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重臣张之洞是“以夷制夷”外交思想的积极提倡者。本文认为,他的外交思想有两点可注意之处,一是经历了从策略思想到战略思想的转变,二是主张以“重利”联结强援。弱国不可轻用“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而张之洞却反其道而行之,且以“重利”为代价,其用心虽良苦,危害却重大,表明了晚清中国处境的窘困与无奈  相似文献   

2.
晚清国粹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政治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章太炎、刘师培、黄节、邓实、柳亚子等均与晚清时期的革命运动发生过密切关系。“国粹”一词用是英文nationality的日译词汇,含有“民族性”、“民族精神”诸义。原创“国粹”一词并掀起“保存国粹”运动的日本政教社同人(主要代表人物有三宅雪岭、志贺重昂、杉浦重刚、辰巳小二郎等)担心随着日本欧化浪潮的推进,将会导致大和民族精神的失落,主张日本之向西方学习应以“民族和国家的特色为媒介”,反对对西方文化进行生硬照搬。其“保存国粹”的旨趣…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代文坛上,理论家兼作家型的“两栖”文学名家是不乏其人的,诸如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茅盾、臧克家、何其芳、陈荒煤、王蒙等等,然而更多的情况是有人宜于成为多有建树的理论家,有人宜于成为作品等身的作家,二者很难兼而有之。特别是在当代文坛上,既从事理论研究又操文学创作且卓有成就的“两栖”文学大家,更是寥若晨星。而林先生可以说是这“两栖”人物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以其学术理论专著(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鲁迅与中国文化)、《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散…  相似文献   

4.
近代张之洞 ,声名显赫 ,时人称“南皮” ,因其祖籍为河北省南皮县之故。可是张之洞生长的地方 ,则鲜为人知。《清史稿·列传》中未提及 ,有关其生平的传述中亦不多见。张之洞祖籍虽为北国 ,其实他生长在西南僻壤。 1837年 9月 2日 ,张之洞出生于贵阳六洞桥边一个官宦家庭。张家祖辈世代为官 ,“家世以儒学显” ,亦是书香门第。张之洞父张在贵州做官几十年 ,曾任贵筑知县、威宁知县、古州同知、兴义知府、贵东兵备道等职。张之洞呱呱坠地之时 ,正值其父任贵筑知县 ,官寓即在六洞桥畔。六洞桥位于贵阳城南 (今南明区博爱路 )玉带河汇入南明…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仅办企业、兴学堂、练新军,而且关注农业发展。他既传承以农为本的传统农业思想,又将农业改良思想付诸实践。张之洞发展农业的思想与实践,对清末农业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则重点关注伦理、道德、人性和神性方面。“德性即知识”这一命题是其德性论全部理论的概括。而对苏格拉底德性论的探讨历来都是理论界的重点和热点。中国哲学界对于苏格拉底的“德性”(arete,美德)和孔子的“仁”的比较更是百余年来中国哲学界长久的讨论热点。然而随着人们认知程度的深入和社会实践的演变,各种角度和立场的解读仍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期的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办洋务需要大批洋务人才 ,而这种人才是中国的科举制和旧式书院培养不出来的。因此 ,兴办新式洋务学堂 ,派遣留学生 ,翻译西书等教育活动 ,是洋务教育的主要形式。其举纲张目者 ,洋务派的基本成分 ;军阀、买办、官僚都无一或缺。其代表人物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洋务派的后期首领张之洞强调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 ,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 ,其次才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知识 ,用西方先进的东西 ,补充中学的不足 ,为巩固封…  相似文献   

8.
道家生命哲学是道家诸子(主要是老聃、庄周等等)关于生死以及生命来源、发展、本质以及生命境界问题的基本观点。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都是由生死观入手,进而多方面展开来论述生命哲学的;与儒家的“重生恶死”倾向不同,老庄遵循“道”的运行,将生死作为自然运行的两个相互转化的阶段。在这共同的思想倾向之下,老子提出了人的“得道而生”和“随道而死”;而庄子则从“养生”入手,并在“好生”的基础上突出论证了“生死齐一”,二者最终将生命的过程解释为自然大道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李泌的个性     
奇平 《人事天地》2008,(7):11-11
李泌是历史上一位诸葛亮式的传奇政治人物,对唐代的进程深有影响。 李泌少有才赋。据说7岁时,就因为在唐玄宗面前与群臣对诗,让唐玄宗惊叹不已。8岁时他曾赋一首《长歌行》述志:“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我有意无?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相似文献   

