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社会稳定工作的统摄理念、发展规律、目标任务、价值基础以及与社会稳定紧密关联的社会结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制度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稳定观.  相似文献   

2.
张龙 《党政论坛》2012,(7):34-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本上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但是,当前我国的社会风险也在积累,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如果不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改革使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动力和无限的生机。不可或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经济、社会以及人本身的全面进步。党的十八大强调:"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  相似文献   

4.
保持社会稳定是我们长远的目标,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国家政权稳固、民族强盛、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生活殷实的现实表现.实现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庞大的内容系统和条件系统,必须以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整合社会资源力量为手段,以构筑社会安全网为条件,以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结构和利益调节机制为措施.  相似文献   

5.
政治稳定是社会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当代中国的最高利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尤其如此.本文以政治稳定的涵义作为思考的起点,剖析中国在社会转型期的政治不稳定因素,并提出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颖 《学理论》2008,(23):5-14
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的安排部署,哈尔滨市作为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试点单位,正与省直机关同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市委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学习辅导报告  相似文献   

7.
保持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着同西方国家不同的背景,文明或文化的剧烈冲突、发展与平等的严重失衡、参与和秩序的难以协调,使现代化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殊为困难.总结历史经验,发展中国家要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着眼于社会稳定的整体机制,科学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从增长到平衡、从威权主义到民主新秩序、从民族主义到价值整合,是当代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中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胡旭颖 《学理论》2012,(22):92-9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心态对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社会心态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心态的内涵及其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清醒认识目前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促进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中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对社会稳定问题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形成和强化不稳定幻象。不存在绝对的社会稳定,社会只能是相对的稳定。要维护和保持我国社会的持续和谐稳定,必须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0.
鲍贤杰 《理论导刊》2007,1(12):58-60
仅通过理性教育,仅在认知层面上向社会成员灌输道德判断标准,对提升整个现实社会生活的道德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社会成员"道德不作为"——其症结是人们践履道德行为的动机缺欠——这一问意,当务之急,是要在继续坚持道德教育的同时,下大力气为社会成员提供践履道德的必要社会前提。  相似文献   

11.
“创新、贡新、责任、”“民主有秩、科学有为、竞争有德”是亟需确立的适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良性互动的社会价值取向。这一价值系统具有时代性、合理性和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China’s social welfare reform since the mid-1980s has been characterized as incremental and fragmented in three dimensions—social insurance, privatization, and target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micro-foundation of China’s urban social welfare reform by examining the diverse social welfare preferences and the cleavages among societal groups. It argues that the diversity of the societal groups’ preferences for social welfare has given rise to two lines of cleavage in urban China with respect to social welfare—between state sector and non-state sector employees and between labor market insiders and outsiders. The Chinese authoritarian regime’s political priority—economic growth with social stability—has induced the government to accommodate public social welfare preferences in social welfare policies. Therefore,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hinese social welfare reform policies since the mid-1980s reflect and respond to the social cleavages derived from societal groups’ different preferences for social welfare.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社会阶层工作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并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根源,了解和把握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变化的趋势,有利于做好新阶层统战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诸多的社会建设实践活动主要可以概括为渐趋完整的公平正义的价值体系、构建一个总体性的法制规范体系、新社会组织出现、民生质量提高四个方面。尽管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对社会建设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不仅有利于总结经验,拓展思路,为和谐社会建设进行更多的制度创新,而且还对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有提升价值。  相似文献   

15.
和经纬 《行政论坛》2006,73(2):24-27
社会事业单位改革要以合理分类为基础,对于公益类和中介类的社会事业单位,主要改革模式就是非营利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非营利组织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厘定,也有一些实际工具可以选择。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制度所取代,中国社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工会组织体制、功能定位显然不能适应市场条件下有效维护职工利益的需求。因此,改革工会组织,调整工会的功能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将对新型的工业关系的形成和劳资矛盾的协调与化解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Isabela Mares 《管理》2001,14(3):295-317
What explains the decline in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s of elderly workers at the end of their working lives? Why have governments been unable to revert towards early exit from the labor marke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ctor‐centere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retirement, highlighting the political negotiation among unions, employers, and governments ove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sts of these measures and the division of control over the initiation of these policies. By analyzing developments in France and Germany, the paper points to the failure of these negotiations to arrive at policy outcomes that close off the labor shedding of large firms.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熙瑞 《行政论坛》2010,17(4):30-34
许多人理解科学发展观,往往注重其“依靠科学发展”方面,而忽略其“按科学规律发展”方面。更缺少对其“核心”的关注。现在我们必须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并从其“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个方面研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找到差距,并规划出我们今后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探讨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指出政府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者和倡导者,理应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为此,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府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