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托马斯·拉尔松在英国出版的《共产主义和后共产主义》杂志总第39期(2006)上撰文《改革、腐败和增长:为什么俄罗斯的腐败比中国更具破坏性》,比较了俄罗斯与中国在市场改革、经济增长和政治  相似文献   

2.
玛戈特·许勒来自德国全球和区域问题研究所所属的亚洲研究所。她的文章《外资银行对中国的威胁(》见http://www.duei.de网站,并见该研究所的杂志《现实中国》[Chinaaktuell]2006年第1期)叙述了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之路和现状,提出了中国的银行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如不良贷款等问题,谈到了外资银行如何把握中国银行改革的时机,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实现市场的快速增长。文章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英刊《世界经济》2007年第2期发表了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管理学院阿拉斯戴尔.麦克比恩(Alasdair Mac Bean)教授所撰写的题为《中国的环境:问题与政策》的文章。文章指出了中国所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分析了中国在环境保护上所存在的各种障碍和问题,并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与可持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世界经济》杂志第19卷第1期(2011年)刊登了瑞士学者伊尔马兹·阿奇乌兹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与可持续性》的文章。该文研究了最近10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增长的1/3是靠出口拉动的。中国过度依赖外国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消费不足,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家庭储蓄占GDP的比例高,而且还有家庭收入占的比例低、企业利润占的比例高。文章认为,中国的出口不可能再保持如此高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经济改革对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出版的《亚太经济杂志》刊登了日本学者奥岛真一郎与内村铃木的文章《经济改革对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文章对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并着重对影响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自1995年以来,教育日渐显著地成为加剧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教育机会不均等将成为一个影响中国发展的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收入不平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中国近来高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世界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出现的是…  相似文献   

6.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3卷第1期(2011年)发表了朱安东与大卫.科茨合著的题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的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间中国增长模式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文章认为,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  相似文献   

7.
英刊《牛津经济学与统计学通报》(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1年第2期刊登了格拉斯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丁赛与牛津大学中国发展中心教授约翰·奈特题为《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此迅速?实物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形成所起的作用》的文章。该文采用跨越30年的跨省数据来解释为什么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此之快。研究发现:各省都存在条件收敛,实物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都促进了经济增长,其中  相似文献   

8.
美刊《共产主义与后共产主义研究》第37期(2004年)刊登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系教授阿列克谢·舍甫琴柯题为《恢复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市场转型的轨迹》的文章。作者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解释中国共产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作出的组织上的调整的逻辑与内在机制,以及这一过程带来的结果的新的概念框架。由此出发,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改革中的作用已调整,党的各级干部和机关在本质上转向以创业为中心,同时较强的党的机构和制度的存在使既得利益集团难以形成,而这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3卷第1期(2011年)发表了皮奥瓦尼·基娅拉与李民骐合著的题为《为中国工人创造一亿个工作岗位!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一项科学合理的经济计划怎样才能有利于中国工人、中国经济和中国环境?》的文章,认为中国目前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它将导致产能过剩、国际原材料价格剧涨、出口市场减少、贫富差距扩大、环境和资源危机等严重问题,如果不及时改变,将导致一次较大的  相似文献   

10.
宁玲 《法制博览》2013,(11):188-189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对有财产分割协议,但协议离婚未成,或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财产分割协议是否生效作出明确。但实践中,不少离婚协议中涉及非财产分割条款,是否能够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目前并无定论。  相似文献   

