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土方圆     
南通市南郊,沿江毗列着5座山峰: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和黄泥山。五山依江而立,姿态各异,玲珑俊秀,有"天然水石盆景"之誉。狼山只有108米高,但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它耸立在一望无垠的长江之滨,就显得特别高大突兀。古时它又为江门之锁匙,系淮扬之安危,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为何称之谓狼山?一说是因山形似狼;一说是昔日山中曾见白狼出现。人们据后一种传说演绎出一则与狼山广教寺供奉的"大圣菩萨"相关的故事:大圣菩萨扮作行脚僧人,向狼精商借一衲之地,狼精晒笑而允。谁知大菩萨一袭袈裟飘飘洒洒遍罩全山。狼精见状,知是大圣菩萨化身,情愿让出此山,但乞大圣菩萨能以"狼"名此山。大圣菩萨点头应允。从此,这座山就被称之为狼山。广教寺在唐代已初具规模,宋代高僧智幻法师主持法务后,建造了大圣殿,供奉游历江淮、为民治水医病的唐代高僧——僧伽大士,智幻的同乡姚彦章又兴建了纪念僧伽的支云塔,并建造诸殿阁,使狼山梵宫耸峙,琳台隐现,被时人赞为"三岛十洲何处是?楼台缥缈彩云中"。狼山广教寺奉祀的开山祖为僧伽大士,  相似文献   

2.
2003年9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应福建省文联、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之邀,到福建参加“2003年海峡诗会”,这是诗人阔别故土半个世纪的故乡行。用他的话说,是“此行圆了我的梦”。武  相似文献   

3.
徐兆麟 《台声》2009,(6):24-25
屈指数来,离开生育我的故乡台湾已60载有余,这次参加以林丽韫为首的北京部分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礼参访活动,是一次了却我人生夙愿的返台之行。我是1946年12月,15岁时随国民党的七十师前往山东打内战,被迫离开台湾的.至今已过了62个春秋.正如唐代诗人贺之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句所表达的境况。虽然1994年因父亲过世,我曾回台奔过丧,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杜牧名诗《山行》这样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了巍峨的高山之巅,彩云缭绕处山村人家的深秋景象。如今在繁华的都市中,也出现了“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迷人之景,这便是新“沪上八景”中的“摩天揽胜”。  相似文献   

5.
朱建华 《台声》2001,(4):38-39
继今年 1月 1日《华夏故土地图》推广活动在台湾阿里山脚下举行取土仪式后,祖国大陆的首次取土活动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隆重举行。 2月 24日农历二月初二,是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雪后的八达岭长城阳光灿烂,彩旗猎猎,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在银龙金狮的狂舞中,一只巨龙被点上了眼睛,画龙点睛,一个中国的传统故事,拉开了《华夏故土地图》北京取土仪式的帷幕。   大地哺育万物。中华民族对故土从来都有挥之不去的情怀。为此,“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隆重推出了《华夏故土地图》推广活动。它将从全国各地最富有文化内涵和底蕴的…  相似文献   

6.
峨嵋之光     
早就听说“峨嵋天下秀”。那时候,连环画里说,峨嵋山是由从和尚画的一幅画里跑出来的四位美丽姑娘变成的,就像少女美丽的面容和弯弯的秀眉,所以称为“峨嵋山”。多么神奇美丽的传说,当时感觉那么遥远,那么令人神往。后来,读了点诗,有唐代诗人李白的“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相似文献   

7.
耿元骊 《求索》2011,(7):247-250
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的社会,以单个的小农家庭为基本劳作单位,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一个农户能占有耕作多大面积的土地,体现了农民的经营能力,也反映了农民的普遍经营规模。把文书材料和传世史料结合起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唐代有田20-80亩的户数最多,小农户占有土地数量,平均在50亩上下。宋代的主客户统计,主要是根据资产,而资产又主要由田产组成,通过统计不同时期的垦田数、户口数并综合分析,宋代的小农平均户占土地亦在50亩上下波动。这是唐宋时期一户小农所能经营的最佳规模,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唐宋之间小农户的土地占有平均规模相似,小农经济的普遍规模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8.
故土方圆     
曲江楼始建于清末,原为酒馆,后改为新交通旅馆。位于姜堰镇南大街、坝口运盐河畔,座东朝西。后楼敞轩,俯览滔滔东流的江水,张謇曾为之书"观涛处"。抱柱上写有楹联:"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两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1940年秋,新四军东进抗日解放姜堰后,这里成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在曲江楼上运筹帷幄,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苏北顽固派的代表人物韩德勤,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此期间,韩曾借和谈之机,欲将新四军挤出苏北,抽调2万主力南下,节节向黄桥进逼,并企图勾结敌伪  相似文献   

9.
故土方圆     
泰州光孝寺为东晋义熙年间始建,距今已近1600年。光孝寺为江淮名刹,是泰州文化古城之象征。原主体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最吉祥殿)、藏经楼四进。另有钟板堂、西板堂、法堂、祖堂、斋堂、碧云丈室、千华戒台、钟楼、传汝楼、小休楼、厨库、左右廊庑,以及观音、地藏、韦驮等殿宇,共数百间。常住僧众千余人,戒徒四方云集,四时经声不断。其中乾隆后期僧定莲  相似文献   

