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3,(10):39-39
导致中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在初次分配层面主要有: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相对下降,技术进步和资产收益率提高造成劳动报酬下滑,城乡、地区、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收入差距拉大。其中,要重点关注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因为它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度”高达40%。  相似文献   

2.
张艳丽 《学理论》2011,(23):70-72
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几经修改,以求实现公务员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缩小,事实上,公务员地区间收入差距自有其合理性存在的理由。利用公平理论来分析公平性收入差距及非公平性收入差距的表现形式,进而提出重塑公务员地区间收入差距的观念,正视公平性收入差距存在的合理性,削减非公平性收入差距带来的危害性,保证地区间收入差距过程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力转移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表明:首先,我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以及城乡居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其次,产业结构变动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收入差距会随着现代产业部门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增加而扩大;再次,收入差距也会随着劳动力在两大产业部门间的转移先扩大后缩小,即呈现出倒U形变动趋势;最后,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劳动力转移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以避免收入差距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一、对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认识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老百姓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早在“八五”初期,政府的一些有关部门就开始注重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但是,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仍呈扩大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1978年国家所得占32%,集体所得占18%,个人所得占50%,到1995年国家所得占11%,集体所得占20%,个人所得占69%。这说明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个人所得上升幅度太大,而且在个人所得这一部分,分配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主要表现在总体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三个层面.其对我国教育公平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进而积极探究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收入差距拉大和“恶化”似乎势不可挡,主要原因不在于现代资本家的道德沦丧或过度贪婪,亦不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而在于以下几点:现代商业增大收入能力差距,全球化引发机会差距,商业模式影响下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股市对财富数量的提升等。中国的收入差距也不例外,讨论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不应简单地回到“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何方偏重的老路,而应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0,(14):4-4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但是必须看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今仍相对滞后,主要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趋势,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对这些问题,人民群众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8.
一、地区发展差距的现状及负面影响从1978年至现在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由小到大,近几年已出现了加速扩大的趋势。首先,反映在三大地区经济总量差距的扩大上。例如,1994年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6085亿元,占全国GDP的58.5%,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2208亿元和6330亿元,只占全国GDP的274%和14.1%。而且,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的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在1978年时,东部地区人均GDP为466元,中、西部地区则分别为312元和257元,差距分别为154元和209元;而到D94年时,东部地区人均G…  相似文献   

9.
地区差距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一定程度的地区差异或许会因其正面的激励效应而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得以提高 ,但差距过大则无疑会对社会稳定 ,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冲击。本文从地区差距的成因、地区差距的调控原则、地区差距的调控方式三个方面来论述地区差距与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德国中小企业就业创造及其对缩小地区差距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强 《理论视野》2007,(11):54-56
地区差距成为自1990年东西德国合并成立联邦德国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颇受关注的问题,该地区差距从分布上主要是东西差距,从内容上看集中表现区域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差距。本文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德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对缩小德国地区差距具有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这些促进了德国社会经济的比较和谐的发展,并且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蔡秀军 《民主》2013,(10):27-28
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失衡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居民收入分配“两个比重”相对偏低、城乡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难以缩小、行业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等四个方面。笔者认为,要实现收入分配均衡的目标,应该以“民富、民生”为导向,从托底、扩中、限高三大方面发挥好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论适度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适度差距潘峰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成员间、地区间贫富悬殊、差距过大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九五”规划已提出相应对策。但差距问题不是个纯经济和暂时间题,是影响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和走向现代化全过程的问题。只有对此作深入认识与把握,确定一套较稳定成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邓红波 《学理论》2011,(23):63-64
公务员收入差距不仅存在于不同地区间,在同一个地区同一级政府的不同部门中也同样存在。正当合理的收入差距应当尽量容忍,甚至鼓励,而不规范的收入差距要调控抑制,不正当的收入差距更应该大力消除。控制同一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公务员收入差距的对策有:规范工资外津贴补贴制度;规范财政预算,强化制度管理;清理整顿部门"小金库";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监督体系;完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4.
区域金融差距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从金融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一般机理分析,还是从我国区域金融差距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都可以看出地区间的金融差距可以集中解释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而地区间金融的协调发展可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增长。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制度的缺陷,我国金融区域间的配置没有与区域间的经济增长相协调。因此,充分重视金融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形成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制定规范的区域金融发展战略和有差别的区域金融调控政策,加大对落后地区的金融扶持力度,将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不公”是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居民收入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形成与国家政策、体制转轨、机制不健全 ,以及劳动者个人素质等不无关系。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以及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和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杰  胡海波 《理论探讨》2012,(2):102-105
城乡收入差距太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波动中不断扩大,呈现出二元特性,成为社会不公平的根源之一.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的制度与政策供给出现“公平”与“效率”的失衡、市场化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和城乡产业特性的差异.调节城乡收入差距,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三农”投入、完善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进而实现分配公平、政策公平、制度公平和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17.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消耗、高污染、低劳动成本的不可持续发展道路,导致了今日中国经济社会深层矛盾凸显,诸多问题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及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大规模投资拉动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速。但是,与全国及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在呈继续扩大的趋势。深刻分析实施西部大开发前后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助于我们在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星 《理论导刊》2003,(8):18-20
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居民收入差距在城乡、行业、地区之间的扩大,已经是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时期社会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而现阶段的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初次分配领域,在市场经济下,税收效应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和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政府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调整考核各市政府的指标体系,突出“五要五不要”。即“要清洁发展,不要牺牲环境的增长;要节约发展,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要协调发展,不要扩大城乡、经济社会之间差距的发展;要安全发展,不要以生命为代价的增长;要关注民生,不要人民群众得不到实惠的增长。”调整后的目标考核体系主要特点是加快了结构调整和关注民生,新增了科技研发支出占地区总值比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任务情况、实现年度耕地保护指标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