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结束后,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理论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区分科学的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的英明决策,这是"文革"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逻辑起点.这一英明决策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巴基斯坦前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华一贯友好,曾多次到中国访问。特别是1963年、1972年、1974年和1976年曾4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据布托的女儿贝娜齐尔(即贝·布托)的回忆:“我父亲经常称赞中国革命及其领导人毛泽东,是他领导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推翻了旧社会。”“作为象征中国革命的个人礼物,毛泽东送给我父亲的那顶帽子就挂在他的更衣室里。”毛泽东送给布托的是一顶解放帽,布托经常戴着这顶帽子在各种场合出现,尤其是在向广大民众作演说的时候更要戴着它。  相似文献   

3.
赵炎 《法制博览》2010,(13):15-15
毛泽东成了举世公认的红军统帅和军事家,打出了一个新中国,然而作为知识分子的毛泽东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书生初衷,戎马半生的他只摸过三次“枪”。那是1928年5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的庆祝大会上,兼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的毛泽东,挎起了一把匣子枪,显得很兴奋。他开玩笑地对朱德说:“背着盒子枪,师长见军长”但会师仪式一结束,毛泽东就把枪交给了警卫员,  相似文献   

4.
阿笔 《工会博览》2006,(10):36-37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随着档案的逐渐解密,人们愈来愈了解此中真相。然而,俄罗斯和我国解密的毛泽东的一份电报,内容却截然不同。这是怎么一回事?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智识分子》一书收录的《沈志华:不解的档案情结》一文作出了解释。口口1950年9月15日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战争局势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在建国后才正式开始,但在建国前的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就已开始形成,而且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就有了外事工作的实践.毛泽东是新中国外交思想与重大决策的总设计师,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新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活动的指导思想。他使新中国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捍卫了自己的独立与发展,争取了有利的和平的国际环境,而且在外交实践中取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主政新中国长达27年之久。在这27年间,中国身处极其复杂和严峻的国际环境,经历了几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持续的时间上都创纪录的局部战争。邓小平曾讲过:“中国的特点是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部分时间是在国际制裁之下发展起来的”。这也印证了新中国国际环境的复杂。毛泽东不但对此应付裕如,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稳固,而且成绩不俗,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是一副不虚张声势,敢说敢做的架式,一丁点唯唯诺诺都没有,更不会看别人眼色行事。这里面如果没有毛泽东一整套关于国家安全的思想怕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关于毛泽东的国家安全思想,我想大体上做如下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7.
1958年炮击金门决策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炮击金门尽管有一定的政治含义,但首先是一场军事行动,这项军事计划形成的重要动力和首要目的是维护东南沿海地区的基本安全。它是解放军1954年制定的夺取东南沿海蒋占岛屿之军事计划的一个部分,是1954年春季即逐步展开的军事行动在特殊国内外环境下的继续。这项军事计划从形成、调整到贯彻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当然,毛泽东本人的个性和有关的认知、1958年中国对外政策激进化等其他因素对1958年炮击金门决策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崛起撼动了西方和亚洲大部.然而,作为这一崛起的关键——毛泽东对中苏保持"永久"友好关系的期冀,却在20年内迅速落空.尽管华盛顿没能及时迅速地抓住这一机会,但对西方来说,中苏分裂的确是一笔巨大的战略收益.中国50年代的崛起最终并非一出完全成功的大戏,它因毛泽东拒绝苏联模式从而引起莫斯科的愤怒回应而受阻.  相似文献   

9.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问题已有很多人研究,对于毛泽东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与决策却几乎不为人们所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告诉我们,毛泽东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理论,是其抗战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战略思想的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也是我们研究当代国际战略问题的一个课题.本文试图就这一课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丰文 《工会博览》2005,(3):73-74
这是一条路,"毛泽东号"半个世纪的路,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毛泽东号"决不会定格在历史的辉煌之中。"毛泽东号"永远驰骋在祖国的铁道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