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黎惠东 《黄埔》2009,(4):44-46
中国第一家革命博物馆是1926年由黄埔军校创办的“革命博览室”,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黄埔军校于1926年11月开始筹建,目的在于纪念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主要展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事迹。它位于广州黄埔岛黄埔军校校本部西侧的一座现在被群众习惯称之为“中山故居”,黄埔军校时期被学校师生称之为“孙总理纪念室”的两层小洋楼内。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统一祖国,振兴中华,1924年6月16日在广州黄埔创建了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第一个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的学校,迄今已经80周年了。由于孙中山先生总揽黄埔军校创建初期的一切要务,当时被尊称为校总理,这个称呼一直被沿袭下来。所以孙总理是属于我们黄埔军校的总理,也是我们黄埔军校的创校之父。今天我们在热烈庆祝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追思我们创校之父——总理的遗志,进而促其实现;这才是我们黄埔子弟溯本思源与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任务!虽然我们黄埔军人做出过不朽的贡献,然而我们今天…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是广大黄埔同学自己的组织,是团结联络国内外黄埔同学的社会团体,是党和国家联系国内外黄埔校友,联系并做好原国民党海、空军起义人员工作的纽带和桥梁。其宗旨是“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政治和军事干部的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故取名黄埔军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震撼了中国大地,使当时正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孙中山,从屡遭失败和挫折的痛苦中得到了启示。1924年,孙中山先生确定了“联…  相似文献   

4.
正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创办90周年纪念日。90年前,孙中山先生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共同创建了黄埔军校。"到黄埔去!"成为当时投身革命的嘹亮口号,一批批爱国志士来到广州,一批批革命精英从黄埔军校奔赴战场,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舍命合作,共同挽救民族于危难中。在创校90周年之际,广州黄埔军校迎来了一批批两岸的老兵、学者、年轻人。"天下黄埔是一家",这在两岸的黄埔人中已成为共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黄埔精神"成为今天海峡两岸统一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熙宗 《黄埔》2013,(3):6-6
发扬黄埔精神,是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建会宗旨,是黄埔同学应该身体力行的义务和责任。什么是黄埔精神?我看应该是爱国革命!为什么说爱国革命是黄埔精神?首先,我们应该从黄埔军校的诞生说起,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时,孙中山先生视察了黄埔军校后在作报告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们今天要开办这个学校是希望什么呢?就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90年峥嵘岁月,90载光辉历程,黄埔军校已成为了一座丰碑、一个象征、一段传奇.作为黄埔后人,在父辈的悉心熏陶和言传身教下,我们对于黄埔军校有着更为特殊的感情,对于黄埔精神有着更为深刻的体悟.我们难以忘记,父辈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崇高愿望,怀抱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心壮志,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振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革命的黄埔”,义无反顾投入革命的洪流,担当起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任务.他们在统一国家的东征、北伐战争中,在抵御外侮的抗日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用鲜血和生命树立了黄埔军校的巍峨丰碑,铸就了不朽的黄埔军魂,凝结了以“爱国、革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7.
“余一生无私产亦不知有私产,私产者即我唯一之黄埔军校耳!”这是蒋中正自述他对黄埔军校深厚情感的言语。蒋先生得以崛起中国,确实也是从他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开始。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是“联俄容共”策略下的产物。成立初期,学校体制参考苏联红军,课程也是由苏联顾问指导(除强调战法与技能外,更重视政治教育),此外,苏联还提供一些财政、人力上的支持。这批军校生是孙中山先生为建立革命武力,以谋统一中国的基石。蒋先生依靠这一支子弟军完成了东征与北伐,奠定了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并逐步攀升为国民党领袖级人物,超越党内同盟会时代的老同志,如汪精卫、胡汉民等。党军一体是创校初期黄埔的特色。廖仲恺是国民党的代表,也是当时军政府的财政委员,军校的庞大开销常靠他支持。据记载,有一次军校未能凑到伙食,面临断炊,当晚需到廖仲恺处拿三百块钱,买米运到黄埔,第二天才有饭吃。类似的困窘还有武器不足,“当时兵工厂的厂长还是我们革命党的一个党员。他奉大元帅的命令才偷偷摸摸地用两三个月的苦心偷了五百支步枪给我们黄埔军校”,可谓筚路蓝缕。但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影响黄埔师生的干劲,随后的两次东征与北伐都是以这支军校师生为主力。  相似文献   

8.
我是黄埔军校第九期学生,193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校工作期间,历任区队长、队长等职。1934年6月16日,我参加了黄埔军校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就记忆所及,将当时的情况追记于后。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联的支持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于1924年6月16日,毅然在广州黄埔岛上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从军校毕业的同学们,在东征、北伐中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打倒了许多地方军阀,成为举世闻名的革命军队。从六期以后,学校北迁南京,遂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门外修有一条宽广的柏油路——黄埔路,以示本校为黄埔军…  相似文献   

