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中国威胁论"在欧美,均被分拆成不同的子项目,其中有"军事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食品威胁论"和"间谍威胁论"等。如何针对欧美"威胁论"的不同特点和以上领域,开展国际公关工作,已成为摆在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张健雄 《党政论坛》2008,(24):31-31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有新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有新的变化。一是在地域上从美国延伸到欧洲,在内容上从“军事威胁”扩大到“经济威胁”和“模式威胁”。  相似文献   

3.
"中国威胁论"既是一些国家对"冷战"后国际社会观念空缺的填补,又是它们在对华关系上的一种敌对性文化选择。这些国家通过强调国家身份的差异性,污蔑中国发展是国际社会的"潜在"威胁。他们企图以"中国威胁论"这一观念来建构一个抑华反华的国际格局,以遏制中国崛起,防止中国成为他们在国际社会中的掣肘力量,维护他们既有的优势地位。我们对于这一阴谋应清醒认识,既要在国际观念和文化方面予以有力反击,同时也要在国家间互动过程中谨言慎行,以免给予其他国家指责的口实。  相似文献   

4.
邱雨  吴波 《理论导刊》2024,(3):101-109
美国等西方国家鼓吹和散播的“中国技术威胁论”,立基于西方进攻性技术民族主义和“修昔底德陷阱”的观念基础。“中国技术威胁论”表现样态复杂多样,集中表现为中国技术“偷窃论”“间谍论”“霸主论”“数字威权论”“武器研发威胁论”五种类型。“中国技术威胁论”是遏制中国发展的“中国威胁论”新变种,是资本主义国家转移治理危机民众视线进而维护治理优势幻象的新伎俩,是塑造中国负面形象进而恶化中国对外交往环境、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内认同的新手段。有效应对“中国技术威胁论”需从话语与实践双重维度展开,一方面要遵循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内涵性与大众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生产出有效的应对话语;另一方面要实现“技术威胁”恐惧的逆向转化,推进信任传播与好感传播,发挥技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有人对“我讲你听”颇多指责,认为是“说教”、“硬灌”,是“左”的方法,主张“摆脱”、“抛弃”它。这个问题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问题,因而有必要作些讨论。我认为,“我讲你听”事实上是思想政治工作一种很普遍而又必需的形式和方法,不应摆脱,也摆脱不了。作报告、上课离不开“我讲你听”;群众讨论,  相似文献   

6.
唐瑾 《民主》2006,(7):44-45
平日交谈,读书看报,常耳闻眼见“粉丝”一词,其评说意见不同,褒贬不一。前几天,收到译林出版社前任社长李景端先生发来的E-mail,说他在香港听余光中先生谈“粉丝”有些感慨。由此也引发了我对“粉丝”的一点看法。“粉丝”是近年来社会上很流行的一个新词。它源于英语单词fan,“粉丝”是它的复数形式fans的音译,与沙发一样,都是音译外来词。在英汉词典中,其中文释义是:迷;狂热爱好者;狂热仰慕者。如:moviefans译为“电影迷”;crowds of footballfans译为“一群群足球迷”。“粉丝”一词最初多用于演艺娱乐界,它是继“追星族”、“迷”之后,…  相似文献   

7.
我看“换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位思考”的说法似乎是近几年才流行,其做法则古已有之。唐代白居易的名篇《观刈麦》,写他看到农妇抱着孩子拾麦穗,一问情况,原来她家地里收的粮食全交了税,只好拾一些麦穗充饥。白居易听了很难过,对比自己“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感到愧疚不已。在封建社会,能这样“换位思考”的官是极少的。  相似文献   

