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是融资难问题。本文从剖析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入手,提出了积极拓展间接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等缓解融资难的政策建议,从而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既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目标的方向所在。然而当前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中存在定位不明确、市场不统一、政策依赖性太强等若干障碍。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应当明晰政府监管职责,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职能定位,完善规制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方向,努力构建差异化和特色性资本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其原因众多,必须从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完善相关法律和担保制度,规范民间融资活动,创新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融资租赁和资本市场的作用,借鉴国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做法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在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基于区域性股权市场流动性不强、活跃度不足的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以"地理性整合,多地区协同发展"为核心思路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路径。改革路径从监管层、融资层、投资层综合考虑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改革,强调改革内容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改革过程的协同性和动态性、改革效果的可持续性和长久性,通过对地区间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有机整合及互联互通渠道的建立,实现金融资源更高效地配置,进而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而融资难则是困扰其发展的最大难题。为此,各国纷纷出台系列措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方面富有成效,可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有益参考,即要建立功能完善、齐全的融资市场体系,重视政策运用并建立政策扶持体系,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要重点支持高技术及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应设立专门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建立健全融资平台,降低融资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不少商业银行相继从县区及农村区域撤离,同时考虑到企业贷款风险的增大而紧缩该区域的信贷.由此导致农村地区得不到便捷的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在此背景下,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并逐渐在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整合民间资本、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小额贷款公司在运行实践中仍面临很大的发展瓶颈,如设立门槛高、资金短缺、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颇为突出.为此,有必要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规制进行研究,提出立法建议,以此保障小额贷款公司的持续发展.以地方各省的制度与实践为例,深入分析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其原因,并在境外立法与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法律规制思路与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7.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及完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是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另一要义是"稳步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其重点是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及构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在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快多层次市场建设基础上,保持发展的"稳健",是中国资本市场政策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8.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本文在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后,提出应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建立合理的监管体制;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与创新等法律规制的措施,以期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扶持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企业融资公平是国家重修企业划型标准的目标导向,在优序融资的充分考量基础上,通过蕴含金融公平理念的以市场为主导的多元化融资结构体系的构建,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强化弱者主体能力的法律保护,以及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应用与监管法律体系,以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中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公平的分享。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解决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我国应改变现行单一僵化的证券公开发行核准制度,逐步建立起包括私募发行、小额发行等发行豁免制度在内的多层次证券发行法律制度,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国民经济保增长、保就业、扩内需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