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杰 《学理论》2013,(22):51-52
从研究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出发,研究城市公共安全中存在的风险,指出我国进入风险社会,强调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结合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针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问题研究普遍倾向于将政府视为一个整体,而对城市政府内部治理结构及各政府行为主体间的关系问题重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绩效。基于此,有必要厘清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府际关系",分析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阻碍"府际合作"的客观因素,进而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伙伴型"府际合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府际关系”因素的影响.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涉及到的“府际关系”包括市与区两级政府间的纵向关系、城市政府内部职能部门间的横向关系以及区域内平行政府间的横向关系.然而,政府自利性、分散型管理体制、合作动力不足、缺乏规则等都对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府际关系”产生了程度不同的负面影响,进而会深刻影响到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绩效.基于此,有必要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建构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府际合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5)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迅速集聚的社会生产要素给城市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使城市面临越来越多的公共安全风险,为了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势在必行。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折射出现有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不足,必须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明确评估主体及职责,规范评估程序,强化多元评估,推动评估的协同合作,夯实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给公共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城市韧性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和风险治理的新视角新议题,也成为防范城市风险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工具。本文从公共安全视角,分析城市韧性的新内涵和现代转向,提出提升城市韧性的五大支撑体系,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了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公共安全战略所经历的由街面控制为主转向社区治安为主的变化过程,阐述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了推行警务社区化的主要目的,探讨了社区警务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7.
当韧性成为现代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新引擎”,如何“发动”成为关键。治理“空转”以及制度“悬置”的困境往往导致韧性“入场”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区块链与韧性治理在结构本质、运行逻辑以及制度功能上具有较高的逻辑共通性,有望作为技术载体拓展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的理论范式。依据“结构—过程—功能”的分析进路,区块链驱动城市公共安全韧性治理表现为:区块链融合科层制生成结构韧性,构建“可见—激活—开放”的全过程公共资源治理模式,实现过程韧性,并将区块链内置稳定的“契约关系”作为信任服务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公共安全跨界长效合作,促进以共知共享共生为核心的城市共同体强化功能韧性。在解构区块链技术特质与韧性治理制度逻辑互动相长的基础上,也需关注其内在限度,包括技术与组织的整合困境、技术应用与治理场景脱节以及制度加码下的功能失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转型期,社会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安全风险正从生产安全单一领域向社会全领域的公共安全风险转变,各类风险相互叠加、相互耦合,危害后果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关乎运营安全、关系城市安全、影响社会稳定。面对多重风险,为适应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应树立城市轨道交通"不出事"的底线思维,贯彻"风险主导警务"发展理念,构建"事前"+"事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确保能对各类风险提前预判整改、及时预警干预、高效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路网客流节节攀升,大客流正逐步兼具常态化风险和突发性风险的特征,成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基于"公共安全"语境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的组成要素、时空特性和成因隐患,建立"三位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风险预警机制,采取"分类、分级、消解、多元"的应对策略,可有效减少和规避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引发的公共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干预是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变量。公共安全风险易导致社会消极心理产生和蔓延,社会心理干预有利于唤醒积极情绪,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认同。通过探析当前社会心理干预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从构建完备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健全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建设社会心理疏导渠道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除传统的防洪、抗震等公共安全问题外,一些新的公共安全问题,如SARS、禽流感、松花江水质污染等突发事件也给国家公共安全敲响了警钟。业内人士认为,应立足于新时期管理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共同探讨我国应急网络通信平台的一体化建设。据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应急指挥分属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分兵把守、自成体系,如防洪、地震、消防、公安、市政等都建设一套自己的信息管理和通信  相似文献   

12.
蔡达峰 《民主》2012,(2):8-9
城市安全是典型的公共安全.它以公众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免遭损害为目的,以法制化和社会化的防控方式,把各种威胁始终控制在某种最低限度,并尽可能保持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在当今的上海,人口、功能和规模急剧扩张和复杂,而运行和管理更趋开放和自由,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着特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应急避难场所是现代城市应对地震、台风、暴雨、洪涝、塌陷、火灾、爆炸、疫情等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为民众提供可暂时避险和留驻的公共安全场所。对我国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提升国民安全意识、建设安全发展城市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自身也在迅速发展更迭。旧城区作为城市底蕴的象征,其生活圈相对成熟便捷,...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对公共安全服务需求的多元化,推进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化已是必然趋势。公共物品属性分析为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公安机关通过公共安全服务的非垄断化和内部要素的充分竞争,实现公共安全服务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0)
面对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发态势,构建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系统,对于防止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缩短事件发生的反应时间、减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所造成的危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课题组,以典型案例为分析基础,构建了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指标体系,设计了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信息录入、处理、评估结论输出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并对信息采集点的机构与布局进行了论证,设计了"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测系统"的组织架构。该系统的实施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社会公共安全状况的数据并为另一部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无缝隙政府理论为西部农村公共安全管理组织的再造提供了一条思路.实现西部农村公共安全管理组织的无缝隙再造,应从楚立综合性公共安全管理部门、构建分权化的公共安全管理决策与执行体制和构建公共安全信息网络入手.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8)
从哈尔滨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即增强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公共安全资金投入体系;加快培养,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人才保障体系;完善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法律体系,为哈市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公共安全问题给我国经济、政府公信力、社会公众乃至国际政治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公共安全问题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具体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非传统安全因素引发的公共安全问题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之势,公共安全问题呈现跨国性的特征.公共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人民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机体、一个巨大的运行系统,面临着比以往更繁多、更复杂、影响更大的城市风险挑战。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城市公共安全短板和不足,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并提出建设性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应急管理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实践证明,我国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加强的地方.为此,应该从加强公共安全应急预案体系、高效统一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化建设入手,完善我国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