11.
荷兰出版的《中国信息》杂志2004年第18卷上刊登了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贝尼维克、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副教授艾琳·唐以及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祖德·豪厄尔三人合写的一篇题为《自治与社区》的文章,该文对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与城市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有关中国农村和城市治理的理论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英刊《发展经济学评论》2006年第10卷第3期刊登了牛津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约翰·耐特与人合写的文章《中国城市的三类贫困》。文章以一份跨区域家庭调查为基础,将中国城市的贫困区分为三种类型:“收入和消费”贫困、“收入而非消费”贫困和“消费而非收入”贫困。而中国城市的大部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字经济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无论是人工智能竞争,还是云技术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竞争。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制定人才战略来激活数字经济的潜能,以打造创新城市和实现城市群发展?为此,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 In(领英)中国,发布《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4.
中国:走向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古拉斯.R.拉迪(Nicholas R.Lardy)是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著有《中国未完成的经济革命》(China s UnfinishedEconomic Revolution)、《世界经济中的中国》(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等书。美刊《国际经济政策略览》2006年第10期上刊登了他题为《中国:走向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的文章。他在该文中指出,中国领导层决定转向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是因为,目前的投资和出口导向型增长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妨碍个人消费的增长,在增加就业方面所起作用不明显,造成能源消耗增加和对环境的破坏,危及现代银行系统的建立以及可能会…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0月24日,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苏联问题专家大卫·M.科茨(著名著作《来自上层的革命》的作者)应邀到《国外理论动态》杂志社讲演,并将题为《国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俄中经济转型经验比较》的英文待刊文章交付我刊翻译发表。该文比较了俄罗斯新自由主义转型战略和中国国家指导型转型战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新自由主义是一种完全失败的转型战略,而中国的转型经验则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包括长期推迟国有大企业的私有化、国家持续控制银行系统、国家控制跨国贸易和资本流动、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国有企业等的投资等。但作者也指出,在向市场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内部也可能诞生一个富裕的精英阶层,该阶层将力图把中国的改革转向新自由主义,以便在放任的经济环境中大发其财。如果中国顶不住这个压力,中国将面临比俄罗斯更坏的结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将崩溃,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将被长期锁定为一个提供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国家。现将该文全译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蔡欣怡(Kellee Tsai)教授针对《中国的经济开放和地区政治》、《从铁饭碗到非正式化:变化中国的市场、工人和国家》、《中国的管控型政府:面对全球化的新战略》这三部著作发表于美刊《政治观点》(Perspectives on Politics)杂志2013年9月号上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蔡欣怡教授长期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出版过《后街金融:中国的私营企业主》、《绕过民主:当代中国私营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自由思想——— 2 1世纪》杂志 2 0 0 4年第 1期发表了题为《在第五次浪潮奏鸣曲中的中国弦律》的文章 ,作者是“伊斯塔” (ИCTA)集团公司的总裁、俄国家杜马主席的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安·祖耶夫和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和金融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留·米亚斯尼科娃。文章主要论述了在第五次浪潮中美国、欧盟、日本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也谈到了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前景。应当指出 ,作者的某些看法与事实有出入 ,作为一家之言 ,供读者参考。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五次浪潮的来龙去脉康德拉季耶夫大周期的第五次浪潮始于上个世纪的 90…  相似文献   

18.
英国《全球伦理学杂志》2005年第1卷第2 期发表了美国卫斯理大学哲学系教授史蒂芬· C.安格尔(Stephen C.Angle)题为《我们必须选择自己的领导人吗?——中国的人权与政治参与》的文章。该文认为在当今中国,一种改革了的民主集中制形式而不是竞争性的多党民主制能够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在中国简单地建立一个竞争性的多党民主制完全有可能导致一种极为不公正的结果。该文还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继续坚持平等和社会公正是很必要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治理与公务员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迪·豪威尔所编的《中国的治理》(Gov- ernance in China,edited by Jude Howell,Lan- ham, M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4)一书对中国治理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我们从中选取了香港大学政治学系美籍教授约翰·P.伯恩斯题为《治理与公务员改革》的文章,该文根据善治的五个要素分析了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现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原史起为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系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亚洲经济》2005年第1期刊登了他题为《中国农村的政治参与》的文章。文章首先分析了村落政治角色及其作用,然后将村集体资产的运营管理问题作为分析展开的具体切入点,对村落各政治角色要素的存在形式、参政议政的愿望、决定其自身影响力的基本变数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