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督促程序是以迅速解决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案件为宗旨的特殊程序。1991年,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督促程序的规定。该程序进一步对民事案件进行了繁简分流,节约了司法资源,降低了债权人实现债权的成本。但在司法实践中,督促程序的适用率并不高,甚至有被搁置的危险。当我们仔细审视有关督促程序的立法规范时,发现立法者对该制度的设计存在太多的缺陷。为此,本文对督促程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有关的探讨,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督促程序的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2.
新通过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增加了督促程序。所谓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提出的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督促债务人清偿债务,如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债权人即可申请执行的审判程序。这种程序无须开庭审理,也不存在上诉问题,是以迅速结案为目的的略式诉讼,是一种便利当事人的审判程序。《民事诉讼法》增加规定督促程序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便于人民法院及时审结民事案件,它对于维护正常的民事活动和经济交往,促进社  相似文献   

3.
2001年全国法院审理案件情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全国人民法院共受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执行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案件8704401件。审结案件8723593件。其中,刑事案件729958件,民事案件5076694件,行政案件121008件;国家赔偿案件6753件;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审结247585件;执结案件2541595件。2001年全国法院共收刑事、民事、行政一审、二审、审判监督案件5936368件,比上年同期上升0.3%。其中,刑事案件上升12.04%,民事案件下降1.54%,行政案件上升16.79%…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操作规程。程序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办案质量。民事案件类型不同,民事诉讼法(试行)对不同类型的民事案件分别规定了适用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特别程序。这三种程序虽然同是第一审程序,但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及特点。简易程序是普通程序的简化形式,这两种程序都是审理一般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的程序。而特别程序只能对特殊类型案件适用,和普通程序相比较,它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及特点。所谓特别程序是相对普通程序而言的,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特殊类型案件的审理程序。或者说,它是人民法院审理特殊类型的案件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和方便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一、适用范围第一条摇基层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规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除外:(一)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二)发回重审的;(三)共同诉讼中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四)法律规定应当适用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五)人民法院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进…  相似文献   

6.
论督促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迅速解决债务纠纷案件的需要,民事诉讼法(试行)修改时,新增加了一章督促程序。督促程序,是指债权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发出支付令,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为主要内容的债务,人民法院受理审查,依债权人主张为基础,向债务人发附条件的支付令,如债务人于一定期限内不提出异议,即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有同等效力的一种特别诉讼程序。简言之,督促程序,就  相似文献   

7.
<正> 新的《民事诉讼法》对督促程序列了专章加以规定,这是《民事诉讼法(试行)》所没有的。《民事诉讼法》引入督促程序,使法律文书(广义上的)的形式又增加了几种。虽然法律并未对有关督促程序法律文书的写作格式作硬性的规定,但规范化的写法仍是势在必行。本文试图对引起督促程序发生的法律文书、支付令和引起督促程序终结的法律文书的写法作一些探讨,以期引起法学界同仁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督促程序,规定以支付令解决债权债务纠纷,但并未规定支付令的适用范围。即哪些案件适用支付令,哪些案件不适用支付令。笔者认为,支付令不仅在民事案件中得以适用,而且在经济纠纷案件中亦可广泛适用。  相似文献   

9.
在民事审判实践中,一审法官和案件的当事人经常对二审或者再审法院将案件发回重审的程序公正性提出质疑,同时对民事案件重审程序中遇到的增加诉讼请求、提起反诉、举证规则等相关程序问题的处理,存在不同的观点。因发回重审的法律制度源于上级法院的监督权,如果一旦发回重审的不当,当事人又得重复诉讼,造成资源浪费。本文通过对重审民事案件法律特征的分析,探析发回重审事由和重审民事案件独立性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10.
正民事督促起诉是指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者的名义,针对已经或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民事案件,督促具有原告资格的有关单位依法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一、民事督促起诉的制度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督促程序是为了解决大量金钱债务纠纷案件,首先由德国创建的特殊程序,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专章设立了督促程序。多年来理论界对于督促程序的性质有不同的见解,对于督促程序的功能也众说纷纭。本文试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探讨督促程序的性质和功能,明确督促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督促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新颁布的《民事诉讼法》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我国的具体情况,设置了新的程序。其中督促程序就是其中之一。督促程序的设置尽管并非我国首创,但对绝大多数司法工作者来讲仍然是十分生疏的。因此,要正确适用督促程序,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效用,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督促程序作为一种简捷迅速的解决债务纠纷的“略式诉讼”程序,为各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序,也为法院和当事人解决简单的债务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适用督促程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有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的必要。 一、关于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问题 世界各国对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的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形:一是规定只适用于金钱的给付,如德国;二是规定适用于金钱、有价证券或其他代替物的给付,如日本;三是规定适用于金钱及有价证券的给付,我国民诉法采取的即是此立法例。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9条的规定,督促程序只适用于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案件。由此可见,在我国,能够适用督促程序的案件范围是很小的。立法者作出这样的规定,主要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法》制定的督促程序,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流转的需要.然而《民事诉讼法》对督促程序的规定不尽完善,使督促程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本文就如何完善和健全督促程序,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债务人滥用旧《民事诉讼法》第194条规定的异议权,我国督促程序长期处于司法闲置状态。新《民事诉讼法》通过第133条第1款和第217条完善了督促程序规定,然而新法实施1年后督促程序现状并没有实质改善。笔者通过对国外督促程序的立法发展进行简单介绍,提出应该从内部与外部两种途径完善我国督促程序:内部完善是对督促程序法律条文的再细化;外部完善是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非讼程序衔接的再顺滑,其中引入非讼事件程序法及其相关理论对完善督促程序更加急迫与必要。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民事案件网络审理创造了可行性,伴随着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审判实践。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网络视频审理程序,但实践中已经有法院对该程序进行尝试,然而立法的缺失、信息技术不完善等原因又使得该尝试举步维艰。民事案件网络视频审理需要立法的支持,更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制度基本健全,同时也使民事检察工作面临新挑战,特别是《民事诉讼法》第209条使民事检察成为当事人申请法院启动再审程序的后置程序,原来的民事案件上访被纳入诉讼程序,检察机关的民事案件数量会逐步上升、办案压力会渐渐增加。如何认识第209条的立法精神并应对其挑战,不仅关系到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科学  相似文献   

18.
我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凡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我们都认真贯彻执行;遇有规定不够具体明确的问题,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特别规定的立法精神,并参照国际惯例,实事求是地进行处理。 管辖权的行使 依照法律规定,第一审涉外民事案件由中级法院管辖。管辖权是涉外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一、设立督促程序的必要性在有些案件中,特别是借贷纠纷,双方有借贷合同,有明确的借款时间、还款时间等,只是贷款人到期后无力偿还或者是不愿自动履行自己的义务,像这类案件,大多数情况无必要再开庭审理,无论是用普遍程序,还是简单程序,都不能更简捷地处理这类案件.于是,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的督促程序,也就孕育而生,这是审判实践和当事人都希望增加的一个程序.  相似文献   

20.
督促程序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较试行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一种程序。它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一种简捷迅速的督促债务人偿还债务的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对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只作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