10.
《新安名医考》“王国瑞”条考辨杜勇(安徽省庐江县乐桥医院231581)关键词:《新安名医考》;王国瑞;王开李济仁先生主编《新安名医考》一书收自晋以降新安名医600余人,考证详实,实为研究新安医学之力著。笔者在参阅该书时,发现书中“王国瑞”条有关内容有...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充分体现了全党的意志,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并且上升到了国家的意志,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完善和发展。这一基本方略的确定和提出,不是哪一个人、哪部分人的主观臆断,也不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党和国家在我国即将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作出的一个重大的英明决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古代社会———盛世与“法治”紧密相联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法治”思想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建法立制、…  相似文献   

12.
一、传统人伦量刑观与量刑实践 (一)儒家主流思想与量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把人伦的‘伦’看得比人还要看重的文化传统。”。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李钟声认为:“我国的法律制度本于人伦精神,演成道德律和制度法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最近,由云南法制报、泛亚法商网共同举办的“2011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红榜)”评选揭晓。 2011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自去年11月初正式启动以来,从各单位推荐候选人,网民、读者建议候选人选到主办方确定候选人名单进行投票,历时4个多月。经过评选,最终确定了“2011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10名,其中红榜人物8名,黑榜人物两名。  相似文献   

14.
这次论坛的主旨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以本论坛名日“社会生态安全”。正如社会生态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社会学家默里·布克钦(Murray Bookchin)所说,“几乎所有当代生态问题都产生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于“命令(令)”这一文种的相关规定存在一些“不自洽”问题,表现在对其使用语境缺少明确规定、发布权限不明、发布内容模糊不清等。命令(令)可以说是国家行政机关发文的最高级形式。应进一步完善《国家行政机关文处理办法》,规范“命令(令)”这一文种的制作规则,解决“失入”、“失出”、不严密、不周延等不自洽问题,以增强其制作和处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曹禺话剧语言富有动作性功能。无论是外部(形体)动作,还是语言动作(对话、潜台词、沉默、独白),作为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基本手段,都富有表现力,在高度精炼的动作中寄寓着丰富的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内容)。这种“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才能真正具有戏剧性。可以说,这也正是曹禺话剧富有戏剧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法律效力问题,学界争论颇为激烈。一、“非法证据”的准确概念应当是“非法证明材料”(不具备证据能力的证明材料);二、从三个主要方面--(1)合法性应当是诉讼证据内在特性之一;(2)“排除加例外说”的“例外”,其实并不是对非法证明材料的例外(该“例外”的证明材料本来就是合法的);(3)在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两种价值目标发生冲突时应取后者。非法证明材料应予绝对排除。  相似文献   

18.
一、以实施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为支点.大力营造心齐劲足的思想环境。今年来,我们在党员干部中着力实施了“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坚持“三分法”大规模培训干部。即分层次(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党员)明确重点,分类别(机关、社区、企业、农村、学校)明确主题,分级别(市、乡、村)明确责任,培训乡局级党员领导干部696人,培训农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491人。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中应理清以下几个基本法律要素的性质和效力层次:“自然延伸原则”与“200海里距离标准”是大陆架权属制度;“等距离(中间线)方法”与“公平原则”是大陆划界规则;“等距离(中间线)方法”与“公平原则”的效力层次是不同的,前者是法律规则,后者是法律原则。并在这个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强化“中国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这一权利主张。在划界规则的适用上也应强调“公平原则”对“等距离(中间线)方法”的指导、调整、规范和校正功能.  相似文献   

20.
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正经历着时代的转折和社会的转型,这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情况具有很大的似性.张之洞正是那个复杂的社会与的"先锋"式人物,其代表作《劝学篇》是他伟大思想的结晶.笔者在对张之洞的《劝学篇》进行解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