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陕西法院坚持以“审判工作五进”和“征询旁听庭审公民对案件裁判意见和建议活动”为司法机制创新切入点,扩大公民有序的司法参与,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支持实现司法公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仅以2009年为例,全省法院共有20150件案件采用“五进”的方式进行审理和执行,  相似文献   

2.
法院改革意欲何往?习总书记一语中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不仅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也揭示了司法公正的真谛。毫无疑问,无论是国家司法体制的改革,还是司法工作机制的完善,都应当围绕这一根本目标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动员全社会力量、完善"大调解"网络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由此,法院应根据现实的需求,以司法调解为中心,实现与人民、行政调解等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效衔接,形成有效的"1+多"调解机制。笔者从所在法院的实践出发,分析了基层法院"1+多"调解机制在运行中面临的衔接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在法院内设立常设的专门机构,并根据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及案件的不同特点规范案件分流,同时完善职责、流程等各方面制度。  相似文献   

4.
法院在解决重大敏感案件时,一般会采取不予受理、延长审限、分案受理、司法救助等方法,却导致了司法成本的提高,只有建立重大敏感案件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灵活运用法律的弹性,建立指导性案例,才能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  相似文献   

5.
日照市两级法院针对人民群众实际司法需求而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让司法走出法院大门,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拓宽司法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法,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6.
"执行乃法律之终局及果实,因而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生效的司法裁判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执行,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损害法律的权威和司法公信力,使得人民群众丧失通过司法救济解决纠纷的信心,动摇依法治国的信念。司法痼疾"执行难"已成为长期困扰法院工作发展的司法痼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司法审判理念的不断更新,全国各地法院日益重视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脉联系,均采取了丰富多样的举措推动司法贴近人民群众,司法贴近群众,作为群众路线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实践,其核心问题就是该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因此,人民群众的需求既是我们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司法贴近群众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招子文 《当代广西》2009,(18):50-50
全国法院如火如荼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来,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法院在工作中坚持以民生为重,从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入手,在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践行司法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辖区广大群众的称赞和信任。  相似文献   

9.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0,(9):5-5
政法机关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主动接受媒体监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案件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中央政法委第12次全体会议暨司法体制改革第4次专题汇报会上指出。  相似文献   

10.
11月18日,上海市法学会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研讨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邹碧华,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李继斌及全国部分新闻媒体代表、社会团体代表等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会回顾了近年来上海二中院及辖区法院在提升司法公信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当前制约司法公信力提升的主要问题,深入探讨了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司法能动主义或司法的能动性是相对司法克制主义的用语,实践形态和社会评价不一。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理念重在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特征上看,能动司法的核心是实现法院的政治功能,功能是建立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定位是遵循人民司法路线。建立便民诉讼机制、积极主动调研、延伸司法服务是具体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2.
张浩书 《群众》2007,(11):54-54
司法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运用法律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冲突与矛盾,为促进和谐、共建和谐作贡献。新时期的人民司法工作必须充分发挥解决纠纷的作用,在维护人民的基本生活秩序的同时,深入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当前,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纠纷不断地涌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些地方人民法院不断收到当事人就集资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返还集资款及赔偿其他经济损失。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认为.此类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立案进行了审理;而有的法院则以此类案件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为由裁定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14.
谢进杰 《人民论坛》2020,(3):107-109
基层司法贴近大众生活、植根社会实践,是洞悉社会治理与司法面貌的窗口。我国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司法改革存在人案矛盾、差异化难题、创新力不足、公信力不足等四大挑战。要围绕当前基层司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司法制度,推进改革成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  相似文献   

15.
形成诉讼机制与非诉讼机制良性互动关系,利于实现通过多元化渠道解决社会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改进和强化对行政ADR的引导和司法审查工作,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最佳突破口:借鉴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确认,强化对行政ADR效力的认定;总结劳动纠纷仲裁工作的经验教训,对特种类型纠纷,如果当事人没有经过人民调解或仲裁程序,就把行政ADR作为法院受理民事纠纷案件的前置程序,予以规范;改进和完善对行政ADR的司法审查工作,同级法院对行政ADR原则上实行一审制的形式审查,如要对协议或裁定(复议)所涉及的实体法律关系进行审查,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才能启动,形成行政权与司法权运作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不断深化司法公开,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继法院判决书上网、庭审视频直播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之后,又对现有陪审制度进行了大胆创新,突破参审制的形式,引入人民陪审团制度。经过6个地市法院的试点探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推广人民陪审团制度,让普通群众参与到司法审判的核心环节直接进行监督。这些尝试不仅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而且也为建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加大审判方式的改革力度,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同时,也在不断继承发扬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发挥法院在民事纠纷中的调解职能,运用规范的调解方式,及时、有效地凋解纠纷,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大》2014,(15):56-56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坚持服务大局,全力维护稳定,勇于改革创新,审判质量、队伍素质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为平安广西、法治广西、美丽广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法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诉外调解作为调解纠纷的一种,在解决纠纷手段多元化的今天尤为重要。对调解结果的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不仅能有效保障调解协议的效力,有助于诉讼与非诉讼的有效衔接。利用法院的司法权威能够更好地开展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事纠纷、行政诉讼激增,占全部诉讼案件的90%以上,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不公的意见往往更多集中在这个地方。如何正确处理好民事诉讼、行政纠纷成为检验检察机关是否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公正公平开展法律监督的"试金石"。为此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及时把民行监督作为检查工作新的增长点,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工作中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