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罗蔚  洪丰 《公民导刊》2013,(2):16-17
"电梯安全存在隐患"、"入园难,收费高"、"成人化的教育倾向"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熟悉的话语。当人大代表把这些话语变成文字,嵌进由"案由"、"案据"等组成的"模板"中后,这些话语就不再是家长里短,而变成了一种公文的组成部分,和代表们设计的方案一起,组成了关于制定电梯安全监察条例、制定学前教育法等方面的议案。依法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人大代表履职行权、为民代言主要的行之有效方式和具体表现形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6,(2):61-63
2006年的高考政治复习,首先必须重视时代背景……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端,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延续了50多年的“计划”提法首次变成了“规划”,这折射出哪些信号?怎样理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些都需要特别留意。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发展史集中反映了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承载着党的历史使命的话语表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章的历史使命话语在百余年的发展中经历了由探索逐步走向深化的过程,话语主题呈现出“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演进,在时代的纵向发展中表现出话语内容的政治性、话语发展的延续性、话语表达的时代性特征。新时代党章的历史使命话语进一步转化为现实势能,从根本上有赖于在党章的制定中坚定历史使命话语立场、在党章的修订中更新历史使命话语内涵、在党章的宣传中创新历史使命话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法治意蕴辩     
无论是拉丁文的Jus,法文Dviot,还是德文的Recht,其中都包含有正义、公平、权利等涵义。汉语的“法”很难译出它们的意思,因为法者,刑也,是统治者制定的统治工具。政府驾驭法最终导致法治意蕴的整体性失落:以保护公民权利、自由,限制政府权力为要业的法治,变成了超越法律之外的个人或机构限制和束约公民权利税自由的法制。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1,(4):41-41
福州市“城中村”@2003年改制后,除撤销原有的村委会建制名称外,其他相关配套政策未制定出台,使这些“城中村”变成城不城,村不村。诸多“城中村”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国家政策,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业生产安定稳定,  相似文献   

6.
徐国民 《求索》2008,(7):43-46
话语既是人类信息的载体,又是人类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不同社会价值的渗透,话语的功能发生了“异化”,即由最初的传递信息的功能变成了社会价值形态的传播和教化功能,由一个解释世界的功能转变为改造世界的功能。话语权力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话语本身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即话语力;二是信息传播者通过对媒介的控制并拥有传播主体信息的权力,即话语权。话语权是话语力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机制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只有把话语力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掌握有机体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导话语。  相似文献   

7.
为了监督“一府两院”执法,地方各级人大每年都要组织若干次执法检查。但是,对人大自身执行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以及为贯彻这些法律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检查,却十分少见。是没有必要检查吗?答案是否定的。时下,有些地方的人大在行使职权上是“失职”、“越权”现象兼而有之。执法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个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把质询案作为建议办理;某个县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任命了两名副县长,一年任命了多名副县长,法律允许的“决定个别任免”变成“决定一批任免”;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担任政府职务却不辞去人大职务;有些县、乡连法定的代表经费“底线”也保障不了,代表开展活动缺乏资金支撑,等等。  相似文献   

8.
在“良性违宪”观点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转型社会给作为审判规则的制定法所带来的挑战,就会发现,仅仅依靠制定法是不能适应转型社会所要求的审判制度,切实需要在司法制度中引入“活的法律”、自然法精神和对制定法进行“扩容”,进而提出“规则系统”论。在“规则系统”的理论架构下,法官在审判时必须坚持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和最优化等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9.
金城布衣 《人大研究》2006,(2):F0002-F0002
一般来说,法律人对诸如“法庭辩论”或“辩论权”这样的法律概念是能够理解的。法官可以更多的使用制定法的概念以及其他法言法语同法律工作者进行交流。然后,由这些法律工作者同他们的当事人交流,有很多方便。但是,在中国的基层司法实践中,苏力先生的调查研究却发现,法官经常而频繁地向许多当事人用过分通俗乃至有点不雅的语言(“辩论就是可以吵架,但不能骂人”,“所谓法庭辩论就是吵架,但不要打架”等)来解释诸如像“辩论权”这样的在我们看来人人天生都应明白的概念;法庭辩论也常常确实变成了一种“吵架”,连法官想插话也插不上。这时,法…  相似文献   

10.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例会审议“一府两院”相关工作报告以及其它议题时,有人信奉“点到为止”。为了把握好“点到为止”这个度,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由于受多“支持配合”,少“监督制约”思想的支配,发言时常常变得“足将进而趑趄,口将亩而嗫嚅”,使批评、意见、建议都变成了“希望”、“鼓励”。  相似文献   

