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的故居空荡荡。小平同志说:不要花钱修缮,更不准搞什么纪念馆。钱要花在人民的事业上。1988年4月,被誉为"本世纪最优秀的记者"的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去四川广安县,为他的新著《新长征》搜集素材。这条新闻见诸报端时,我心中不禁掠过一丝妒意。从美国斯诺始,到法国卡罗尔写《毛泽东的中国》,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埃德加·斯诺(EDGER SNOW),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进步作家和记者。他是最早到我国西北根据地访问的外国记者。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他不畏艰险、排除各种阻挠,到我国西北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对根据地的后方、前线,中央主要领导人及普通红军战士和边区群众,进行了广泛的采访。还在保安专门访问了李德。李德当时一方面对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进行了"暗示"性的诽谤,一方面又承认"中国人毕竟比任何一个外国人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革命"。(斯诺:《中共杂记》"附《西行漫记》一九七一年修订版第四篇第六章注释三)斯诺于此行后,利用搜集到的丰富资料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分别在英国和美国出版。该书向全世界作了真实报道,扩大中国革命的影响。本篇《那个外国智囊》即为该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德国《时代》周报 2 0 0 3年第 2 3期 ( 5月 2 8日 )发表该刊记者采访瑞典首相格兰·佩尔松的谈话记录 ,题为《你们现在不要灰心丧气》。佩尔松根据瑞典的成功经验指出 ,德国的改革必须从节约国家开支 (主要是社会福利费用和行政机关经费 )着手 ,要想维持福利国家 ,必须首先改革福利国家。现将这一谈话全文和采访记者乌韦·让·豪伊泽尔写的短评译出发表  相似文献   

4.
2003年11月德国社会民主党将召开代表大会并通过新的纲领。最近,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讨论新的基本纲领草案时,党主席(政府总理)格哈德·施罗德、总书记奥拉夫·朔尔茨和副主席沃尔夫冈·蒂尔泽(兼任党的基本价值委员会主席、国会党团主席)就纲领中是否保留“民主社会主义”概念发生争论。《明镜》周刊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蒂尔泽,在《明镜》2003年第35期(8月25日)上发表了谈话记录和有关的民意调查结果。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美刊《政治事务》2004年6月号刊登了该刊记者对美国著名左翼经济学家 (著有《华尔街》、《新经济之后》等畅销书)、《左翼商业观察家》杂志的创办人道格·亨伍德的访谈, 题目为《非主流经济学: 专访道格·亨伍德》。亨伍德在采访中谈到了全球化与老式帝国主义的异同、美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民主党在2004年大选中在经济议题上可能陷入被动局面等等内容。访谈主要内容如下。记 者: 在《新经济之后》一书中, 您主张全球化一直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征。道格·亨伍德 (以下简称亨伍德): 某些对经济现状不满的人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前,美国著名作家和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冒着生命危险,战胜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于1936年7月由北平经西安,进入陕北苏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实地采访和考察。他在苏区生活了四个月,其中一个月在前线与红军战士同吃同住。在此期间,他深入访问了毛泽东、周恩来、肖劲光、杨尚昆等红军指挥员;访问了数十位  相似文献   

7.
举世闻名的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之际,也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0周年。斯诺生前同20世纪前半叶苦难深重的中国融合在一起,那么斯诺怎样看待他身后的中国呢?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国会甚嚣尘上时,斯诺被迫流亡瑞士。而斯诺去世时,尼克松正要登上飞往北京的空军一号。美国国会在记录斯诺去世时写道:“埃德加·斯诺看见红星升起。”他看见红星照耀中国的西北一角,他看见红星照耀中国大地。长眠在北京一隅的斯诺,也一定能够看到  相似文献   

8.
汉娜·比彻在中国不应该是个名人,她仅仅是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名驻沪记者,但一篇文章却使她搅进了中国这场关于贫富分化的争论之中。 去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汉娜·比彻的一篇文章,这个美国记者在  相似文献   

9.
德国《明镜》周刊2003年第18期发表了该刊记者采访摩洛哥著名作家塔哈尔·本·叶隆的谈话记录。叶隆从1971年起主要居住在巴黎,他写了一些反映由文化、宗教和民族多样性产生的冲突的小说。这里叶隆谈了他对伊拉克战争的后果、阿拉伯人民精神上受到的伤害和文化冲突的危险以及民主制建设的困难等问题的看法。现将这一谈话记录的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到纽约探亲,想不到能读到许多有兴味的书,如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钱钟书的《人·兽·鬼》;张戎的《鸿——一个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张北海的《美国,六个故事》、《美国,美国》等等,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事情缘起于纽约去春反常的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