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政治民主文明标志的女性参政已是一股国际化的潮流,但在中国政治语境下性别差异的镜像却是权力机构性别隔离。从治理体系维度来看,女性失语、性别刻板、监督虚脱与缺乏性别敏感的媒介组织加剧了公共政策过程中的社会性别盲视;从治理能力维度来看,经济资源贫乏、社会机会少与防护保障差加剧了女性参政议政道路中的政治自由贫困;从治理工具维度来看,结构化安排、依性别划岗及抗共谋博弈使得配额制度执行中存在参与通道阻滞。基于上述解释范式,构建性别和谐的政治场域需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治理体系,在消除配额制执行梗阻的基础上推广社会性别反应预算,从经济条件、社会机会及防护保障三个维度消除女性政治贫困。  相似文献   

2.
基于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视角的分析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探寻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的历史经验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贫困治理理论为指引,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中国化;坚持走中国特色贫困治理道路,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贫困大格局;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推动贫困治理制度体系创新;坚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贫困治理终极目标,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内在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中国共产党在贫困治理事业的领导地位,着力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基础,为贫困治理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农民贫困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解决农民贫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基础.要解决农民贫困,可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寻找其表现和原因,最终找到农民贫困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和人民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土壤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在实践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中完整系统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新时代,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深入把握习近平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精髓要义,锚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彰显深厚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政治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和世界维度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在政治维度夯实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在理论维度探索拓展了人类文明中的共同富裕思想,在实践维度助推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在世界维度为全球贫困治理与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围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等主题阐发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并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加强贫困治理有效举措。从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和时代发展三个方面阐释了邓小平的贫困治理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贫困问题的主要形态已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顺应相对贫困治理的需求,有必要系统构建贫困治理的逻辑与机制。在分析相对贫困的概念、特征和治理需求的基础上,文章从系统观念出发,提炼并阐释了以党领导为核心,以自治、法治、共治和技治为手段的“1+4”相对贫困治理逻辑。通过分析浙江安吉“生态扶贫”和山西“吕梁山护工”治理实践表明,由于地方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具有差异性,治理的侧重点会有不同——安吉重视绿色发展理念和共同富裕示范机制建设,吕梁重视护工就业培训和脱贫增收机制构建,但其治理逻辑存在共识,能有效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基于此,文章在“1+4”相对贫困治理逻辑基础上结合地方经验,从组织机制、内在动力机制、法律机制、协同共治机制、监测机制、示范引领机制六个方面提出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尝试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8.
进入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问题及农村综合治理成为我国贫困治理的重点。农村相对贫困受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相对性、长期性、多维性、动态性与复杂性等特点。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有着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以及农业科技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同时也有着多维相对贫困识别难度大、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与不确定致贫因素带来的挑战。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需要健全贫困治理机制,给予经济政策倾斜;提高群众致富能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当代中国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是当代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它的成功,是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在当今世界日益发生广泛深刻的积极影响。文章从经济、政治、文化、以人为本、和平发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道路的特点和优势,阐述了中国道路的成功对推动世界发展道路多样性历史进程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息息相关,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具有独特优势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统一战线具有的团结凝聚的功能作用、体制完善的功能作用、民主协商的功能作用,能够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力量支持、制度保证和治理方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对统一战线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扎实有效地开展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1.
超越既有文献关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短时段观察和碎片化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治理划分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起步、深化、优化与固化期,分析"党让社起""党助社长""党规社治"到"党进社强"的历史演进,呈现出共产党建构政治秩序的主体性、路径性和效能性。正在兴起的政党统合社会关系的模式源起于超大规模国家的复杂治理需求倒逼,其表明中国共产党正在推动中国政治发展朝向区别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前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未来图像,为理论研究深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贫困地区走出困境迈向小康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宝亚 《理论前沿》2002,(13):33-35
到上个世纪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一些东部沿海地区进入了比较发达阶段.然而,贫困问题在中西部地区还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从东到西呈梯度递减,这种地区间的非协调发展,有碍于共同富裕目标的最终实现,有碍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因此,贫困地区如何走出贫困迈向小康,不仅仅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创新的维度,揭示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促进共同富裕的价值遵循;从实践创造的维度,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贫困治理中的基本问题。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贫困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和保护,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对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推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 ,但他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 ,完全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 ,实际上已经开始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道路。这些探索包括 :注重民主、法制意识的培养 ,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的建设 ;深入开展政治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的建设 ;健全法制、以法治国 ,推动社会主义政治行为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尽管邓小平没有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但毫无疑问,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性的历史基础。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既是启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的标志性文献,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的一个历史起点。1986年至1987年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设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想的雏型。1992年"南方谈话",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针,更是将实际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人民民主,以及如何建设人民民主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发展更加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有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信心,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实现。如何建设这样的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了衡量标准,如坚持走与本国实际相符的民主之路,坚持相应的民主评价标准和建设要求,积极吸收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有益的政治发展经验,又结合我国实际指出具体实践路径,如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人民民主制度化法治化,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建设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政府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低估。和谐社会中政府具有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社会公共治理的和谐等功能。政府的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不同领域,也决定了政府在各个领域相应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贫困治理工作,倾力推进脱贫攻坚事业,最终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与此同时,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贫困治理的重要论述。从目标维度来看,消除贫困根源、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推进反贫困工作的目标所在;从价值维度来看,新时代贫困治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反贫困价值逻辑;从实践维度来看,坚持多措并举,助力贫困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而要推进中国政治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决定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的核心主体地位,并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表现出了道路自觉和道路自信的鲜明特征。始终保持这种道路自觉与道路自信,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比较优势,以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和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分析了实现这些政治发展主要目标的客观过程,展开论述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推动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指出进一步探讨和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目标、过程和基本要求,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