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消费文化扩张的外在诱惑等,使我国出现了一些消费异化现象,消费背离了满足人的正当需要这一基本功能,导致消费主体迷失在消费客体中,阻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消费异化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伦理冲突。我们应该为消费行为设定必要的原则,对消费伦理进行新的调整,并积极探索扬弃消费异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概括出“《诗》无达诂”的思想。“《诗》无达诂”即《诗》、《春秋》没有恒常不变的通义,是常与变的对立和统一。变表明经典之义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解释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释经典;常坚持经典之义并非什么都行而具有经常性,解释者不能任意曲解经典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董仲舒“《诗》无达诂”思想揭示了文本解释的一般特征,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一致,因而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就1904~1908年间的<东方杂志>而言,对其"选报"特质任何程度的强调都不过分."选报"对于这份刊物来说,既是"体例",又是格局.对于<东方杂志>来说,或许最为贴近其本身的考察,便是将其置入晚清报刊舆论的众声场域中进行探讨.一份杂志的命运居然牵涉着一个时代舆论的呼吸,这一见微知著的可能性虽然无法预见,却又正是"选报"本身所蕴含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地认识《毛主席语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语录>在短时间内迅速流行,不仅风靡中国大地,更是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读者最多,被称为 "东方的<圣经>".但是,由于其生于"左"倾思想盛行的年代、文革前夕,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的株连.今天,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其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铁凝的《玫瑰门》以其独特的意义塑造了司猗纹、姑爸等"疯女人"形象,揭露出女人被"形成"的过程。司猗纹一生为了挤进男性主宰的历史而不断地失去自我,乃至疯狂。姑爸有意逃离自身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历史却将其还原为一个"疯女人"。在这里,女性话语呈现出理性的力量,它可以反思和重新叙述历史,包括反思和重新叙述妇女解放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论《墨经》的"类"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百年来,学界对《墨经》"类"概念的理解颇多分歧.总结前辈学者对"类"的研究,我们认为,"类"可以用"本质属性"来解释,但不能用"种属关系"来强解;在用"本质属性"解释"类"的同时,不能降低甚至排除用"相似性"对"类"的解释,因为这两方面的解释在理解《墨经》的逻辑类型时都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不断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指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然而,当代大学生文化个性的匮乏和原创性思维的缺失导致其文化创新意识趋于薄弱,学术生产暴露出机械化和泡沫化的弊端.令人担忧的是,文化生态的恶化使部分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变得庸俗,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行为产生异化.该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就破解大学生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异化困境提出了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时代,人们满心欢喜地享受着计算机科技带来的愉悦、便利、舒适和快捷的同时,也遭遇着一轮新的异化。铺天盖地的信息洪流,正吞噬着人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具有确定性的数字化技术,正抑制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正消解着人们的阅读能力。人们要想走出互联网时代的异化困境,应该树立自觉意识、自省意识和自律意识,有效地驾驭网络而非被网络所驾驭。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各种治安防控要素相互藕合而构成的打、防、管、控一体的警务工作系统。也是新时期公安机关践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应对复杂治安局势,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新战略。本文结合开展“三基”工程建设的有力契机,就如何强化抓好“六防”工作这个关键进行了调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11.
《罗密欧与朱立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剧作,《雷雨》是曹禺成名之作,两部作品在语言上都充满了诗意,本文通过对这种诗性语言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挖掘内在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刑法》使用"的字结构",总体上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但也有不少改变常规用法的实例,因而有必要对"的字结构"的使用作研究.本文以具体实例,对《刑法》使用"的字结构"的统一性、组合性和规范性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3.
《儿女英雄传》中“第老的”一词表示的排行问题值得进一步商榷和研究。一般认为“第老的”解释为“排行最小”的比较恰当。通过对方言和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可证明“老”为“二”的方言词音记录形式,“第老的”就是“第二的”的解释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实践内在地包含生产与交往,生成双重关系--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人类历史就是生产与交往的历史。自然层次的交往产生单质的人,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人的存在的孤立化。人类进入社会的第二大形态,虽形成表面全面的关系,但处于物质抽象的统治之下,处于异化之中。实现人的自律,要以交往的普遍化为前提,消灭劳动、分工和私有制。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对小说价值与意义的赋予,总是体现着作品构成与读者的共谋。福克纳与的《喧哗与骚动》与废名的《桥》,在小说形式的探索之余都因隐晦艰深的表现特征使作品的接受受挫。尤其是著者对小说本文结尾的处理方式,使小说在阅读和接受上有着不同际遇。  相似文献   

16.
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是联结《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哲学名著的内在线索。两篇文章回答了以实践活动为中介,思维把握存在以及实现两者真正统一的可能性,并将这种思考放置于中国语境,这为解决近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的"拱顶石"。  相似文献   

17.
伯尔曼的名著《法律与革命》从宗教信仰与法律的关系出发 ,深入剖析了基督教教皇革命对西方近代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以宗教信仰为总的出发点和基石 ,运用历史学考察方法 ,对包括法律史、宗教史、社会史等诸多领域的文本材料进行分析总结 ,通过探求西方近代法律体系得以建立的精神本质来为现代西方法律传统所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之道 ,这一独特的视角使此书在西方法律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值得我们去研究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夜莺与玫瑰》是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不仅有唯美的意境和诗化的语言,还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故事中的许多意象都与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基督教的教义《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夜莺与玫瑰》中的三个重要意象充分体现了这篇童话故事的圣经溯源。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晋·皇甫谧认为是由《黄帝内经》一部书变成《针经》、《素问》二部书。元·吕复和清·姚际恒则认为《灵枢》、《素问》是汇聚而成。本文考析认为:《汉书》之后的东汉时期医经七家曾经历了一次改纂过程,可能由医经七家被分别集纂成《灵枢》、《素问》、《难经》,一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0.
《东方红》与《国际歌》在中国革命史具有重要的意义,至今仍然发生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两首诞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歌曲进行文本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不同的宪政言说以及中国式民主法治的独特方式。寄托于明主的民主是《东方红》揭示的中国人民主诉求的基本偏好与方式。《东方红》与《国际歌》表达与塑造了不同的有关人民的内涵与现象。两者在获得权力(权利)与民主实现方式方面也有重大区别。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国民主法治的民族特性,中国民主法治的不同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等,这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建设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