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过渡时期总路线争论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社会形态,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不该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当然继承和发展.学者们在论述上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有学者撰文否定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存在,认为肯定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就是否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在其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实则不然,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虽然最终被放弃,但是,它代表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探索。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另外一种建设思路,但也不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3.
2002年以来.中共党史学界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颇丰.内容涉及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理论依据、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关系以及对总路线的评价等.本文仅就管见所及综述其要。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经历了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转变。它是由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和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也是对原来"设想"基本精神的发展与进步,当然也有其历史的局限和不足。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论者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对立起来。认为由此犯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以致造成后来的失误。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值得讨论。一中国革命经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理论和实践,是随着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5.
正内容提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提出;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1952年秋,党的领导人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党预定的社会主义目标,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秋,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提出,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赵欣 《党史文苑》2015,(6):4-5,1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理论构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理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精神实质是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理论构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理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精神实质是与新民主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湘潮》2007,(7)
考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转变历史轨迹,探讨转变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某些具体论断不能完全套用到 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民粹主义祟尚个体小生产,轻视社会化大生产的观点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10.
从1949年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曾经赢得一个好的起点。首先,这集中体现在1952年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上。这条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一些认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经济学家由探讨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出发,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特质和普遍性等宏观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如有的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有的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并非为中国所独有,具有世界普遍性等。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但长期为学界所忽略,应该加以认真揭示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关于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和过程,学术界已有很深人的研究,但对提出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关节点,如:为什么说毛泽东在1952年9月24日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从现在开始过渡”的新设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轮廓是何时形成的?1953年6月政治局会议讨论的是什么文件?毛泽东的讲话都涉及哪些内容?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商业的政策是何时确定下来的?在从建设新民主主义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转换中,中央领导人之间有何认识上的差异?这些具体而又重要的问题,仍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对此作出说明和某些史实上的补充、订正,有助于认识的细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李俊 《世纪桥》2012,(22):16-20
1953年6月,中共中央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川为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黑龙江、松江两省展开了规模宏大而又深入持久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与宣传工作。这项工作是由上而下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罗平汉 《理论学刊》2008,4(5):25-29
按照中共领导人原来的设想,中国需要经过一二十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后,才能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1952年秋,党内领导层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于1953年秋正式提出,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苏联模式的影响,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急切向往,对农村可能出现的两极分化的过度担心,对私人资本主义负面作用的过度害怕,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被提前结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模式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另一方面又向苏联学习,实际上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模式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对接。过渡时期总路线要解决的是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它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与苏联模式的艰难接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法芹  孙占萍 《世纪桥》2007,(5):99-100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也包含有苏联模式的某些“因子”。由于斯大林对中共的不信任,中国共产党坚持按照新民主主义建设新中国;同时由于在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力量上坚持认同苏联,又开始向苏联学习,实质就是在寻求新民主主义与苏联模式的接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表明接轨成功。  相似文献   

17.
从 1 95 2年 9月毛泽东提出现在即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到 1 95 3年 1 2月最后确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在讲话和信件中多次论及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这些文献陆续发表于毛泽东等领导人著作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和《党的文献》杂志上。在一些事件亲历者和文献研究者所写的党史专著、领袖人物传记和文章中 ,也披露有许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问题的历史资料。本期《党的文献》发表的 3篇文献 ,反映了毛泽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酝酿和提出期间 ,对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入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可以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毛泽东当年是如何设想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建国前后,毛泽东与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思想在原来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相对独立的、稳定的社会形态还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范畴下的具有渐变性的社会形态,何时、怎样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等具体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主张;随着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立,毛泽东和刘少奇及全党在这些问题上才逐步实现了新的思想统一。  相似文献   

19.
试论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逐步实现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法是通过合作化的道路,把分散的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实现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的伟大变革。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我党提出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中国完成了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而改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5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建立起单一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