10.
故土方圆     
东濒黄海、西接淮阴、北通徐连、南越长江的建湖县,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著名外文家乔冠华……贤士俊杰难以胜数;矗立千年的宋代朦胧宝塔,"九里一千墩"的古汉墓群,风光旖旎的九龙口……胜地佳境引人留连;著名的杂技之乡,淮剧的发祥地之一,众多佳肴名点的发源地……种种高超技艺令人叫绝。  相似文献   

11.
故土方圆     
盐城南侧的便仓,有枯枝牡丹,虽名不惊人,却是牡丹中的稀有珍品。每年谷雨后,朵朵牡丹,仿佛胭脂凝成,美艳润泽,芬芳馥郁;衬托花朵的叶片,繁茂厚实,青翠欲滴;可那主干,却似饱经风霜,憔悴将朽,如同干柴,唯开花之处有些绿叶。更奇的是,花为单瓣,正常年头,每朵花瓣十二,闰年则多为十三。花分紫红、粉红两种,一颗颗五角星似的花蕊耀眼生辉。便仓枯枝牡丹,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据《古盐卞氏谱》描,元末,盐城便仓一带常有猛虎出没,卞  相似文献   

12.
故土方圆     
适园座落在江阴城南,玲珑别致,是江阴市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园林,曾列为我国百家家庭园林之一。适园系清代邑人陈式金所建。陈氏富甲澄江,又是名震画坛的书画家和书画鉴赏家,他匠心独运,随手指点,就地叠石筑山,辟池引水,历经八载,建成这座精雅的园林。建成后陈氏粲然而笑曰:"无意为园而适成之",遂名为适园。适园毁于庚申兵灾,其子陈曦唐(清光绪丙戍进士、工部主事)承先父志,补廊培屋,植树浚池,十余年后渐复旧观。自集句为联曰:"处阴休影处静息迹,为鸟植林为鱼凿潭。"解放后,迭经市政府拨款整修,使园林大为改观。入园,可见水平似镜的镜湖,湖北为假山双峙,叠山嵯峨,古藤青络。南坡斜缓,可拾级登顶,俯瞰古城。山北峭壁悬崖,可望而不可攀。山腰遍植名花异草,四季芬芳。两山间有曲径,幽通南北。湖南之滨,有精舍3间,曰:"水流  相似文献   

1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描写春雨应时、润物无声的诗句。如果用来比喻经常性思想工作所产生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认为也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4.
官田属于唐代国有土地的一种类型,包括公廨田、职分田、诸驿封田等多种情形.从田令等法律文件的规定来看,官田被赋予特定用途,其使用权能受到严格限制,通常不得用于设置屯田,然而唐代官田置屯的实践也较多地见诸史籍.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皇帝以诏敕的形式对官田用途作出了变更,消除了官田置屯的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15.
宗洁 《中国妇运》2011,(11):42-44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句咏映山红的诗。在赣州市兴国县最北部的高山上——枫边乡,也有一株映山红,为这片高山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她就是赣州市二届、三届人大代表、兴国县连续九届人大代表阙善萍。  相似文献   

16.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汉代一首很有名的诗歌。牛郎织女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让古今文人极尽文思才气,在七夕时抒情长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七夕》诗中写道:"烟宵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诗人清江《七夕》诗云,"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预愁更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云“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款秋”.如今我们久已远离了硝烟战火.可谁又能忘掉那些为民族独立血染沙场的英魂。且看芦花籼籼的祭奠.听苇叶沙沙的吟颂。  相似文献   

18.
邱国伟 《台声》2000,(8):43-43
2000年6月 ,台湾海基会名誉董事长孙运璇先生 ,在阔别祖国大陆54年之后 ,终于再度踏上了家乡的土地。这次大陆之行 ,孙先生先到哈尔滨参加了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80周年校庆 ,然后专程回到家乡山东 ,扫墓祭祖 ,探亲观光。孙先生是山东蓬莱人 ,40年代到青岛工作 ,并举家迁至青岛 ,1946年孙运璇先生从青岛去了台湾。60年代初 ,孙先生的父亲在青岛去世并葬在这里。由于身在台湾 ,孙先生无法给父亲养老送终 ,对此他一直深感愧疚。这次回青岛 ,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且行动不便 ,坚持要亲自到父亲的墓地拜祭。墓地位于青岛…  相似文献   

19.
并不是血缘或上帝为你规定了大哥、小弟、四舅母、老叔这些亲情位置就完成了一个人的使命。并不是逢年过节拜访亲友之后就圆了面子上的事。亲情要推动与构建.像用一砖一瓦盖一座房子。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24日,17位台属组成的溪口首个亲情团,千里迢迢,奔赴台湾,与失散了50多年的亲人亲密接触,实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溪口亲情团与在台亲人团聚的“破冰之旅”。85岁高龄、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董事长宋时选接到浙江奉化外甥女婿石君山来电,说奉化溪口亲情团要到台湾探亲。他彻夜难眠:这可是半个多世纪来的第一次啊!放下电话,他立即将这一喜讯告诉他的好友唐茂昊老人:“娘家人来了,咱俩得好好宴请宴请!”唐老欣然应许:“到台北叙香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