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人大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要做到"三个转变"、"三个结合"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搞好人大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与人大工作的结合点,促使人大工作和作风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思想观念由单一的坐等提请审议,转变到围绕"中心"主动抓大事,拓宽监督思路,改进监督方法,力求监督实效。二是工作重心由程序性的务虚监督转变到围绕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来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有计划、有步骤  相似文献   

2.
王智 《中国民政》2013,(3):40-41
日前,日照市委、市政府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结合实际,提出着力打造"蓝色日照"突出经济建设、打造"幸福日照"突出民生建设、打造"平安日照"突出社会建设、打造"生态日照"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文明日照"突出文明文化建设等"五个日照",实现率先创新优质发展.民政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在总体布局中找准定位,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全市民政事业六个新突破,为"蓝色、幸福、平安、生态、文明"五个日照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是时代产物,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经验的科学概括,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核心,生产力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石,"初级阶段论"和"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两个前提,改革和发展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两个重心.  相似文献   

4.
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从战略角度审视襄阳建设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基础,并提出襄阳在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层面上两个维度的发展定位和三个方向的发展路径。通过纵向建设现代化"七省通衢"交通枢纽,横向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积极推动汉江流域城市合作共赢战略,推动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流域内形成经济协调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廖逊 《新东方》2007,(12):85-88
笔者在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十七大报告后,对报告中几个国计民生问题有如下思考,愿与大家交流。一、关于"生态文明",为什么没有引出"第五大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环境伦理观,是用于指导全社会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形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第四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锦涛同志把"生态文明"的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并列为战略目标调整的第五个方面。然而在后文,其他四个文明的建设都单独成章,进行工作部署,而生态文明建设却仅仅在经济建设那一章中,  相似文献   

6.
李鸿忠 《政策》2013,(1):4-9
【正】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部署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和明年经济工作。下面,我代表省委常委会讲五点意见。一、全面推进"五个湖北"建设这次全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讨论审议省委、省政府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是省委、省政府结合湖北实际贯彻落实十八大精...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经济建设的高潮就要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文化建设看作是将来的事,不能等待,现在就应着手。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周恩来文化文选》  相似文献   

8.
"六个更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在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文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9.
刘必俭 《创造》2003,(6):43-43
十六大为我们提出的"四个新",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伟大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按"四个新"的要求,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凝聚力量,紧紧抓住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迎接挑战,开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新道路。一是"发展有新思路",就是各地要立足自身的优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积极地调整经济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新思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纵观各国、各地区现阶段经济的发展,无一不是通过经济…  相似文献   

10.
楼存根 《今日浙江》2007,(13):51-51
去年以来,婺城区实行新农村建设"经济顾问"制度,引导和组织条件具备且热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与农村行政村结对,开展产业扶贫活动,全区委派新农村"经济顾问"83名,扶持各类项目108个.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五个基本点一、保障论。法制建设保障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是邓小平同志考察法制的基本出发点。1986年,针对当时经济建设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而经济犯罪活动以及腐败现象不断增多,社会治安状况令人担忧的情况,明确提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两手抓"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法制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促进作用和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二、稳定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稳定是中国发展经济和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客观要求。为此,他提出了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公民导刊》2011,(1):249
2010年,垫江县太平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建设"农业生态重镇、休闲旅游名镇、特色经济强镇"为总体目标,创新"1245"工作思路,扶持群众多元创业、优化特色经济品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五个垫江"建设,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5,(5)
<正>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重要讲话中,殷切希望江苏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着力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这对全省上下是巨大的鼓舞和激励,必将有力指导和推动江苏各项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头脑和心灵里搞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建设的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是文明风尚。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4.
夏泽良 《新重庆》2006,(3):28-3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顺应"两个趋向"、着力解决 "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战略决策,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在农村中的具体体现,是一项惠及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对南京市王子楼社区的调研,从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居民参与、文化管理这四个方面对"村改居"社区的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大力发展社区经济、重视文化工作队伍和团体的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宣传及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为破解"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现实困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七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十七大报告关于"一个坚持"的理论,进一步从基本经济制度上,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了充分肯定;关于"两个平等"的理论,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进一步坚定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关于"两个推进"的理论,进一步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学习十七大精神,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松州》2006,(Z1)
多年来,克旗立足当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发展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势头强劲,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以"两个提高"和"三个定位"为目标,积极勾画全旗发展蓝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承、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我们以物质文明建设夯实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中29次提到生态,12次提到生态文明,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提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目标。报告用五个主体章节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分别予以专门论述,明确了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六个方面战略布局入手。战略目标的明确和战略布局的完善,为铁路改革发展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工作遵循。铁路企业需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找准定位,积极主动发挥作用,推动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山西政报》2012,(Z1):9
2011年,灵石承接"十一五"良好发展势头,紧紧围绕"再造两个灵石,冲刺全国百强",构建"富强灵石、生态灵石、幸福灵石",建设新型工业强县、核桃经济大县、现代旅游名县,打造全省"四化"建设样板间、争做转型跨越先锋队的"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体系,在发展经济、夯实基础、统筹城乡发展上强化措施,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项目建设上加大力度,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上加大投入,县域经济社会保持了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