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不同醋酸地塞米松剂量和不同猪源隐孢子虫sucp株卵囊剂量建立了昆明系小鼠感染模型。结果表明,用DEX免疫抑制的感染小鼠均排出隐孢子虫卵囊,非免疫抑制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没有排出卵囊。卵囊排出高峰期平均在感染后第5~12 d,高峰期的OPG值为5.53×105~17.97×105。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都有隐孢子虫虫体寄生,其中回肠黏膜微绒毛上的虫体数量较多。合适的卵囊和DEX剂量为每只17日龄小白鼠感染10×105个猪源隐孢子虫卵囊和灌胃DEX 0.03 mg/d。  相似文献   

2.
对广东省 10个奶牛场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并按大致 10 %的采样率采集了 10 87头乳牛的新鲜粪便 ,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 ,其中检出卵囊的阳性牛 92头 ,阳性率为 8.4 6 % ;有 7个场检出隐孢子虫卵囊 ,场阳性率为 70 %。这 7个奶牛场的卵囊阳性检出率分别是 10 .0 0 %、7.19%、6 .6 7%、9.80 %、6 .72 %、12 .76 %和 6 .72 %。调查发现 ,乳牛隐孢子虫的阳性率和感染强度与乳牛年龄呈负相关关系 ,而且可能与气候有关 ;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鉴定为鼠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muris)。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资料,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河南省4个地区的5个羊场共1701份绵羊粪样进行了检测,并对绵羊隐孢子虫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查出隐孢子虫阳性样品80份,总阳性率为4.70%,3周龄羔羊和产后3周母羊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41.18%和6.29%.根据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学数值分析结果,将发现于绵羊的隐孢子虫卵囊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同时发现绵羊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年龄差异,但未见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用鸽源贝氏隐孢子虫广东分离株感染3日龄岭南黄鸡,通过感染动物所表现的临床症状、排卵囊情况和病理学变化特征,分析鸽源贝氏隐孢子虫在不同禽类宿主之间的适应性及致病性特点。选取8种中药复方制剂和西药代谢酶抑制剂对感染雏鸡进行初步药物治疗试验,以各组雏鸡发育状况、增重、采食量、卵囊排出情况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观察指标,考察这8种药物对鸽源贝氏隐孢子虫的作用。结果显示,鸽源贝氏隐孢子虫对雏鸡感染的临床症状与其他禽源贝氏隐孢子虫相近,但鸽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在雏鸡体内的潜隐期为5d,比已报道的鸡源贝氏隐孢子虫的潜隐期稍短,卵囊排出量出现多个高峰期,持续排卵囊时间为20d。药物筛选试验表明,中药复方(川楝子、槟榔、常山、石榴皮、地榆)3组在采食量、增重量、卵囊排出量以及寄生器官损伤程度上都有表现出一定效果,提示中药复方3可能对雏鸡贝氏隐孢子虫病有潜在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来自西安地区不同奶牛场的9头腹泻病牛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并从肠道粪便中分离到隐孢子虫。用分离到的虫株接种新生健康犊牛2头。人工感染犊牛均发病并表现出比较典型的隐孢子虫病症状;对人工感染病犊做粪便卵囊再分离和病理学检查,不但重新分离到隐孢子虫,而且可见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层裸露,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肠隐窝处含有隐孢子虫,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肠粘膜压片染色镜检亦看到隐孢子虫。试验结果发现人工病例与自然病例所测指标相似,进一步证明西安地区犊牛腹泻是以牛隐孢子虫为主要病原的疫病  相似文献   

