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 年12 月19 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与自由党达成联合协议,定于1999年1 月改组内阁。“自自联合”体制是自民党参议院选举受挫、党内派系斗争激化的产物。届时,日本政坛将呈保守化特点,日美关系的基轴地位将进一步加强,中日关系也将因此多有波折  相似文献   

2.
日本 6月 2 5日众议院大选后 ,朝野政治势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 ,“朝大野小”的局面有所改观 ,在野党的能量进一步加大 ,联合政权框架虽将继续维持 ,但参政党的发言权明显增大 ,自民党的主要政策实施力度将遭弱化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势头将有所减弱。日本政局的基本走势一、“一强多弱”的政党格局被打破 ,自民党与民主党两大阵营对峙 ,多党参政的联政模式基本定型。本届众议院大选之后 ,日本主要政党在众议院 ( 480席 )的势力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自民党 2 33席 (减 38席 ) ;民主党 1 2 7席 (增 32席 ) ;公明党 31席 (减 1 6席 ) ;自由党 2 2席…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90年代初政界便拉开了新的分化改组序幕。1992年5月日本新党成立,1993年6月自民党分裂,同年7月,举行众议院选举,自民党失去了过半数地位原在野的社会党、公明党、新生党、日本新党、新党魁党等8党派联合组成细川内阁,从而结束了长达38年之久的自民党一党执政局面。多党联合政权成立后,在对外政策方面均再三表示继续前届内阁的对外政策,估计今后也不易改变。但是,多党联合政权与过  相似文献   

4.
日本政党近来离散聚合频繁,原有政党不仅在形式上分裂,在政策上也摇摆不定,新生政党则聚聚散散,令人目不暇接。现将日本现有的主要政党及其政策简介如下: 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 1955年由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而成,代表日本垄断资本利益,主要由高级官僚、地方实力派、工商业资本家构成。从50年代后半期到60年代一直控制众参两院多数席位,连续执政达38年之久。1993年7月众议院选举中,因内部分裂,在国会席位未超过半数,一度失去政权。1996年恢复单独执政。  相似文献   

5.
4月 4日 ,因患重症住院的日本首相小渊惠三无法履行公职 ,小渊内阁集体总辞职 ,执政 1年零 8个月的小渊政权落下帷幕。 5日 ,自民党干事长森喜朗当选为新的党总裁 ,并在众参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 ,以多数票当选为第 85任日本首相。日本政局由此将进入新的动荡时期。一森喜朗内阁是全面继承小渊路线的“选举看守型内阁”。森政权的最大特色是将小渊内阁原班人马悉数收编 ;并及时修补了因自由党的退出而发生破裂的联合政权框架 ,与从自由党中分裂出来以扇千景为党首的“保守党”重建了自、公、保 3党新联合政权 ,确保了在议会中的多数地位。无论…  相似文献   

6.
7月23日,日本举行了第17届参议院选举。此次选举是日本1993年自民党一党执政时代结束以来的首次国政选举,也是各政党经过分化改组和力量消长后以新的阵容迎接的第一次国政选举,它不仅关系到村山联合政权的存亡,而且是对各政党实力的一次新的严峻考验,关系到今后的政界分化改组。  相似文献   

7.
自民党下台,细川组成联合政府,是日本政界改组的第一幕;细川宣布辞职,羽田少数派政权正式成立是日本政界改组的第二幕。 在第二幕中,日本朝野各政党大多数都是得不偿失:小泽的战略失大于得;自民党日趋衰落;社会党的形象受损;新党不新。日本国民对细川辞职后的日本政局混乱状态表示忧虑和不安。 今后日本政局的变化有三种可能:在现行的中选举区制度下举行大选,这种可能性较大;在新选举制度下举行大选;羽田不解散国会举行大选,而是宣布内阁总辞职,建立新的联合政权。 日本政局的“战国时代”,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动荡才能结束。日本政局中改宪派正在抬头,这种情况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1993年以来,日本政局出现右倾化动向,尤为今年,自民党与自由党组成联合政权,两股右翼保守势力又重新合流,从深层对日本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安全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一、日美防卫新指针及相关法案的出台,标志着日美军事合作已进入新阶段。今年4月27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新防卫指针及相关法案,5月24日参议院对其审议通过,这为新日美防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5日,日本内阁首相村山富市辞职,11日,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当选为日本第82届内阁首相,亦即1993年联合政权成立后的第4任首相。桥本首相是依靠联合执政的自民党、社会党和新党魁党三党国会议员选出的,桥本政权是村山政权的继续,其对外政策亦需按照联合执政"三党协议"来制定与实行。  相似文献   

