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勇 《当代贵州》2007,(19):25-30
从省委、省政府的施政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既是实现贵州历史性跨越的重要目标,又是基本前提,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三农”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乃至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开发又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水利建设则是贵州基本的民生之一;贵州有限的财力已经并将继续最大限度投入到解决基本民生问题上。  相似文献   

2.
李翠兰 《新长征》2011,(9):42-43
民生问题既是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党和政府明确了新时期发展的目标和工作的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利益问题,切实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利益矛盾,积  相似文献   

3.
汪强 《唯实》2008,(2):96-96
年底岁末,各大新闻媒体都在谈民生问题,总结在2007年中政府为解决民生作出了哪些努力。看了这样的报道,当然让人高兴。确确实实,与往年相比,民生得到了政府更多的关注。上学问题,三农问题,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农民工问题,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改善。然而,我却要提出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民生问题是从哪里来的?  相似文献   

4.
刘军 《理论与当代》2008,(12):46-47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省委和贵阳市委也多次指示要着力改善民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还动情地指出:“民生就是我们最大的公务”。为此,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下功夫,努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陈云建国后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实践,归纳了陈云关于民生问题的三条基本经验,即要以“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出发点解决民生问题;“第一是吃饭,第二要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国策”。并由此提出关于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民生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三点启示,即在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民生问题,在解决民生问题时要统筹处理生产与发展、物质与精神、民生与民主的关系问题;要致力于建立健全能够持续而广泛地改善民生并能够获得民众支持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级政府要把民生工作当作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要把有限的财力用以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和改革发展的成果。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黑龙江省,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财政并不宽松,民生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抓住民生领域的最重要和最薄弱环节,以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为重点,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是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脉,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面对并给予解决的政治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政治高度论述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从理论上构建了改善民生的战略框架,从政策上提出了改善民生的一系列举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执政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改善民生思想对于做好当前的民生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生政治: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宏 《求实》2007,1(11):68-70
表现为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也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构建民生和谐,就是要为民造福,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社会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几乎都是源自对民生问题的理论提炼和升华;而这种充满民生关怀的理论,反过来又为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社会学理论就应该高度关注民生,不以解决民生问题为落脚点的社会学理论创新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吉炳轩 《奋斗》2010,(5):3-11
<正>这次省委全会的主题是研究部署全省民生工作,讨论通过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全面提高我省民生工作的水平。下面,根据省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我就做好民生工作讲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做好民生工作的重大意义民生问题始终与一个国家、民族、政党的命运休戚相关。一个有作为的执政党,总是把民生问题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1,(6):4-I0001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今年明确提出发展民生经济,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建设,确定重点抓好“十件民生实事”,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市级领导包抓责任,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3.
曹文宏 《唯实》2008,1(2):81-85
表现为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所谓民生政治就是以改善民生为政治目标,以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决策、政治职能和政治资源配置的重心,以民生为准,把民生的改善、国民的福祉作为衡量发展的最高标准的一种政治模式。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也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红珍  曹文宏 《求实》2008,1(1):76-79
表现为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所谓民生政治就是以改善民生为政治目标,以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决策、政治职能和政治资源配置的重心,以民生为准,把民生的改善、国民的福祉作为衡量发展的最高标准的一种政治模式.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也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观点集萃     
《当代贵州》2007,(8):6-6
民生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学者汪玉凯认为,在我国目前的体制政策环境下,民生首先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看起来属于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它后面直接关联的,与政府的公共服务有关;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关:与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如果不从政治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就解决不好或者解决不了。  相似文献   

16.
李传寨 《学习月刊》2009,(22):73-73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谷城县委、县政府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了社会长期和谐。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民生问题相当尖锐和复杂,既要解决生存领域的问题,还要解决发展领域的问题。民生问题凸显,客观上与当前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民生问题突出,也与政策、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失衡有关,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短缺有关。这些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民生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而如何破解这些民生难题,完善民生建设的政策统筹机制,这是近十年两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是中央决策层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改善民生的责任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张雪琳 《求实》2008,(4):59-60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同时,改善民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应成为政府执政的优先目标,并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切实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9.
赵长满 《奋斗》2013,(10):19-20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民生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执政基础的前提,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问题。是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建设精彩依兰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高度,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总抓手,切实将民生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20.
孔艳萍 《世纪桥》2008,(9):51-52
改革发展走到今天,更多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要求)。民生问题关系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成败,因此探讨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