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年3月11日,俄罗斯的14个联邦主体同时进行了地方立法机构的选举。由于这一轮地方选举被视为年底国家杜马大选的预演,所以俄各派政治力量对此都格外投入,将其看作新一轮较量的开始。俄共因为在2003年杜马选举中受到重创,对这一轮地方选举更是极为重视。结果俄共在地方选举中表现不俗,取得了较好的战绩。3月24日,俄共在莫斯科召开第九次中央全会,俄共第一副主席伊.梅利尼科夫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对俄共参加地方选举的结果作了总结,分析了国家杜马竞选的形势,并提出了准备杜马大选需要完成的下一步任务。俄共网站(www.cprf.ru)当天刊载了该报…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地方竞争性选举已经举办了60多年,这些选举促进了国民党的转型,促进了台湾地方社会的发展。台湾的地方竞争性选举能够顺利举办,得益于具有严格规范了地方官员自由裁量权的相对健全的法治。同时,由于地方选举议题和争点的民生主导性,台湾的总体政治结构能够与竞争性的地方选举长期共存。但是由于起步阶段对参选标准放任自流,造成了地方选举黑金等弊端。  相似文献   

3.
英国工党在此次地方选举中失利 5月4日,英国举行地方政府选举,5月5日,英国地方议会改选初步结果揭晓,布莱尔领导的工党遭受了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最惨重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16日至2012年3月15日)2月17日,印度孟买市政选举结果揭晓。印度人民党与湿婆军联盟获得107席,进一步巩固了在该市的执政地位。印度国大党与民族国大党联盟仅获64个席位,较上届下降32席。3月6日,印度北方邦、旁遮普邦、果阿邦、北阿肯德邦和曼尼普尔邦立法选举结果揭晓,印度国大党在四个邦的选举中失利,只在曼尼普尔邦保持了议会多数。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的地方大党——社会主义党获得400多个议席中的225个席位,赢得该邦的地方选举,国大党只获得35个席位。国大党总书记拉胡尔·甘地承认自己对选举失利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5.
韩国政党政治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各个政党的聚散离合非常频繁,很难找到一个长寿政党,究其原因在于激烈的派系之争、浓厚的地域主义色彩、滞后的政治制度。在2018年第七届韩国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的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主导权,并在下届总统选举中处于有利地位,而遭到大败的在野党则将陷入新一轮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6.
韩国政党政治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各个政党的聚散离合非常频繁,很难找到一个长寿政党,究其原因在于激烈的派系之争、浓厚的地域主义色彩、滞后的政治制度。在2018年第七届韩国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的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主导权,并在下届总统选举中处于有利地位,而遭到大败的在野党则将陷入新一轮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自民党和公明党"一联盟独大制"格局的形成与巩固,日本共产党对选战理念进行了调整,倡导"在野党统一战线"的选举策略,并与广大市民进行合作,期望在众参两院的国政选举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在野党的再编重组、民粹主义政党的兴起,日本共产党在众参两院又面临陷入瓶颈期的困境。在今后的选战态势中,日本共产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的制度设计增加了其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的难度、在野党统一会派的成立也使其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过,日本共产党具有稳定的地方议员、地方组织和党员,这也为其参与国政选举提供了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台湾选举制度及其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50年7月国民党在台湾地区开办地方自治选举以来,尤其是自1990年代“宪政改革”以后,选举活动一方面成为台湾地区民众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成为各党派夺取执政权、政策主导权的唯一合法途径。而不同选举制度的选择,不仅会影响政党的选举策略、候选人的竞选方式及选民的投票行为,而且将形塑出不同类型的政党制度。自2000年3月政党轮替后,“立法院”已日益  相似文献   

9.
2005年,随着普京总统提出的在地方议会选举中获多数的政党可以提出地方行政长官候选人和新<政党法>即将正式实施,各政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强对地方选举的参与,俄罗斯政党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2001年12月16日举行的四年一度的葡萄牙地方选举中,执政的葡萄牙社会党丢失了20多个城市,尤其是一些重要城市,如首都里斯本、第二大城市波尔图和首府科英布拉等都落入了中右的社民党手中.葡第一大反对党社民党虽只获得28%的选票,但由于它在近50个无法单独取胜的城市与右翼的人民党结盟并联合竞选,一举赢得156个城市,比上次增加了近30个城市,从而成为葡地方选举的最大赢家.葡总理、社会党总书记、社会党国际主席古特雷斯因该党在地方选举中惨败而辞去了政府总理和该党总书记职务.古特雷斯的辞职在葡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解决葡出现的政治危机,葡总统根据宪法规定,在征求各党意见后,决定在2002年3月17日提前举行大选.  相似文献   