11.
政治话语是政治文化中宣传政治价值观、塑造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工具,通过汲取现实中的具象符号,达成赢得人心、实现高合法性的政治目标。政治话语包括了实践性的宣传话语和思想性的学术话语,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彼此借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解放”是一类极为重要的政治话语,这从电影《康定情歌》可以清晰地捕捉到。“解放”是类同于学术语境中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宣传话语,所以电影能引人潸然泪下。这其中隐含的社会规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对“解放”(打破旧社会的禁锢,拥抱新中国的自由)的亲身体验和观念认同,包含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归属感和政治认同感。新时期的政治宣传工作思路是实现学术话语与宣传话语的转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从来不是也不应是价值中立的,政府所有规范性的主张都必然基于某种价值观念,政府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开展行动。然而现代公共行政被“制度-技术”的复合框架牢牢固定,变成了一种目标导向的“道德景观”塑形过程,这直接导致作为“生成”的公共行政成为了主流的行政形态。作为“生成”的公共行政以失去可能性为代价换取现实性,这导致行政系统在对“目标”的追逐中逐渐被异化为失去道德和生机的机器。公共行政需要从强调“生成”的传统中突围,转向建构一种作为“过程”的公共行政。作为“过程”的公共行政以行政伦理学替代行政管理学为“第一行政学”,强调行政部门的首要责任是根据情境对决策中诸种终极价值作优先性排序。中国因自身的德治仁政传统而在建构“过程”行政上具有天然的文化优势,而这种文化优势完全可以通过理论化的方式转变为学术、学科和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13.
代玉启 《求索》2023,(1):40-47
话语是思想的结晶和时代的缩影,以话语的变迁脉络、建构维度、系统整合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解析中国现代化进程和规律的重要抓手。从政治维度、学术维度、生活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面向未来,需要以政治维度话语为引领,融合学术维度、生活维度话语阐释,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维度话语的亲和力、学术维度话语的解释力、生活维度话语的吸引力,构建“政治—学术—生活”三个维度相辅相成、交流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孙永兴 《前沿》2014,(9):74-76
鲁迅与许广平之间的婚姻关系完全符合自然法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基本要求。对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进行“合法性”判断不能机械的适用制定法。按照自然法的基本观点,这些制定法属于“恶法”,遭到了包括鲁迅在内的先进中国人的猛烈批判,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完全废除。按照自然法,鲁迅和朱安都具有离婚的权利,鲁迅选择不与其离婚确实是为朱安考虑,体现了鲁迅和许广平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来,国人总讲“向前看”,而耻谈“向钱看”;曾几何时又有人说,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这些将“钱”和“前”完全对立或绝对统一起来的看法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有人视钱如粪土,称钱为万恶之源,时常把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描述金钱罪恶的话大加赞许。“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高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对于金钱左右一切的现实生活状态,莎翁的批判是尖利透彻的,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说:“莎士比亚绝妙地描绘…  相似文献   

16.
《浙江人事》2008,(9):36-37
在浙北乍浦口岸的国门线上,一个话语不多、作风稳健的年轻人在短时间里就从一个口岸检验鉴定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不仅承担起整个口岸的检疫鉴定管理工作,还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浙江检验检疫局和嘉兴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浙江省口岸系统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先进个人、嘉兴市“当满意公仆”十佳事例等十项荣誉,并被树为嘉兴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宣传典型。他,就是嘉兴检验检疫局乍浦办事处二科科长殳董良: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要求中强调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同时也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提供了方法论遵循。以系统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要以辩证思维审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以及国内话语与国际话语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战略思维对意识形态话语在社会系统的整体框架下作全局性统观,在话语要素层次的结构分析中作谋划;要以底线思维守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治边界、思想边界和价值边界,从而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对社会生活的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8.
“同素逆序词”趣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里的某些双音节词有一种奇妙的现象:组成一个词的两个字颠倒其顺序,就变成了另一个词。如:“白雪”变成“雪白”,“蜜蜂”变成“蜂蜜”,“盲文”变成“文盲”,“敌情”变成“情敌”,“办法”变成“法办”,等等。  相似文献   

19.
李辽宁 《新东方》2009,(8):25-28
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soft power概念以来,“软实力(或软权力)”理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学界的研究如火如荼。经过近20年的理论流变和传播,“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一个城市整体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已经从“学者话语”扩展到国家的“政治话语”和“政策话语”,并逐步成为人们的“日常话语”。  相似文献   

20.
市县传真     
永福县:为工业产业设置“防火墙”为加快全县工业发展步伐,永福县专门为六大工业产业设置“防火墙”。今年初,永福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把2005年变成“桂北工业大县促进年”目标,有针时性地专门制定出台了“发展酿酒、扶持医药食品、加快竹木加工、发展汽车及零配件、加快金属冶炼、发展劳动密集型”等六大工业支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