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进 《西亚非洲》2012,(4):43-55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色列的国家形象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低谷,甚至在欧、美国家亦是如此。以色列公共外交的失败是其国家形象不佳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公关外交、媒体外交和文化外交3种公共外交形式上。以色列公共外交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认识不足、体制不畅、资金缺乏和措施失当等。近两三年来,以色列政府已开始重视加强公共外交,学者们也在政府机制、媒体政策两个层面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但需特别指出的是,以色列国家形象下降的根本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公共外交的失败,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顽固立场和政策错误是核心因素。事实上,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起到了加速(或减速)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外交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塔尼亚胡就任以色列总理后,其外交在承袭传统的同时呈现出新的特点.内氏政府一方面将应对伊朗威胁提高到外交议程的首位,另一方面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采取拖延战术阻止巴勒斯坦建国,同时寻求与叙利亚开启和谈.内氏政府还注重与美国拉开距离,避免美国战略调整损及以色列的利益.未来一段时间内,内氏政府将会继续密切关注伊朗核问题的动向,巴以和谈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叙以和谈有可能出现突破,美以关系将走出磨合期而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与非洲的关系经历过严重的波折,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收获。以色列以罕见的耐心,坚强的毅力,并辅以不断加温的秘密外交手段,来推行它的对非外交,终于取得了重返非洲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媒体中,以色列形象基本是正面、积极、有活力的,主题多是以色列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宗教、中以合作等,展示出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浓厚、宗教魅力迷人、民族性格坚韧、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以色列;在美国媒体中,以色列形象基本是负面、消极、挣扎的,主题多是以色列的内部政治斗争、社会分裂、民族歧视、巴以冲突、对外关系恶化等,展示出一个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民族割裂、国际处境孤立的以色列.中美媒体报道倾向既与本国民意、政策相关,亦有与民意、政策脱节之处,往往是盲人摸象,甚至以观点筛选事实.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东盟的持续繁荣需要深刻理解周边外交策略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实现党中央"睦邻、安邻、富邻"外交策略的重要举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从未有过的如此盛会,广西举全体人民之力,改善硬环境和软环境,以期服务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并且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6.
孙德刚 《西亚非洲》2007,85(12):25-30
伊朗核危机爆发后,以色列一直酝酿对伊朗核设施采取先发制人打击。从实证研究来看,促进该战略实施的因素分别是:维护以色列国家安全;转移以色列国内民众视线;联合国对伊朗实施了制裁;美国执行了模糊政策;以色列在先发制人战略运用上经验丰富。制约该战略实施的因素分别是:以色列进攻性军事力量的有限性;以色列国内政治派别的反对;以色列缺乏盟友的鼎力支持;国际舆论的反对;伊朗的反击能力。由于制约因素占上风,以色列先发制人战略受到遏止。未来这一战略是否得以执行,将主要受伊朗核技术发展走向、国际舆论导向和美、以、伊三国国内政治发展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蓓 《东北亚论坛》2007,16(2):116-121
中日交涉自“九.一八”开始就以各种途径、不同形式在进行,张群因早年留日,与日本渊源较深,为蒋介石所倚重,负责调整中日关系。华北事变后的中日交涉,是抗战正式爆发前中日间最后的较量,张群在与日方的周旋与应对中,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8.
