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去杭州参加一个会议,在回来的火车包厢里邂逅了一位杭州萧山的民营企业家。我们年龄相仿,而且包厢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很快就聊了起来。他听出来我是山东人。他说,他就是去孔子的故乡,山东的曲阜师范大学听国学课的。他每个月都要去一次,一次在那里置天时间,听一位博导讲国学。  相似文献   

2.
曾颖 《法制博览》2009,(6):13-13
车票船票和各种各样与民工回家相关的费用都大幅度上涨了,这并没有难住民工们渴望回家过年的心情,尽管民工们都很爱惜得来不易的钱,但他们更爱一年难得的一次与亲人的聚会。  相似文献   

3.
2004年2月15日中午,吉林市中百商厦的后面冒出了浓浓的黑烟,一阵阵嘈杂的混乱之声隐隐传来……“不好,一定是着火了。”在附近打工的民工胡茂东焦急地说.“咱们去看看!”说完领着两个民工就向商厦跑去……不一会,一幅骇人的情景展现在他们眼前:巨大的火团带着类似爆裂的气流声不断地冲击着五层商厦的玻璃幕墙。一块块厚厚的玻璃不断炸碎,伴随着一声声进裂的怪响,  相似文献   

4.
捆不住房子     
人事顾问老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工厂里本来没有“人事顾问”这种奇怪的职务,只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多年人事工作,肚子里有一部活档案。近两年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时常闹一点腰酸腿疼,血压偏高,就自己要求当了顾问,所顾的也还多半是人事方面的问题,因此大家叫他人事顾问。这本是一个外号,但听起来倒像是个正式职称似的。  相似文献   

5.
小刘的玩笑     
某公司包车去庐山旅游。夜行路上,大家都有点昏昏欲睡,办公室主任老黄突然想搞搞气氛,就站起来说道:我们来讲讲小段子,岔岔瞌睡吧!一听老黄的提议,大伙儿像打了鸡血一样,纷纷来了精神,你一句我一段争先恐后地讲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沈栖 《法制博览》2011,(4):28-28
跟下,有些事听起来很荒唐,不可思议,但是,静下心来细究一番,却发现这不是事情荒唐,而是我们自己的理念用文明标准衡量,落后了一大截,如今正亟须“补差”。就拿警察和罪犯的关系来说,前者严正执法,后者老实服法,壁垒分明,天经地义,哪有警察执法也要让罪犯满意的事?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如同骑在马上找马的命题,听起来滑稽可笑。然而,相当多的广州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重复着这一可笑的命题。 记得我初来广州不久,到黄埔一家工厂去联系工作。厂办公室一名同志抱歉地对我说:“真不好意思,厂长去广州开会了,让您白跑一趟。”我一听直纳闷,黄埔不就在广州市吗? 又有一次去石牌某学校,见到黑板上有一则通知:“全体教工明早  相似文献   

8.
绿尘 《法制博览》2009,(2):45-45
我的一篇小文《坐在马路上梳头的民工媳妇》在博客上发表后,引来不少网友发表评论:有同情民工的不公正待遇的,有为之抱不平的,还有表达赞美的。一个未署名的网友说:“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勤劳、善良、坚韧的人民。”另一个网友说:“他们赚钱真不容易,我除了佩服,别无话说。”  相似文献   

9.
善霸     
洪铃 《法制博览》2009,(10):44-45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聊某些人、事时,我用了“善霸”这个形容词,当时许多人觉得听起来有些突兀,因为大家都听过地痞流氓、地方恶霸,但“善”和“霸”这两个字就让人难以联想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0.
就像是冰天雪地中的一堆柴火,赵华琼尽力给民工患者以庇护和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