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践》2016,(2)
正在"三严三实"要求中,做到严以用权、用权为民,就要知敬畏,守规矩,尽职责。严以用权,当怀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党员干部面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组织授予的权力,要严以用权,心怀敬畏。有了敬畏之心,做人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有了敬畏之心,用权才会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有了敬畏之心,才会知所避、知所止、知所守,行为才会受到约束。敬畏权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作风,审慎用权。要做深入细  相似文献   

2.
艾迪 《党课》2011,(13):102-103
有人说,法律首先是让人敬畏的,其次才是对人惩戒的。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有了敬畏之心,就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会触犯法律,甚至也不会违背法律之外的道德律;而当一个人需要法律惩戒的时候,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证明,这个人已经没有了敬畏之心,更不会顾及所谓的道德律。  相似文献   

3.
敬畏是一种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敬畏之心是"敬"和"畏"两种情感在人心中的互动结合;敬畏之心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一种文化现象。全面从严治党规定了敬畏之心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包含敬畏人民、敬畏党纪国法、敬畏道德、敬畏权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敬畏体系。以敬畏之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心中有党;强化宗旨意识,做到心中有民;强化责任担当,做到心中有责;严守纪律规矩,做到心中有戒。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一是要通过完善的制度来约束权力,密切党群关系。二是强化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推动理论创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三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好,确保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24):45-45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所以,领导干部对权力要心存敬畏。敬畏不是陡糯,不是束缚,而是一种自律,一份清醒。只有对权办亡晴敬畏,对群众心怀敬畏,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行使权力要尽职尽责。领导干部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以事业为本、落实为责、创业为荣,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安徽省调研时说:"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敬畏之心,是指人们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敬",体现出一种认识态度,促使人们要"有所作为";"畏"表示一种界限,警示人们应"有所不为"。人民警察手中掌握着一定权力,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稍有不慎,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敬畏法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7.
权力是一种政治强制力,是迫使他人或他团体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这种政治强制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是掌握在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权力本身没有良莠之分,有好坏之别的是对待权力的态度,是使用权力的行为,也就是权力观。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权力观正确了,就会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为人民谋利的工具,人民就会赞成他,就会放心地把更大的权力交付于他;反之,权力观扭曲了,就会把权力当作“私有产品”,当作为自己、为家人、为小团体捞取“油水”的“资本”,  相似文献   

8.
为官之道以廉为首,这大概是不错的。道理很清楚,为官者的最大特征是掌握权力,而权力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大权在握,可以用之于公,为老百姓办事,造福乡梓;也可以用之于私,为个人和小团体牟利,甚至生出祸端。“廉”还是“贪”,最清楚地展现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为官之道、从政之德。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人们都把清廉作为好官的主要标准之一。然而,廉政仅仅是官员的最低要求,单单做到廉政还是远远不够的。公共权力受之于民,也要用之于民;掌握了权力,不仅不能干坏事,还要为老百姓多干好事,“两袖清风不干事,无所事事太平官”的做法不是老百姓所…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7,(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指出: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能否正确为官用权是各级领导干部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也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应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为官用权务必要敬畏权力。官有所畏,业有所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座谈时强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同时,也有一些思想理论问题需要搞清楚。诸如:一、关于权力主体问题。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的权力主体,社会的主人,各级领导干部则是这个权力主体的代表,是人民的公仆。这个主仆关系的位置不能颠倒。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以“权力主体”自居,而将人民群众视为“治下”即纯粹的权力客体,就是“忘本”,就有可能由“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  相似文献   

11.
王涛 《新长征》2014,(3):64-64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心无百姓莫为‘官”’,一语道破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懂得敬畏人民群众,自觉服务人民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并摆在第一位置.敬畏人民群众,就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12.
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支柱,其言其行,不仅代表党的形象,而且对人民群众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清清白白做“官”,首先必须堂堂正正做人。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官品”既来源于人品,领导干部只有首先做好人,才能当个好“官”。首先,当领导必须清正廉洁,慎重用权,处理好做“官”与做事的关系,做到权力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这是对干部做人的基本要求。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意味着义务,权力与责任和义务成正比。没有不负责任的权力,也没有不承担义务的权力。权力本是人民给…  相似文献   

13.
楚奇 《党课》2013,(4):61-63
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白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14.
忧戚五章     
权力之异化据新华社讯:去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近4万件,查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100多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多亿元。我于是想,未曾立案或立了案没有查清的此类案子,肯定要比这个数字大得多。史籍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现在,像这样的事是否仍然存在?人们该如何审视评说呢?读了许多批评要官、跑官、买官的文章,我起初不免纳闷,官为什么这样吃香?后来渐渐明白了——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官之所以吃香,是因为当了官便有了权,有了权便有了钱,此即权力之异化。就是说,有些所谓“公仆“,把人民给他们的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变成了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权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别官员权力异化尚不足虑,倘若遏制乏术,成为风气,卷进去的人越来越多,官职越来越高,那就麻烦了。吏治不清,官员腐化,“物自腐而后虫生“,这才是最最可怕的啊!  相似文献   

15.
权力如火。火是个好东西,但如果用之不慎,就会发生火灾,甚至“玩火自焚”。  相似文献   

16.
严燕子  邵维正 《求是》2005,(7):41-42
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如果违背了这一宗旨,就会失信于民,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会丧失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执掌权力者对于权力的本质、来源、使用等问题能否有正确的认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思想基础和重要前提。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有人民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只是代表人民在行使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权力,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共同…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指出:“干部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对他们运用权力的行为就越要严格监督。现在有的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对自己的要求却放松了;权力一大,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利用他、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如果自己不警惕,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就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当前的权力与腐败,最基本的特点表现为:在组织人事上,把权力变为商品;在经济管理上,把权力变为谋私的筹码;在意识形态上,把权力变为获取名利的条件;在生活作风上,把权力变为捞取财物和谋取美色的桥梁;在工作交往上,把权力变为吃喝玩乐挥霍浪费…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权即政府权力,是维护社会治安之必须,维护和谐社会之必须。无公权则无法协调社会秩序。但是公权与私权之间具有不平等性,享有对公民个人的支配权,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公民相对于公权本来就为弱势群体,公民个人无法与之相抗衡,往往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极易受到侵害。如果公权被滥用,将对国家、集体和公民利益造成超乎任何犯罪的损失。因此,要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加强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以防止其滥用和越权行使以保障基本人权,防止权力异化损害人民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9.
一切向人民负责,是充分体现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跨世纪的宏伟任务,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应在“三讲”中,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向人民负责,翼解决好公仆与主人、权力与服务的关系问题。党的各级干部不论职务高低、资格多老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对于一个人民公仆和勤务员来说,权力就是服务,为群众谋利益是权力最本质的应用,也是行使权力的根本内容。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受权于人民,却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置群众利…  相似文献   

20.
“心存敬畏”,不仅仅是为官之道,也是为人之道。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就更应该“心存敬畏”,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做到“心存敬畏”,就要做到敬畏法律法规、敬畏党纪政纪和敬畏道德伦理三条最基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