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司法民主化的具体体现,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但是,两年多陪审实践证明,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本文从人民陪审制度的产生切题,在论证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产生与价值的基础上,分析现行陪审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何家弘 《法学家》2006,(1):149-154
世界各国陪审制度的历史表明,陪审制度虽然在一些国家走向衰落,但是在许多国家仍然保持了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在一些国家重新兴起.中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需要改革,应该建立由人民陪审团、人民陪审员、专家陪审员构成的"三元一体"的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3.
遥野 《特区法坛》2005,(2):15-19
第一,人民陪审制度单独立法问题。人民陪审制度在我国已实行了几十年,但至今尚无一部关于陪审制度的专门法律,体现陪审价值的立法和相关操作程序十分欠缺,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如陪审员产生的程序不规范,权利义务无保障,陪审员只陪不审等,从而严重影响了陪审的质量和社会效果。因此,其一,宪法恢复陪审制度。我国1954年宪法第75条确定了人民陪审员制度,1982年宪法又没有规定人民陪审员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的一切法律制度都源于宪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王平 《法律适用》2015,(2):96-100
司法公信力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人民陪审是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基本路径。当前,人民陪审制度由于功能定位不清、运用规则缺失、人员结构偏差,导致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陪而不审"、陪审意见缺乏代表性、公众认可度不足等长期为人所诟病。而当下司法公信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就是司法审判与公众的沟通不足。因此,人民陪审制度需要着眼于陪审制度的功能本源,适应新形势要求。本文从人民陪审员的功能定位、选任机制、参审方式、意见表达和规范管理5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5.
吴宏逵 《政法学刊》2006,23(5):54-58
人民陪审制是法治与民主的一个连结点,有助于司法程序和裁判结果的正当化,有助于公民对审判活动直接有效的监督,也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和发展欠缺一个平稳的社会环境,法律对人民陪审制度的规定缺乏连续性,法律对陪审员的职权设定同其专业素质要求存在内在矛盾,法律对人民陪审制度规定不完备,导致目前人民陪审制度在法律地位上的可有可无。应该完善人民陪审员的产生过程,优化陪审员的结构,增加参加合议庭的陪审员人数,加强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和培训,从而完善人民陪审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从雏形到健康发展,从停滞到恢复重建,已经走过了近八十年的风雨历程。目前,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有了新的发展和规范,但也存在着人民陪审员行使审判权时权利义务不明确、待遇保障制度不健全、陪而不审、合而不议、议而不决等诸多不足之处。要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需要恢复人民陪审制度在我国《宪法》中的规定,尽快制定出我国《人民陪审员法》,建立、健全人民陪审的各项法律保障制度,使我国这一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民主司法制度更好地发挥出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7.
一、完善陪审制度的立法首先,要重新确立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我国现行陪审制度是以人民法院组织法为根据而存在的,该法在1983年修订时,将原规定第一审应实行陪审制度,改为较为灵活的选择性规定,是否适用陪审制由法院自行决定。因此,立法上本身就体现出可有可无的状态。要使陪审制度得到足够的重视,应当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实行人民陪审制度”。其次,要统一现行法律关于陪审制度的表述。在三大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中确定陪审制度,明确“人民陪审员在履行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具体称谓上统称“人民陪审员”。第三,要制定一部《人民陪审员法》。有必要制定一部完整统一的专门规范陪审制度的法律,对陪审员的任职资格、产生方式、权利义务、参审范围、参审程序、任职回避等作出具体规定,从体现陪审价值的程序设计上为陪审制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李拥军 《法学》2012,(4):10-21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国家推动了人民陪审制度的复兴;法院本着对已有利的原则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人民陪审员成为了基层司法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由于陪审制能够满足一些人功利性的需求,因而会得到某些以陪审为主要职业的人的支持。虽然国家、法院与民众三者在推行陪审上达成了妥协与平衡,然而在这种平衡的背后,陪审的原初价值正逐渐消解和退化。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关于加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法院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积极选任和管理、使用人民陪审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陪审工作中,女性参与状况如何?女性在人民陪审员工作中的选任状况、对陪审制度的认知程  相似文献   

10.
李川国 《法制与社会》2014,(11):105-107
审判机关无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束缚我国行政诉讼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主要采取提级管辖和异地管辖的方式予以解决,但这两种方法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人民陪审员并不受党政机关干预,以人民陪审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但要完美的应用于行政诉讼中,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