6.
郑州地区犬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采自犬养殖场、郑州郊区宠物市场、实验动物房、宠物医院以及郑州郊县农村的30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用幼犬和SCID小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8/309);犬养殖场、郑州郊县农村和实验动物房犬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56%(1/179)、10.53%(2/19)、16.67%(5/30),而宠物市场、宠物医院的被调查犬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有6份来自1~3月龄的幼犬,表明幼犬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犬源隐孢子虫不感染SCID小鼠和2月龄非免疫抑制幼犬,但能感染免疫抑制幼犬。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的结果显示,犬源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幼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根据卵囊形态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将从犬分离的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犬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7.
1992~1994年对上海地区5个鸡场、2个鸭场分别检查粪样700份和450份,隐孢子虫阳性率鸡为27%,鸭为58%;不同日龄和不同季节其感染率存在着明显差异。经观察和测定,隐孢子虫卵囊多呈椭圆形或圆形,囊壁光滑,无微孔和极粒;内有4个月牙形子孢子,呈纵向排列;残体呈圆形且大小不等;其卵囊大小鸡的为5.48μm×4.34μm,鸭的为5.47μm×4.50μm。人工感染试验中,鸡在感染后第3d排出卵囊,第6~13d达到高峰,第40d排出停止;鸭在感染后第2d排出卵囊,第8~12d达到高峰,第20d排出停止,经鉴定该虫体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bai-leyi)。  相似文献   