外交是一个长期被混淆的概念,中外学者均将外交与对外政策等概念等同起来,严重影响了对外交的学术解释。事实上,外交在本质上是一种执行国家使命的代表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外交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塑造了国家间关系的新情境,推动现代外交发生结构转型。主导国家间关系的传统职业外交范式正在向传统外交与非传统外交并重的范式转型。政府垄断外交的格局被打破,媒体、企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宗教等成为外交圈中影响巨大的行为体。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关于非传统外交还缺乏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和理论界内部的学科分化严重制约了对非传统外交的研究。中国外交学界应重视对非传统外交的研究,将非传统外交作为当代外交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维度,大力推进非传统外交。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三个30年。通过考察1919年以来中国90年的外交历程发现,中国外交调整具有周期性,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尾声,中国外交政策会进行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周期的变化与中国实力地位的提升、中国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的联动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更迭均有密切关联。在认识中国外交周期性的基础上,本文将主要运用历史比较和统计学方法,探讨当前中国外交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0.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世界能源市场的行情变化直接影响着伊朗经济走势。21世纪初期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为伊朗推行“石油外交”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加上伊朗的地缘政治优势,“石油牌”成为新时期伊朗推行对外战略的重要手段。伊朗能源外交的主要特点有:支持本国能源巨头开展境外活动来扩大伊朗的影响和捍卫伊朗的利益;加强与近邻合作,稳定区域局势,为自身安全创造良好环境;通过与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和地区政治实体发展能源合作,以达到深化合作、保持能源外交的多种选择和抗衡美国全面遏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持续的以巴暴力冲突过程中 ,定点清除是以色列打击巴勒斯坦敌对力量的重要手段。定点清除政策是以色列在复杂安全环境下的一种无奈之举 ,同时反映了其长远国家安全环境仍然难以乐观的一面。定点清除政策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以色列国内的安全环境 ,反而使以色列遭到了国际社会强大的批评和压力。定点清除政策、修建“隔离墙”计划和随后出台的“单边行动计划” ,构成了沙龙政府单边安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巴冲突缓解、以阿实现全面和平之前 ,定点清除仍将是以色列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中东地区建国以来,一直处于同周围阿拉伯国家的战乱与纷争之中.在不同时期,以色列采取了不同的安全战略,成为影响中东地区和以色列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对外政策探讨--三部东西方合作撰写的著作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纽约东西方研究所的组织下,从1997年初开始,包括俄、美等国在内的60多位知名国际问题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俄罗斯总体安全环境进行研究,并于1999年春出版了《俄罗斯和西方》、《俄罗斯和中亚高加索地区》以及《俄罗斯和东亚》三卷重头著作.作者们指出,俄对本国安全环境的认识与现实严重脱节,主要表现在:虽……  相似文献   

14.
15.
卢拉政府外交政策评析及未来外交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6年大选中,针对卢拉第一任期的外交政策,卢拉与反对党总统候选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辩论内容涉及外交政策的各个方面。本文首先以两位总统候选人对外交政策的辩论为切入点,分析他们在外交政策上的各自立场;然后针对这些分歧总结卢拉第一任期内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实效;最后对未来4年卢拉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作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民主党胜选并组阁,将对日本政府的内外政策及国家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其宣示的亚洲政策将是推进和发展中日关系的一个机遇。然而,日本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总体外交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亚洲政策目前也只是原则性口号,缺少实际内容和可操作性;中日之间的战略分歧、结构性矛盾、具体的利益争端和摩擦也不会轻易解决;日本可能在人权、全球无核化、削减碳排放问题上对中国形成新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评李明博政府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强调"均衡与自主"的卢武铉政府外交相比,李明博政府的外交将更加侧重于"同盟与实利",其主要政策包括:创造性地重建韩美同盟;启动对朝"无核·开放·3000构想";构筑成熟的韩日关系;推行韩俄能源外交;进一步提升中韩关系;开展全球外交,提高韩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等等.在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并进一步开创"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局面,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19.
20.
欧盟的对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主张在资本主义阵营里实行“分工”:美国承担“全球性”任务,西欧承担“地区性”任务。其用意是限制西欧对外活动的范围。由于在冷战期间美国是全球性力量,西欧是地区性力量,西欧只能在事实上被迫接受这一主张。冷战后,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欧盟的综合实力超过了冷战时期的欧共体,它开始从地区性力量向全球性力量逐渐过渡。由于力量对比的变化,它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承担“地区性”的任务。为此,欧盟制订了一系列对外战略。其对外战略的总目标是使自己成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一极,该目标是与美国维护自己超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