9.
80年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前苏联的帮助下,创建了黄埔军校,以崭新的革命制度培育革命人才。一批批革命精英,怀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心壮志,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振兴,集聚到“革命的黄埔”,很多人后来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的黄埔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骄傲。我于193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十一期。这时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已于1928年由广州长洲岛北迁到南京,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制也由短期培训改为三年制正规系统的教育。我在军校学习三年,1937年8月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毕业后,我参加了淞沪…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中国梦     
曾君发 《黄埔》2013,(4):16-16
就读《黄埔》2013年第2期双月刊,其中“世纪黄埔”一文,陈宇先生访谈录语及廖仲恺革命先辈,在革命形势和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辞辛苦和劳累,四处奔波,筹建黄埔军校的经费。有一天,廖先生忙到;麦晨4点钟才回家,夫人何香;  相似文献   

11.
不朽小岛天下闻访黄埔军校旧址湖北高士振素有我国天然优良港口的黄埔,因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岛创办了黄埔军校而名声大振,特别是黄埔军校60周年校庆之后,黄埔岛更是名扬天下,成了令人神往的“天下第一岛”。我虽不是黄埔军人,但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军官,...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8,(5)
正94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共同创建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一经建立,便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一批批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担当主力、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黄埔精神承载着国共两党两度精诚合作的光辉史实,体现  相似文献   

13.
吴亚明 《黄埔》2013,(2):76-81
一、黄埔军校历史图片展在高雄开幕 “秉承中山思想,光大黄埔精神”——黄埔军校历史图片展1日在高雄市开展,本次展出的200多张图片分黄埔岁月、军校变迁、彪炳史册三个部分,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光荣历史。  相似文献   

14.
高林 《黄埔》2007,(5):1-1
黄埔,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闪光的字眼;黄埔军校,一所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世界著名军校;黄埔同学,一群高举“爱国革命”旗帜的中国军人,他们正踏着历史的脚步,从八十年前向现今一路走来。我分明听见,那是响亮的黄埔足音……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18,(1)
正九十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推动民主革命时,面对的是民族的危亡、国家的苦难。带着救国救民的责任,黄埔军校在建校、建军和投身革命的过程中,锻造并弘扬了以爱国革命、团结合作、勇于牺牲为主要特征的黄埔精神。按照中山先生的理想,创建黄埔军校,以革命的方式拯救中华是第一步,他毕生孜孜以求的是中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富强,黄埔师生就是要担负起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来自海内外的黄埔同学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和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20周年。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到会的各位黄埔同学,并通过你们向所有海内外黄埔师生及亲属,致以诚挚的问候!80年前,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毅然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了创建革命军队,用武装的革命力量同武装的反革命作斗争,孙中山先生同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共同创建了黄埔…  相似文献   

17.
单补生 《黄埔》2010,(6):42-43
自从我收藏到黄埔四期同学录之后,心中产生一个似乎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是何时能收藏到黄埔五期同学录呢?黄埔军校史稿记载,黄埔军校在大陆分为:一、黄埔时期;二、南京时期;三、成都时期三个阶段。黄埔时期称之黄埔军校早期阶段,是指在黄埔长洲岛上的第一至五期。第一至三期校名是“陆军军官学校”,第四至五期则易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收藏讲究专题系列,  相似文献   

18.
自黄埔建校以来,黄埔师生在东征、北伐、抗战等历史任务中,秉承“亲爱精诚”校训与一脉相传的黄埔精神,本着革命军人救国救民的职志,前仆后继,牺牲奉献,为国家民族的兴亡,写下光辉灿烂的史页。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学典礼上训勉全体同学时指出:“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负担这种责任。诸君既到这个学校内来求学,我要求诸君,要从今天起,共同负担这种责任。”黄埔同学,为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莫不流血捐躯,挺身以赴,勇往直前,在我国壮丽大地上,到处都有黄埔师生的足迹。因而,我们要担负起承先启后,…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黄埔同学的心愿就是盼望早日实现我们同学会的宗旨: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我们对这个宗旨非常拥护,原因有二:一、这个宗旨和黄埔军校创建的目的是一致的。孙中山先生创建黄埔军校的目的是赶走列强,打倒军阀。实际上后面应该还有两句潜台词: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二、这个宗旨是和我们投入黄埔军校的理想是一致的。我们福建漳州的黄埔同学最小的80岁,最大的97岁,大部分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时期投入黄埔军校的。当时,我们的理想是赶走倭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我们漳州市黄埔同学会是19…  相似文献   

20.
今年 6月 16日 ,是黄埔军校 80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建中国革命军队的开端 ,作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亲密合作的产物 ,作为中国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 ,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产生过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它对推动当时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对此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军队 ,乃至日后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共御外侮 ,赢得八年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都起到巨大的历史作用 ;它所培育并倡导的革命的黄埔精神 ,也融入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并代代传承光大的优秀传统之中。为了纪念中国现代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 ,我们编发了这组学术笔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