8.
杨金龙 《民主》2009,(1):56-56
我很喜欢看书,因此没有太多时间去看电视,但是,最近有人向我推荐一部反映“80后”的电视剧《奋斗》,说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80后”的思维方式,于是好奇,我看完了这部电视剧,确实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贯彻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它的基本内涵是要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从当前的实际出发,我认为,企业精神文明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应该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第一,要有立项的观念。经济建设中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立项。繁荣的经济建设是从一个个立项中产生出来的。一个工程是否立上项,反映了该项目是否科学、经济、合理和优化。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0.
江南尘 《学理论》2008,(15):79-79
在汶川大地震中,跳出一个“范跑跑”,有人颇以为羞,其实不必。即使“范跑跑”仍然坚持自己的言行无甚不妥,逃生行为属于本能:不应受到公众批判,甚而有人赞成“范跑跑”的理论,同情“范跑跑”的实践,捧他“坦率”,声称逃跑是他的自由,发表逃跑感言也是他的自由,自由神圣不可侵犯。我们也不必动肝火。  相似文献   

11.
“要重视”,“要提高”,“要加强”,“要落实”,“要强调”,“要狠抓”,“要动员”,“要学习”……翻开报纸就可以看到,现在“要”成了某些官员的头号门头禅,常年“绕口令”。“要”让基层、让百姓、让受众,耳朵磨出了茧,眼睛长出了疔。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中国政府和舆论界早已驳斥了所谓“中国威胁”的谬论,《亚洲华尔街日报》在3月2日仍然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散布中国“不会构成威胁”的保证不可信、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崛起会构成威胁之类的论调,鼓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这是当前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议论。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现象?这里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筐”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 “筐”在这里是一个贬义词,是说企业文化被搞得太泛了,太滥了,把什么东西都当成了企业文化。那么,这个“筐”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呢?据我们的观察和清点,大概有七大门类的东西:一是企业观念形态的文化,例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等;二是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业务教育及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中国名字叫“橄榄树”,是油法文名字译义而来的。说起来,我第一次踏上中国国土是在1988年,那次旅行的确带有  相似文献   

15.
汤素兰 《民主》2014,(1):54-56
<正>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后,常有媒体的朋友问我的"中国梦"是什么。虽然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但面对这个问题,在第一时间我还是有些语塞,想了想之后,回答说:"我的‘中国梦’就是环境美好,食品安全,社会诚信,政府清廉,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孩子们有时间游戏,年轻人相信未来。"但这个梦一说出来,立即就发现它跟中共十八大报告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说的"美丽中国"没有什么两样。看来我这人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吃着老百姓的  相似文献   

16.
“1949年我31岁,担任苏联驻北京总领事。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亲眼目睹了开国大典。“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谈本刊驻莫斯科记者盛世良王南枝外国人看中国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轻捻银须,朗声笑道:“十月份我三喜临门:我有幸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50周年;我略尽绵薄的俄中建交50周年;我首次踏上中国大地60周年!”齐老年过八旬,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说:“我这辈子同中国有缘。1939年10月1日我从莫斯科起飞,到乌鲁木齐,开始了近11年的驻华外交工作…  相似文献   

17.
袁元 《瞭望》2005,(37)
对外交流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把握西方人的思维特点,懂得中外文化的差异。面对“中国威胁论”,国人应该心态平和,用文化和价值观来向心存疑虑的外部世界解释中国和平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今天开全国党史系统表彰大会暨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要我讲话。讲什么呢?我们党建立75周年纪念日马上就到了。这使我想起来,在1951年建党30周年前夕,我们党讲过这样的话: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时间过去四十几年了,回想一下,这句话怎么样?这个论断是否站得住?还能不能用来评价现在的党?我想就这个题目来漫谈一下。 在我的印象中,这句对党评价的话好像是少奇同志首先提出的。最近查了一下文献,才知道早在1951年2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谈到了这  相似文献   

19.
时宏远 《党政论坛》2009,(16):28-29
喜欢拿自己与中国比 印度总喜欢与中国进行对比,“凡中国有的,印度一定要有;中国没有的,印度也要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2006年底刚一公布载人登月计划,印度立即就表示“决不能落在中国的后面”。随后,印度宣布将在2020年之前把印度的宇航员送上月球,这样就比中国提前了4年。  相似文献   

20.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选择,但同时也对中国影响力的扩大感到担忧 30年改革开放,中国获得了全球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