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罗荣桓是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从1927年跟随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到196年逝世,风风雨雨伴随毛泽东,毛泽东称其为“一生共事的人”。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对罗荣桓的信赖、依重和惋惜之情。  相似文献   

2.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唯一的政治元帅。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忠心耿耿,心胸坦荡,深得毛泽东的信任和全军将士的爱戴,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痛苦地写下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以志悼念。 罗荣桓元帅一生中,多次与林彪共事。早在井冈山时期的1930年,罗任红四军政委,林彪是军长。以后在红一军团、在一一五师、在东北野战军,林彪是  相似文献   

3.
罗荣桓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罗荣桓与毛泽东有着很深的友谊,毛泽东对他也非常器重,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悲痛不已,写诗称"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相似文献   

4.
盛义良  刘清华  易丽 《湘潮》2012,(11):24-27
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道出了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倚重和信任。今年11月26日,是罗荣桓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本刊特设专栏,缅怀这位惟一终身从事政治工作的元帅,颂扬他的丰功伟绩和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5.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2,(11):12-15
2002年11月26日,是罗荣桓元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罗荣桓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为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罗荣桓是从部队最基层干起的,与工农出身的战士同甘共苦,最终成为军内的“政治元帅”。罗荣桓与毛泽东有着很深的友情,毛泽东对他也非常器重。毛泽东一生中仅写过两首悼念亲人和战友的诗词,一首是《蝶恋花·答李淑一》,另一首就是《吊罗荣桓》。在诗的结句,毛泽东发出了“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慨叹,足见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高度信任。  相似文献   

6.
正1963年12月16日14时37分,罗荣桓因病在北京逝世,时年61岁。十大元帅中,罗荣桓离世最早,这让毛泽东非常悲痛。当天晚上,在中南海颐年堂和刘少奇、邓小平等听取聂荣臻"关于十年科学技术规划问题"的汇报会前,毛泽东提议大家起立为罗荣桓默哀。之后,他这样评价了这位从井冈山时期就一直陪伴自己左右的好战友:"罗荣桓同志是1902年生的。这个同志原则性强,表里如一,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  相似文献   

7.
关于毛泽东写作《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经过(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吴旭君关于毛主席《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写作时间,遵照您的指示,我认真仔细地回忆过。罗荣桓同志于1963年12月16日逝世,毛主席到北京医院去向遗体告别。在这之后几天中,主席讲话很少,像...  相似文献   

8.
周末 《党的建设》2011,(12):63-63
罗荣桓(1963年12月16日逝世):“我一辈子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紧跟毛主席!” 贺龙(1969年6月9日逝世):“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最公正的裁判。”  相似文献   

9.
舒云 《党史博览》2007,(12):4-9
1992年5月,聂荣臻元帅逝世。至此,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都已经离开人世。本文按照十大元帅逝世的先后,来逐一展示他们的葬礼。罗荣桓:英年早逝的第一位元帅罗荣桓,湖南衡东人。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在山东敌后,因操劳过度,经常便血,有时出血量很大。1943年3月,中央准备让他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要求休养半年,没有获批准。他继续尿血,得不到  相似文献   

10.
舒云 《党史博览》2009,(4):19-24
在林彪去山东的路上。中央两改对他的任命1945年6月,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得知山东党政军负责人罗荣桓得了严重的肾病,亟需休养,决定派林彪到山东接替他。中央正式通知山东分局:林彪出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任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政委。如罗荣桓因病休养,由林彪代理罗荣桓的职务。为了尽快把各路将领送上前线,毛泽东派叶剑英与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协商,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09,(10):62-62
罗荣桓(1963年12月16日逝世):“我一辈子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紧跟毛主席!” 贺龙(1969午6月9日逝世):“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最公正的裁判。”  相似文献   

12.
《支部生活》2010,(5):50-50
毛泽东生前没有在人们对他“万寿无疆”、“万岁”的呼声中陶醉过,他总是那么理智、冷静而从容,辩证看待并多次坦然地笑谈到自己的死。毛泽东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起生死问题。其中,谈得最透彻、细致、感人的一次,是1963年罗荣桓去世后,毛泽东与他的保健医生吴旭君深谈生死问题。从毛泽东的生死观里,人们感受到了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博大的胸怀。  相似文献   

13.
罗荣桓元帅一贯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建国后,他就如何学习毛泽东著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正确主张,并与林彪在学习毛泽东著作方面的“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罗荣桓提出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许多主张,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7、古田会议期间,毛泽东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我们发现晚了”1929年3月,罗荣桓随红四军首次入闽。部队到达福建长汀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决定了分兵游击、发动群众的方针。与此同时,为了迷惑敌人,将部队番号作了改变。团改为纵队,营改为支队,连改为大队。罗荣桓所在的三十一团三营改为三纵队九支队,他仍担任九支队党代表。1929年6月,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主要讨论关于建军原则等问题。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反对流寇主义、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反对军阀主义等正确观点。但这些正确的主张不但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15.
良言  清华 《湘潮》2012,(11):28-30
1962年,毛泽东对罗荣桓在山东的抗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子就下活了。山东的棋子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北占东北,南下长江。”在罗帅诞辰110周年之际,把他在山东抗日中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整理,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6.
“送郎上前线”1937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派警卫员来到罗荣桓家,通知林月琴,到他的住处去一下。毛泽东让林月琴去他那儿,林月琴感觉很突然,也很紧张。她来延安已有些日子了,也曾多次见到过毛泽东,听他做过报告,但毛泽东单独找她谈话,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7.
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以政治坚定、原则性强闻名于全党全军。早在红军时期,在处理“AB团”的过程中,他大胆纠正“左”的错误,冒着极大危险,果断刀下留人,保护了许多优秀干部。 1930年,毛泽东任命罗荣桓为红四军政委。为什么选择他呢?原来红四军军长林彪这个人优点明显,缺点也突出。优点是打仗灵活而不失稳重,擅长出奇制胜,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深得毛泽东  相似文献   

18.
关于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 ,在该诗 1 978年 9月 9日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前后 ,从高层到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者中 ,均有人提出疑问。由于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不能确定 ,以致国内外出版的许多毛泽东诗词评注、赏析、鉴赏等著作中 ,对这首诗的内容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令人费解的阐释 ,成为毛泽东诗词及书法研究中的一个疑案和悬案。从该诗的内容、手迹风格、毛泽东创作追怀诗的有关情况等方面来分析 ,这首诗不应当写于 1 96 3年 1 2月 ,而应定为 1 972年 1 1月罗荣桓 70寿辰或 1 973年 1 2月罗荣桓逝世 1 0周年时为宜。  相似文献   

19.
《新湘评论》2002,(9):44-45
北平解放后,罗荣桓终于因劳累过度而再度病倒了。这样.当第四野战军继续南下时,他作为政治委员却不得不留在天津治病。1949年6月,罗荣桓被任命为华中局第二书记兼华中军区(后改为中南局和中南军区)政治委员后,准备立即南下。可是,这时天津名医朱宪一又向罗荣桓发出了病情“警报”。  相似文献   

20.
阿荣 《新湘评论》2002,(4):44-45
1929年3月,罗荣桓随红四军首次入闽。部队到达福建长汀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决定了分兵游击、发动群众的方针。与此同时,为了迷惑敌人,将部队番号作了改变。团改为纵队,营改为支队,连改为大队。罗荣桓所在的三十一团三营改为三纵队九支队,他仍担任九支队党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