8.
牛源环孢子虫的形态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首次在乳牛粪便中发现的疑似环孢子虫卵囊的形状、大小、抗酸染色和孢子化等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探讨了该原虫的纯化方法。结果显示,牛源环孢子虫卵囊呈球形,直径6~10μm。直接涂片时可见卵囊内含折光性较强的成团小球体,呈桑椹胚状,淡绿色。碘液染色不着色。经改良抗酸染色后,卵囊着色变化较大,呈淡红色、深红色或不着色。新排出的未孢子化卵囊培养后可观察到孢子化的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2个折光性较强的子孢子。这些特征与人或其他动物的环孢子虫一致。环孢子虫感染阳性的粪便经Sheather's蔗糖漂浮法浓集后,再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卵囊。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陕西省鸡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希塞氏糖溶液漂浮法,对陕西省6个地区的18个养鸡场共336份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卵/卵囊进行了检测。初步鉴定了这些地区鸡的粪便中存在艾美耳球虫卵囊、隐孢子虫卵囊、鸡异刺线虫卵和鸡蛔虫卵,其感染率分别为44.94%、0.89%、25.30%和1.19%。为鉴定隐孢子虫种别,以基于18SrRNA基因的巢式PCR对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3份样本中所发现的隐孢子虫均为贝氏隐孢子虫。本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这6个地区鸡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尤以球虫和异刺线虫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隐孢子虫小亚基rRN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并以标准基因组DNA为模板,初步建立了检测乳牛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的SYBR Green real time PCR方法,并对乳牛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和上海40份乳牛粪便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此次建立的real timePCR对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均能扩增出曲线,且其他寄生虫(鸡贝氏隐孢子虫、刚地弓形虫、犬新孢子虫)和大肠杆菌均未检测到;标准基因组DNA的检测阈值达到5个拷贝,牛粪中卵囊的最低检测量为每克粪便5个卵囊,乳牛粪便阳性率为15%(6/40).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快速、特异、敏感,可用于乳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不同型牛血清对家兔原核胚序贯培养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型血清分别添加到TCM199和mTCM199培养液、RPMI1640和mRPMI1640培养液中,对兔原核期受精卵进行了体外序贯培养,并对各组间不同时期发育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体外培养至第72 h时,3个体外序贯培养体系间8-细胞胚率、桑椹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当体外培养至囊胚时,100 mL/L NBS TCM199(mTCM199)培养体系、100 mL/L NBS RPMI1640(mRPMI1640)培养体系的囊胚率均显著低于100 mL/L FBS RPMI1640(mRPMI1640)培养体系的囊胚率(三组的囊胚率依次是27.3%、35.9%、97.2%,P<0.01)。但前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不同型血清对兔早期胚胎体外正常发育具有很大影响,序贯培养中添加国产NBS的培养液的培养效果明显低于添加进口FBS的培养液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调查广西奶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广西9个奶牛场和4个奶牛个体养殖户的1 612头份粪样进行隐孢子虫卵囊的检测,并以基于18SrRNA基因的PCR-RFLP技术对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7个奶牛场发现存在隐孢子虫感染,隐孢子虫阳性粪样为189头份,总感染率为11.72%(189/1 612)。在感染的年龄段上,1~6月龄犊牛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1.3%,显著高于7~12月龄的青年牛(9.6%)和大于1岁龄的成年牛(3.8%)(P<0.01)。感染季节以冬季感染较高,但与夏季感染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PCR-RFLP分析显示,分离的7个隐孢子虫株均为安氏隐孢子虫。调查表明,广西奶牛隐孢子虫虫株以安氏隐孢子虫为主,感染率与河南、江苏、安徽、吉林等省份相似。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及攻毒不同时相组大鼠肾组织肥大细胞的数量、活性、分布范型、组织化学性质的动态变化及P物质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攻毒后第6 h炎性细胞开始浸染肾小管基膜、肾小囊壁层及肾小球,12 h后浸染程度开始减少,第24 h出现最低值,而后又开始增多,至第72 h浸染达到高峰。且此间质内血管出现轻微的裂隙。同时不同时相肾组织的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数量和P物质的表达水平均与炎性细胞浸染变化相吻合,攻毒后第6、12、48、72 h的炎性细胞、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数量均显著高于攻毒前(P<0.05),且在攻毒后第72 h均达到最高值;P物质的表达与肥大细胞相关联。证实,肥大细胞和P物质参与了乳腺炎所致肾组织损伤与肾功能衰竭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1×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孢子化卵囊感染10日龄AA肉鸡,于感染后第24、48及72小时分离鸡盲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ELs)。提取鸡盲肠IELs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17的表达动态;然后用FITC标记的抗鸡CD4单抗和PE标记的抗小鼠IL-17单抗作为抗体对盲肠IELs进行荧光抗体染色,再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了表达IL-17的CD4+盲肠IELs在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后的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鸡在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能够显著上调IL-17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在球虫感染后表达IL-17的CD4+细胞数量显著上升。这些结果表明,IL-17参与了宿主抵抗球虫感染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从抗原微粒化佐剂(如不溶性铝盐胶体、免疫刺激复合物、脂质体)、缓慢释放抗原佐剂(如油乳佐剂、抗原的微型包囊)、微生物佐剂(如细菌毒素、短小棒状杆菌菌苗、分枝杆菌及其成分、肽聚糖)、分子佐剂(如细胞因子、C3d分子、共刺激分子、超抗原、热休克蛋白、CpG序列)和其他佐剂(如维生素E、硒、抗生素类、拟胸腺素药物、蜂胶、中药多糖)等几方面阐述了免疫佐剂的性质、作用机制及应用的研究现状,为免疫佐剂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小鼠孤雌胚2-细胞阻滞的机制,本试验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垂体细胞作为饲养层培养小鼠孤雌胚胎,分析其作用机理。小鼠卵母细胞通过70mL/L乙醇激活5min,再用2mmol/L 6-DMAP、5μg/mL CB激活3h后,分别在不同饲养层的KSO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观察并比较各培养条件下孤雌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培养至第24小时,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都有较高卵裂率。培养至第48小时,用两种饲养层细胞培养的孤雌胚胎4-细胞~8-细胞发育效果好,与用单独一种饲养层细胞培养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发育至桑囊胚的比例为49.4%(42/85)(P<0.01)。结果表明,含有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垂体细胞的KSOM培养液可有效促进小鼠孤雌胚胎的发育并通过2-细胞阻滞(通过2-细胞阻滞率为74.1%),并可进一步提高其发育率(桑囊胚率为49.4%)。  相似文献   

17.
印度经济特区的发展思路符合发展经济学中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理论。印度经济特区的四个发展阶段反映了经济特区生命周期、经济特区政策、对外贸易和引进要素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逻辑。后金融危机时代印度经济特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好好把握机遇,整合好经济特区发展的制度性要素、资源性要素、知识性要素以及文化性要素。  相似文献   

18.
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状况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组织学技术对36头处于发情周期的健康成年母牦牛卵巢卵泡的结构与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牛基本相似。每对卵巢中原始卵泡数和生长卵泡数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前期的囊状卵泡数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均与发情间期差异显著(P<0.05)。闭锁生长卵泡数在4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的闭锁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均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各级卵泡的闭锁形式各有特点。在生长卵泡、囊状卵泡及相应闭锁卵泡的卵泡膜中均见到了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