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卡夫丁峡谷“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茹 《理论月刊》2009,(6):49-52
马克思晚年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结合东方落后国家俄国的条件,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然而当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苏联巨变、东欧解体,学术界就开始燃起了对落后民族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争论.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含义,同时就赵家祥先生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否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并进一步针对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实践提出虽然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但是社会生产力的"卡夫丁峡谷"是无法跨越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研究领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阐释,"跨越"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和借鉴,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跨越"理论上的实践和创新。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原著出发,寻求理论的真正含义,试图用"跨越论"来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性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罗慧  郑庆材  崔海燕 《新东方》2009,(12):35-37
长期以来,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在中国有没有跨越“卡夫丁峡谷”、有没有走出“卡夫丁峡谷”问题上,学者各有自己的见解。立足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回顾中国历史,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以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向世人进一步证实中国跨越了“卡夫丁峡谷”,并且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此同时,马克思的跨越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敏 《传承》2010,(6):48-49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根据世界历史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学说。介绍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提出的背景、条件及其意义,阐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补充、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方社会主义“跨越论”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东 《理论月刊》2005,19(3):47-48
马克思在他的晚年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形成了他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人也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提出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熟,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为中国成功跨越"卡夫丁峡谷"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流行于学界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是一种误读和曲解。被视为这一理论的根据,则是所谓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其实,马克思所说的不是"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是"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轭形门"。在这两个不同提法的背后,是关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不同观点。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证明,"跨越发展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根据世界历史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学说.介绍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提出的背景、条件及其意义,阐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补充、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考的重要议题,也是俄国民粹派活动家始终探寻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均认为俄国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但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俄国农村公社将走向解体;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构成二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因此,需要辩证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态度并以此作为理解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发展与实践的理论原点。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上看,经典作家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上都是“非兼容论”者,他们更多地致力于解决在上层建筑方面跨越“卡夫丁峡谷”。市场经济解决效率问题,公有制解决了公平问题,两者的有机结合,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研究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实现经济基础这个难度最大、最本质的跨越,将大大发展马恩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对实现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国强 《前沿》2010,(12):30-32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探索,"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其发出的关于经济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先声。对"卡夫丁峡谷"思想进行全面审视,分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揭示其真实的思想内涵,探索其理论和实践价值,不仅有利于拓宽理论视野,而且对我们更好地把社会主义运动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并没有跨越“卡夫丁峡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晚年设想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对比,结合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扼要分析,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非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马恩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研究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片面夸大"跨越"思想的适用性便是其中之一.实际上,马恩"跨越"思想仅仅是一个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有其特定的适用性;现实社会主义与马恩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有本质的差别,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3.
张荣军 《传承》2012,(12):18-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又日益凸显其当代价值。通过"卡夫丁峡谷"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以其历史内在的张力来阐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常宗耀 《桂海论丛》2013,(1):98-101
马克思的跨越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方法论意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发展合目的性的表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必须注意防“左”,但是也要特别注意反“右”,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应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5.
张伟东 《前进》2009,(5):30-33
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引起很大争议的问题。“卡夫丁峡谷”理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在20世纪上半叶,苏联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这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退却到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能否跨越问题认识的模糊状况,作者从提问方式入手,首先对问题本身涵意所指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只有明确了问题所问,才能对它作出可信的回答.事实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在社会制度层面上讲的;其二是就生产力的发展来说的.在分别从历史的和实践的角度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一番分析和考察之后,作者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究竟能否跨越"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明了问题的最终回答应该由社会主义的实践来作出.  相似文献   

17.
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几点思考徐崇温最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受到我国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人们期盼着从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寻找启迪,也为揭开苏东剧变解体之谜寻找线索。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  相似文献   

18.
重新审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跨越”理论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之六冯景源一由于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偏颇理解而引起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理论论证时,特别重视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探...  相似文献   

19.
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首先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二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也实现了跨越。但如何客观地认识跨越后国家的性质、任务、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正确地选择社会发展模式,是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世纪末,苏联、东欧各国在模式探索过程中重返“卡夫...  相似文献   

20.
郭琦 《长江论坛》2009,(6):89-91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辩证地分析了马克思"跨越"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