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使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春的盛宴     
方晴雯 《台声》2005,(3):94-95
春天又回到小花园里:精致光洁的瓷花盆、雨润过的清香泥土以及开始抽出新枝 的植物,再配合餐桌上最清新的美味--番茄、西葫芦、薄荷、茴香、柠檬、酸莓, 在春意渐浓的田园里享受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中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获得世界公众的认同和认可,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政治内涵的抽象性、当代视觉传播规律以及视觉技术的魅力迫切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视觉传播。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觉传播,在编码阶段,从抽象到具象的对称性传播,巧妙的视觉符号挪用,浅层化的微观表达;在媒体传输阶段,拓展体验型表征形式,有侧重地"选择性传播",跨媒体多元链接;然而在解码与反馈阶段,存在传播内容单一、反馈渠道的缺乏、表现形式单调、可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觉传播应该将"我形象"转化为"他形象",在公共空间增加创意的叙事元素,强调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拓展多元互动领域,制造可触的艺术感受,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与践行。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22)
<正>人类经过数十万年的演化,形成今日繁华璀璨的现代文明。而早在原始的石器时代,人们对于美的寻求已然生根发芽。从骨器做成的粗糙饰品,乃至以矿物颜料绘制的古拙壁画,无不展现人类一心想透过外在的表现形式,来抒发内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感想与悸动。这就是艺术的发轫,也是创作的源头。现今广义的艺术形式很多,如书画、音乐、电影、烹饪,几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无所不包,  相似文献   

11.
《中国残疾人》2006,(3):46-47
唐无欢据说,在所有的感觉中,由视觉获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5%,听觉占10%,触觉味觉占5%。可实际感觉起来,聋人群体不像是只丧失10%信息的样子,甚至比盲人还闭塞,比盲人还缺乏社会常识。这是怎么回事呢?理论错了,还是有什么原因阻碍了聋人?皮皮1.单纯从给出的数据就可以知道,人们平时获得的信息元素很多都不是单一的,某些信息可能是由视觉信息+听觉信息+触觉味觉信息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相对重要的信息可能是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构。2.上述调查只是讨论的感官信息,感官信息能否成为感官认识,最终有多少感官认识能成为理性认识。缺少了理性认…  相似文献   

12.
《中国残疾人》2009,(6):1-1
1.感觉统合是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运动党、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城市间经济竞争的加剧,作为软实力的城市形象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在不断的探索如何塑造特色的城市形象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城市从最早单一的重视视觉形象向追求感官上全方位的体验发展,本文基于感官体验视角,以感官体验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识别进行分析,对城市形象塑造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用五感体验构建城市形象塑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新书信息     
《小康》2017,(22)
<正>《品尝的科学》作者:【美】约翰·麦奎德定价:49.80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一本有关人类味觉的奇妙物语,你将比你想象的更了解自己。《海洋与文明》作者:【美】林肯·佩恩定价:128.00元天津人民出版社有感于海洋世界的重要性在大众认知层面日益衰减,作者为我们带来了这部宏大的全球海洋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品牌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总体印象,是辨识、区分一个城市的标识,是城市形象、特色的概括和凝聚。在很大程度上,城市品牌形象的成功塑造主要经由人的综合体验组成。而人的体验又来自"眼、耳、鼻、舌、身",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觉。因此,人们用"五觉"感受一座城市,也就有了城市打造"五觉"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城市品牌形象的成功塑造主要通过城市"五觉"系统的顶层设计得以  相似文献   

16.
赵志明 《前沿》2012,(10):139-140
广告视觉文化的发展,激发和形成了消费社会的生产系统,并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从消费到审美,从经济到文化,人们已经无法回避广告无处不在的身影。可视性和视觉理解已成为广告文本诉求活动的重要维度。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解读广告文本的产生与传播,以便强化全社会对广告的利用与引导,使其在我们的经济、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强其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林晓筱 《求索》2014,(12):178-183
“镜”与“灯”是浪漫主义诗学中带有视觉隐喻的关键词。浪漫主义诗人基于“想象力”、“崇高”等诗学要素,在诗作中区分了“整体”和“碎片”这两种视觉体验;从视觉构成上来看,“镜”代表古典主义者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摹仿,而“灯”则是浪漫主义者通过“碎片”化的视觉感知,想象性地构建内心图景的方式;这种区分根植于近代“理性主体”与“审美主体”的分裂当中。通过梳理浪漫主义诗学中的视觉构成,有助于拓宽我们对浪漫主义诗学与现代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李娟娟  ;蒋啸镝 《求索》2007,(7):154-155
书籍设计的“味觉”的概念自提出后从未有人做专门阐述,本文认为书籍设计中的味觉它不存在于味觉器官味蕾与书籍的直接接触产生的味觉之中,也不是仅存在于实体图片的味觉语义联想之上。它是书籍设计元素符号功能的具体化,是符号语义的再现而产生的味觉语言,这种语言的产生是设计师创造的一种味觉体验情境、味觉体味状态。这种情境,这种状态的创造都是为书籍的主题内容服务的,推动读者对书籍主题的更深刻体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穆马 《今日广西》2010,(20):56-57
关于柬埔寨的美食记载非常之少,但是每一个去过柬埔寨的游客都会讲述柬埔寨让人垂涎欲滴而又毛骨悚然的美食诱惑。西哈努克的生猛海鲜、暹粒的古墓丽影美食都会让人赞不绝口,而在金边汇集的昆虫小吃也不断挑战你的视觉和味觉。  相似文献   

20.
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思考、理解和解释,既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但无时无刻不表现为个人的意识活动。一切思想、解释的过程,都只能具体地存在于各别的思想主体的意识之中,只能通过无数个体认识活动的纵深推进与横向拓展才得以实现。思想既是人类的,又是个体的;既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