10.
2009年8月日本的众议院选举,民主党击败自民党获得政权,党首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这一被媒体称之为政治大地震的选举结果,突出表现了日本国内政治生态的结构性变化,必将推进日本政坛以自民党、民主党两大政党为中心的政治格局的形成,传统革新政党的生存空间萎缩,政界整体将更趋保守化倾向。然而,由此认定日本从此就会形成稳定的两大政党制度化交替执政的体制,还为时过早。2010年7月参院选将是检验民主党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1.
甘峰 《东北亚论坛》2004,13(5):28-33
"政党不信"与民主党突起,2003年日本众议院选举形成了民主党与自民党对峙的两大政党格局。然而,从众议院选举以及政党的分化过程来看,民主党实现政权交替的条件尚未成熟。其一,民主党的选举纲领,与英国政党比较,基本沿用了传统的"选举后模式",还未能向"政策选择可能性"的政权纲领转换;其二,由于在野党分崩离析与整合困境,民主党尚未形成强大的政权交替的推动力量;其三,在以小选举区制为中心的选举制度下,自民党"一党超强"地位仍未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一年多来,日本政坛风紧云骤,四易政权,发展前景难以预测。但从总体上看,其发展趋势正在走向保守化。主要根据是:(1)继自民党之后执政的细川、羽田内阁乃是自民党政权亚流;(2)由社会党委员长村山富士出任首相的村山内阁,也不过是同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权;(3)1994年年底成立的新进党,其核心是由自民党分裂出来的势力,参加其中的中间势力等也正在趋向保守化,如该党执政,亦将是保守政权;(4)日本各政党为了获取政权,已摈弃已往的意识形态和政策分歧,即实行权力中心主义策略。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政坛正在趋向保守化。  相似文献   

13.
日本政局今夏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自民党和社会党这对打了39年架的冤家,突然握手言和,建立起联合政权。国内外的舆论普遍感到意外,难以理解,甚至惊讶。从这个政权诞生过程看,社会党同自民党联手确实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或戏剧性,因为直到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七党联合政权成立,结束了自民党一党长期执政的局面,日本政治进入了新时期。新政权面貌新,清除腐败进行政治改革决心大,重视提高国民生活质量,赢得了广大国民的支持。但联合政权组成复杂,缺乏共同的政策主张,步调难得一致且面临重重难题,前景不容乐观。新政权带有过渡性,其寿命的长短取决于政绩、人心、尤其是对各种政治势力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5.
1993年日本政局发生了一次举世震惊的大变动。众议院选举后,以细川为首的七党一派组成联合新政权于8月正式成立,取代了38年来一直掌权的自民党政权。所谓的“55年体制”崩溃了,新的政治格局正在形成。这一巨变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民党的内部腐败使其失信于民。正因为如此,联合新政权的成立为日本政局带入了清新的空气,为民众带来了新的希望。联合新政权上台后举步维艰,细川首相执政仅8个月即告辞职,但它毕竟已经初步进行各方面的政策调整。今年初通过了政治改革四法案;为振兴经济走出低谷而制定的综合经济对策也已出笼;初步进行了税制的改革与调整;同时对外关系上也已开始体现出新政权的特色。无论联合政权能否长期延续,其内外政策的方向调整对于今后日本的发展都将起到划时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的日本     
20 0 3年 ,日本政治形势保持平稳 ,小泉赢得自民党总裁选举和众议院大选后执政地位趋于巩固。不过 ,民主党的迅速崛起从长期看将对自民党政权构成一定挑战。经济开始全面复苏 ,已经表现出外需拉动和内需牵引共同支撑的增长态势 ,改革效果明显 ,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预示着日本经济正步入新的增长周期。外交重心向日美同盟倾斜 ,并贸然向伊拉克派兵 ,以伺机谋求在安全、政治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政治(一 )在众议院大选中民主党对自民党形成挑战态势。 2 0 0 3年 1 1月 9日 ,日本众议院大选揭晓 ,自民党为首的 3党联合政权保住了在众议院…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16日,日本举行了第46届众议院选举(又称"大选"或"总选举"),这是自2009年9月日本国内实现"政权交替"后举行的首次众议院选举,也是日本民众对执政三年多的民主党政权的评判。结果,民主党惨败丧失执政党地位,自民党重新执掌政权与公明党联合组建了安倍晋三内阁。安倍内阁执政后,面临着重振日本经济、强化日美同盟并改善中日关系等一系列政策课题,能否在短期内取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0月20日,日本第41届众议院大选揭晓,无一政党取得半数以上议席。自民党击败老对手新进党取得运筹政局的主导权。11月7日,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得到社民党等党派的支持,在特别国会的第一轮选举中以多数票当选日本第83任内阁总理大臣,随即组成自民党少数派内阁。  相似文献   

19.
2009年8月30日,日本众议院将举行新一轮选举,如无意外,自民党很可能历史上第二次失去政权,其执政地位将可能被民主党取代。日本选举制度的改革与自民党支持团体的弱化,使自民党的社会根基逐步削弱,而长期形成的世袭政治和"政官财"利益勾结局面,更使自民党深陷泥潭。小泉之后,安倍、福田与麻生三位出自自民党的首相在发展模式与改革问题上始终提不出明晰的路线图,反而激化了自民党内"美式自由主义"与"日本模式"派别之争。自民党自1955年建党以来创造过辉煌,但其机制逐渐僵化,难以有效应对国内与国际形势的变化,以致逐渐失去民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底参议院选举后,日本政局出现"两强争雄"的新特点。分掌国会众、参两院的自民党与民主党之间争夺执政地位的斗争空前激烈,其焦点在于是否批准新《反恐特措法》。明年春季的众议院选举可能将决定政权的最终归属。安倍政权的夭折意味着其"脱战后体制"激进改革路线碰壁、求稳怕乱成为日本国内各界的共识。福田政权提出以"自立与共生"为基调的内外政策,力保自民党的执政地位,但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尚难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