11.
《台湾研究》2015,(1):15
编者按:2014年底的台湾"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空前的惨败而收场,多数论者对这一结果的基本解读是:台湾地方政治版图大幅改写,民进党已完成"地方包围中央"的准执政态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复杂的挑战。迄今,岛内政局仍处在选后的震荡之中,大陆方面在平静面对选举结果的同时仍然保持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既定步伐,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亦异乎寻常的理性,对台政策似乎并未受此选举影响。如何更深入地剖析选举的结果及其对台湾政治社会和两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台湾地方选举与两岸关系关联性之命题2014年11月底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几乎大获全胜赢取13席县市长(6个"直辖市"有4个),国民党面临退台有史以来的全面性失败,几乎是溃不成军,论者或以为这与马英九用人失当及治理能力不佳有关,无疑地这已伤及马英九的清廉形象及降低民众对"政府"施政的认同及支持力度。回顾2008年民进党相继在"总统大选"与"立委"选举中失利,面临党能否永续发展的困境一般,显然在台湾的政党政治运作中,任何一党主政皆必须谨慎为政、步步为营,否则胜选后即会面对严格的道德操守及治理能力考验,台湾民众的投票行为取向或者是民意表达,尤其是中间选民并不固着于特定政党取向。围绕台湾地方选举议题对两岸关系影响,存在以下五种命题组合,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热烈讨  相似文献   

13.
詹小洪 《南风窗》2010,(13):76-78
天安舰调查结论、世宗市修改案和四大江河项目的争议性,外加新的动员选民方式"Twitter"的出现,造成了执政党地方选举的失败。不过,韩国各项经济指标向好,李明博支持率依然不低,光凭这次地方选举就判断李明博政权进入了"跛脚期"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代表性绿党马州绿党为例,具体分析了美国绿党近年来在联邦州的选举政治,特别是2002年中期选举中的表现和它所面临的政治制度环境及其竞选策略选择.作者认为,美国绿党正在成为地方选举政治中稳定上升的"第三政党",但要像欧洲绿党那样实现绿色政治在联邦州甚至联邦政府层面上的政治突破,还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制度性限制,因而需要更长时间来观察.  相似文献   

15.
李克诚 《南风窗》2013,(4):28-30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其中的最大亮点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简称"城乡平权"、"城乡同权")。这也结束了实行近60年的城乡居民在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上"一人一票、但同票不同值"的不平等局面。随着省级地方"两会"的陆续落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也已结束,35个选举单位经投票选举产生了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这次选举是2010年《选举法》修改后第一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将对我国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台湾县市长选举综述余克礼杨立宪孙升亮刘佳雁1997年11月29日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国民党惨败,而民进党获得大胜。这一结果改写了台湾地方政治版图,导致国、民两党在地方执政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从而成为台湾政党政治发展史上具有...  相似文献   

17.
五年一度的法国立法选举(国民议会选举)已于3月底落下帷幕.其结果可以说是既在预计之中,又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说这个结果不出人们所料,是因为早在此次选举的一二年前,法国各派的政治家及社会舆论界便已公开谈论左派,或确切地讲法国社会党在即将到来的国民议会选举中失败的必然性。1992年初左派在地方选举(省及大区议会选举)中的全面失利更证实了这种预言。众所周知,法国社会党在1981年第一次在中央掌政后,十余年间,  相似文献   

18.
5月18日,南非举行废除种被隔离剥度后的第四次地方选举。5月20日,南非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非国大获6365%的选票,赢得选举,继续在全国9个墙中的8个及全国8个大都市中的7个执政。在野党民主联盟赢得21.97%选票。  相似文献   

19.
魏伟 《当代世界》2011,(4):39-40
一季度,世界政党形势跌宕起伏,乱象丛生。突尼斯"街头政治"引爆中东北非地区动荡因子,多数国家产生"连锁反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多国执政党在地方选举中付出败选代价。  相似文献   

20.
宁二 《南风窗》2010,(10):89-90
<正>韩国4年一届的地方选举即将于6月举行,两年前国会选举中连任失利、之后到中国大学里进修的两位前开放国民党议员卢雄来和郑清来,在回国前以韩国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中国事务负责人的身份接受了本刊的专访,畅谈了他们对中国认知的转变和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